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晖光·人文春色

  金相尧

  每次收到《师道》(人文)的样刊,欣喜之余,凝视封页,总会让我想起百年前那群开创我们春晖的先贤。他们值得凝望的、我们当下所稀缺的,不正是这“师道”的精神与“人文”的气质吗?

  一、师道晖光

  管领湖山辅众绿,欣欣益壮树风声。——经亨颐《松》

  经亨颐校长曾说:“本校教职员是同志集合的。”是啊,为了共同的教育信仰与追求,他们从天南地北来到了初创的春晖。夏丏尊说,“我们所行的教育是人的教育”。

  1. 人格教育

  经亨颐说:“求学何为?学为人而已。”

  朱自清说:“我总觉得‘为学’与‘做人’,应当并重,如人的两足应当一样长一般。现在一般号称贤明的教育者,却因为求功利的缘故,太重视学业这一面了,便忽略了那一面;于是便成了跛的教育了。跛的教育是不能行远的,正如跛的人不能行远一样。”

  2. 爱的教育

  夏丏尊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为此,他“抱着佛教徒了愿的精神”(朱自清语),在“靠山的小后轩”,“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终于完成了《爱的教育》的翻译。

  经亨颐说:“‘爱’字为教育之要诀。”刘薰宇说:“教育者养成了这样充满了爱的人格而生活于教育中,还有不受感化的学生吗?”

  3. 新的教育

  1923 年9 月即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校,“这是本省中等学校的第一声,也是你冒了社会的忌讳敢行的一件好事。”(夏丏尊语)体育教师赵益谦还为此特意编定了一套女生教材。

  为了一改传统教育轻视体育的积弊,建校之初即修建了游泳池、足球场、操场等体育设施。有一年春季运动会上,经校长现场作诗以作奖品,其诗云:“卓立清风有主张,朗天化雨若时旸,湖滨春意不须色,惟为出墙竞短长。”有一年秋季运动会开幕式上,他又宣布要“利用白马湖天然佳境,明年春季来开一个水上运动会,竞漕和游泳尤有特别价值”。

  4. 陶冶教育

  为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他们“费尽心机”(夏丏尊语),挖掘校园环境中的各种元素,赋予其育人功能。从一些楼宇的冠名即可窥见一斑。

  主体教学楼取名“仰山楼”,寓“高山仰止”之意。“矩堂”是一幢曲尺形的二层教学楼,以形名之,且寓“规规矩矩、堂堂正正”之意。

  经亨颐给自己的寓所取名“长松山房”,以长松自勉自表。夏丏尊将寓屋命作“平屋”,寓平淡、平凡之意。而丰子恺则题居所名为“小杨柳屋”,蕴含着对杨柳的由衷赞美:“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杨柳》)1923 年12 月2 日的校庆纪念号上,夏丏尊发表《春晖的使命》,他以与“春晖”谈心的口吻,“向大众布告”了春晖的初心使命——“竖了真正的旗帜,振起纯正的教育”。

  二、人文春色

  春光迎得同心友,大好湖山诗画缘。——经亨颐《白马湖新绿》

  1. 经亨颐

  校长经亨颐(字颐渊)素以金石书画名世。“春晖中学校”的校牌,就由他亲笔题写,爨碑书体,古朴高雅,雄浑厚重。校史馆中至今悬挂着他与张大千、黄宾虹合作的“寒之友图”(图首署“颐渊松,大千竹,宾虹石并题”)。他曾自评:“吾治印第一,画第二,书与诗又其次也。”然于右任在《颐渊诗集·序》中则曰:“余诵先生诗,超逸冲淡,佳者上宗陶、孟,下亦出入倪云林、吴野人之间。大音希声,摆落尘埃,安得在书画治印之下?殆先生之谦也。”

  2. 夏丏尊

  “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在全屋子中风最少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划拨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这温柔敦厚、朴质有致、清淡隽永的文字,出自被誉为“白马湖派散文”的代表作——《白马湖之冬》。浙东乡野的白马湖、湖畔丏翁的平屋,由此成为中国现代散文的一处地标。

  3. 朱自清

  朱自清是顶着诗人的桂冠被邀请到春晖执教的。一下火车,他就被白马湖的风光陶醉:“湖在山的趾边,山在湖的唇边,他俩这样亲密,湖将山全吞下去了,吞的是青的,吐的是绿的,那软软的绿呀,绿的是一片,绿的却不安于一片;它无端的皱起来了……”

  郁达夫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满贮着那一种诗意。”

  4. 丰子恺

  在白马湖畔那些邻人的“怂恿”(夏丏尊语)下,丰子恺不但写起了散文,更开启了他那“于平实中寓深永之致”(朱光潜语)的漫画创作。他那小杨柳屋的两壁上“早已排满了那小眼睛似的漫画的稿”,“一幅幅的漫画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朱自清语)

  叶圣陶说:“子恺兄的散文风格跟他的漫画十分相似,或者竟可以说是同一的事物,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罢了。散文利用语言文字,漫画利用线条色彩。”

  5. 朱光潜

  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是啊,朱光潜就曾这样感慨:

  “佩弦和丏尊、子恺诸人都爱好文艺,常以所作相传视。我于无形中受了他们的影响,开始学习写作。我的第一篇处女作《无言之美》,就是丏尊、佩弦两位先生鼓励之下写成的。他们认为我可以作说理文,就劝我走这一条路。这二十余年来我始终抱着这一条路走,如果有些微的成绩,就不能不归功于他们两位的诱导。”

  6. 刘薰宇

  这真是“一班气味相投的教师”(朱自清语),就连刘薰宇先生的数学心得也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在《数学所给予人们的》一文中他写道:活在直线世界的人只有前后一条出路,活在平面世界的人则有前后左右两条路,立体世界的人则有前后、左右、上下三条路。愚蠢的人争尺寸地盘而患得患失,不知精神的生活可以不限于六合以内,“不费一矢,不伤一人,不和任何人相角逐,在立体的世界以外,开拓了第四、第五……条路来。不占有而享受,精神界的领域何等广漠!这就是数学所给予人们的。”

  还有刘叔琴、匡互生……至于因了这群文人前来的李叔同、吴觉农、俞平伯、刘大白、张大千等等文化名流,他们或登台演讲,或赋诗作文,或挥毫泼墨,更为满园春晖增色生辉。柳亚子诗云:“红树青山白马湖,雨丝烟缕两模糊。欲行未忍留难得,惆怅前溪闻鹧鸪。”如此人文气象,直教人回望百年犹不厌!

  三、交相辉映

  “ 去年在温州,常常看到本刊,觉得很是欢喜。本刊印刷的形式,也颇别致,更使我有一种美感。”朱自清这里所称的“本刊”,即创办于1922 年10 月的《春晖》半月刊。师道晖光,人文春色,在此交相辉映。

  《春晖》共设个七个专栏。“由仰山楼”以思想启迪类文章为主,如经亨颐《人生对待的关系》、赵益谦《怎样求健康》等;“五夜讲话”是本校教师的讲演记录,如丰子恺《裴德文与其月光曲》、卢绶青《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等;“白马读书录”是教师的读书心得,如夏丏尊《读书与冥想》、刘叔琴《汉民族西来说》等;“他山之石”是外宾莅校讲演的记录,如《蔡孑民先生在本校的演说》《吴稚辉先生在校讲演》等;“曲院文艺”则是学生作品的发表园地……

  就在这份校刊上,丰子恺发表了他最早的两幅漫画,“经子渊先生的演讲”和“女来宾——宁波女子师范”;朱光潜发表了他的处女作《无言之美》……

  凝视《师道》(人文),总会让我想到春晖的先贤,想到先贤的师道精神,想到先贤的人文气象,想到先贤创办的校刊《春晖》,想到春晖曾有的模样,想到我们该走的方向。

  (作者单位: 浙江省春晖中学)

  责任编辑 李 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