乡村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 来源:《少男少女》月未版(教育管理)杂志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乡村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8-06 21:11
叶翠娴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谢家庄小学,广州510000)
摘要:课外阅读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科学研究发现,低年级学生的记忆力是最好的。引导他们参与到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来,阅读大量的书籍,借助这些经典来滋养他们的心灵,无疑是使他们终身受益的重要途径。作为乡村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如何让低年级学生爱上阅读,并在阅读中成长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乡村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乡村小学老师,我们要设法培养低年级孩子自主参与课外阅读的兴趣。只有孩子真正喜欢阅读,才会从“要我读”变成“我要读”。有了兴趣,还得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这样孩子们才能在“悦读”中持之以恒。因此,激发乡村低年级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课外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是推动课外阅读活动开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乡村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率先垂范引领孩子走近阅读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些单凭自己在学生时代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坚持阅读,不断地从方方面面的书籍上汲取丰富的营养。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还应善于从日常生活中了解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内心所需,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经常读书给学生听,或跟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收获、体会,让自己爱阅读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低年级孩子的向师性极强,很多低年级孩子会把老师当成自己心中的偶像,这足以有效地唤起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学生自觉与书为友。学校每周设定一节课为全校读书课,我们一直在致力打造一种师生共读的氛围,教师、学生都是那么认真,那么专注,整个教室只有师生们轻轻掀翻书页的声音,无论是谁走进教室,都会不由自主地坐下来与之共读。当今教育,与生同读真应成为我们每位小学语文教师的追求。
二、兴趣浓厚促使孩子爱上阅读
(一) 游戏引领,激发热情
为了让学生的阅读兴趣能保鲜,我们迎合学校种乐课题研究这个大环境,设计了班级的种乐游戏,如:针对孩子们课外阅读表现给他们加分,满五十分奖励一枚印章,集够五个印章可以领取自己的成功树(一张A4 纸,上面画着一棵光秃秃的树),如果学生表现再出色一点,那他们的成功树就会长叶子,甚至开花结果。只要坚持阅读就能为属于自己的小树苗添枝加叶。这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保鲜效果非常好。在班级图书角、学校读书廊,总能见到孩子们快乐阅读的身影。每天,他们总要互相比比谁的小树苗长出的叶子多,谁的树苗最快开出鲜艳的花儿,结出香甜的果子。教师定期根据孩子手上成功树的长势评选出 “阅读之星”“书香少年”。
(二) 故事分享,情趣盎然
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为了让孩子在阅读和分享中收获快乐,在每周一下午的课外阅读课上,我们都安排故事分享会:请学生展示自己本周里看到了哪些故事,看看哪个孩子分享的故事最精彩,然后评出不同星级的阅读之星,并颁发表扬信。这种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阅读的热情,使他们始终保持阅读的兴致,主动参与阅读和交流。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快乐读书吧”向孩子们推荐了《七色花》《愿望的实现》《神笔马良》等故事,之后的两三周时间里,教室里随处见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互相交流书中的故事情节。讲到精彩的情节时,孩子们还不由自主地表演起来……
(三) 展示成果,收获快乐
笔者认为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成功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更有利于孩子的阅读兴趣持久保鲜。读完一本书,我们会引导学生就故事内容设计一张相关的书签或读书小报。孩子们可以在自己设计的书签或小报上写上自己从这本书里学到的东西,可以是一些道理,也可以是有用的词汇。老师对这些作品进行评奖,给做得好的孩子颁发小小荣誉证。这样做能让孩子主动与同伴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更有利于在班上掀起一股股阅读热潮。低年级的孩子很喜欢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如果教师善于开展一些比赛活动,则更能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将孩子们做得好的书签、小报以及写得好的读书心得、好书推荐整理好,装裱于班级的读书角或展示台上。这样,孩子们相互参观自己的阅读成果,在大家的相互评价中得到最有力的鼓励。
三、营造阅读氛围吸引孩子沉醉其中
(一) 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那么,如何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求家长对课外阅读有正确的认识。农村地区的家长大多缺乏这方面的意识。我们常常以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沟通,有意识地帮助家长转变观念,提议家长在孩子面前要以身作则,经常跟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时光,分享阅读的喜悦。同时,家长要设法保证孩子的书籍来源,想办法及时为孩子添置或更新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家长更可花点心思,在家里的饭厅、客厅、睡房等放上几本书。这样,书本信手拈来,较好地推动孩子自觉阅读。我们鼓励亲子共读,与孩子一起看完一本书后,家长可以领着孩子坐下来消化一下,分析一下书中的情节和人物特征,总结一下书中讲述的道理,这非常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一段时间下来,家长们发现阅读真的能让孩子们收获知识和快乐,越来越认可我们的做法,并表示会对我们的工作无限支持。现在,很多家长一有时间就带着孩子到书店、图书馆看书,也经常听到孩子们兴奋地说:“老师,妈妈给我买了‘快乐读书吧’里给我们推荐的书了……”当家长也成了孩子成长路上的点灯人,我们相信,阅读一定能丰富孩子的人生。
(二) 致力打造溢满书香的校园
近几年,为加大课外阅读活动开展的力度,学校经常给图书室、阅览室添置新书,并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到图书室借阅图书;各班设立图书角和流动书箱,倡议孩子把自己家里已看完的书放到班级图书角或流动书箱里,供有需要的同学传阅。为创设一种独特的氛围,吸引孩子们自主阅读,全校老师付出了不少努力,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在墙壁上张贴了激励学生自主参与阅读的一些标语,如:读一本好书,就是和很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学校德育部还定期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少年评选活动,给当选的班级或孩子奖励一定数量的图书。就这样,各项活动的精心开展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对阅读的无穷兴趣。
四、教给方法让孩子坚持阅读
(一) 定时阅读
以每天的读报课为切入点,建议孩子每天阅读半小时。在孩子们刚入学,认字还比较少的时候,读报课上,老师都跟孩子们一起读书、读报,给孩子们讲故事。孩子们最喜欢听故事了,每天,他们都沉醉其中。后来,他们认字慢慢多了,便鼓励他们上台给大家分享自己最近读的故事或报纸上的文章。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形成了习惯。中午回到学校后,读报课铃响之前,教室里便成了书本的天地,报纸的海洋,偌大的教室只能听见孩子们翻书掀报的声音了。自然而然,这成了孩子们的共识,每天这个时候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影响他们阅读。久而久之,一个很好的阅读习惯便形成了。
(二) 做笔记阅读
古人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读书时,可以记录下书名和著述人的有关资料。教师要引导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一边读一边思考,用铅笔在书本上圈一圈,画一画,这样才会有所感。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一段时间后,再返回来看记录,回顾自己的阅读经历,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三) 借助工具书阅读
鼓励孩子在阅读时如果遇到生字要“咬住不放”,勤查字典,不单要知道字音,还要了解字义,把识字和阅读结合起来。长此以往,孩子不但不会在阅读时让生字成为前进的拦路虎,相反,他们会因为自己有这样一种好习惯而让自己的识字量不断增加。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阅读路上,没有旁观者,越来越多人认识到阅读的价值:阅读增长智慧,书籍丰富人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低年级抓起,让阅读引领乡村孩子更好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