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家族亮相啦
- 来源:奇妙博物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兵器,家族,亮相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4-13 10:46
文/ 骆心田 图/ 糖二胖胖
在古代,战争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兵器的质量。吴越争霸时,士兵们在战场上用的兵器多由青铜铸造,而两国的青铜剑铸造工艺也遥遥领先于其他诸侯国。吴国的神兵利器“吴钩”,后来还成了宝剑的代名词呢。现在,吴越兵器家族要来亮相啦,来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剑与铸剑师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来自吴越兵器大家族、有“百兵之君”称号的青铜剑。大高个儿、小蛮腰,我的身材可以说很完美!这身华丽而低调的菱形暗格纹外衣是我的经典“皮肤”,所以后人叫我菱形暗格纹剑。这身外衣不仅看上去高贵而神秘,还能防锈呢!
说起来,我已经2000 多岁了。我们青铜剑是以直接刺击为主的短兵器,所以又被称为“直兵”。在春秋时期,只有贵族和战士才随身佩青铜剑,这可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哟!
春秋时期,吴越一带矿产资源丰富,我和很多兄弟姐妹都出生在这里。由于我适合在近身作战中使用,非常能满足这里的战场需要,吴越争霸战场总能看到我的英姿。
随着吴越之间战争越来越频繁,两地的人越来越喜欢铸剑,很多铸剑大师也诞生在此,比如欧冶子、干将、莫邪(mò yé)等。传说干将是春秋时期吴国人,与欧冶子是同门,而莫邪则是干将的妻子。
吴王阖闾知道干将的本领后,就命令他们夫妇铸造两把比越国宝剑更加锋利的宝剑。干将夫妇走遍名山,才采集到铸剑用的矿石,不料两人花了3 个月却一直无法熔化这些材料。
莫邪认为铸成举世无双的宝剑需要“祭剑”,就舍身跳入炉中。干将带着300 人一起拉动古代“鼓风机”,同时加入大量的炭,才终于铸成一对雌雄宝剑,雄剑取名干将,雌剑取名莫邪。
这对为了铸剑事业而奉献的铸剑师,一直被人们铭记。直到今天,苏州古城还有以干将莫邪夫妻两人命名的干将路、莫邪路。据说,吴大城修建时设立了水陆各八个城门,其中东边一座城门被称为“干将门”,传说那里就是干将铸剑的地方。由于干将门附近聚集着许多工匠,所以那里又叫匠门,再后来被称为相门,直到今天那里还有古城墙的遗址呢。
宝剑的兄弟姐妹们
大家看,下页图中有我的大哥青铜戈,他也是吴越战场上使用非常多的兵器之一。
我这位大哥既可以前刺,又能勾啄,所以又叫“勾兵”“啄兵”,他由戈头、木柲(bì)(即木柄)和(zūn)等部分组成。青铜一般装在戈的尾部,用来避免木柄磨损,同时又能方便战士将戈插在土地里。青铜戈大哥可是车战的好手,他在作战时可以利用战车冲锋勾杀敌人,横扫一大片!
大哥这么厉害,以至于很多跟战争有关的字中都有“戈”,如战、伐等。“干戈”更是战争的代名词,干就是盾。成语“大动干戈”意思就是大规模进行战争,比喻大张旗鼓做某事。
右面下图中是我的二哥青铜矛,矛是一种直而尖的长柄格斗兵器,在春秋战国时的战场出镜率也非常高!矛的历史非常久远。原始的矛就是一根前端削尖的木棒,后来人们开始用石头、兽骨做成矛头绑在木棒上,再后来才渐渐出现锋利的青铜矛。不过,二哥青铜矛主要用来直刺,在车战中他的杀伤力远不如大哥,所以大多出现在步兵作战中。
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相传有个楚国人在集市上卖矛和盾,夸口说自己的盾特别坚固,就算最锋利的武器也没法刺穿;接着他又夸自己的长矛锐利无比,不论多么坚固的盾都可以刺穿。这时,有路人听见了就喊道:“如果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楚国人听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这就是成语“自相矛盾”的由来,用来比喻说话做事前后不一致或互相抵触。
最后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我们的小妹铜箭镞,其实就是箭头。
弓箭是人类古老的武器之一,箭包括箭头、箭杆和箭羽。箭杆大部分是由竹子或者木头制成的,箭羽是用雕、鹰或大雁的羽毛等制作的。
最早的箭头大多是石质和兽质的,人们在进入青铜时代后才开始使用坚固锋利的青铜箭头。别看铜箭镞妹妹体形瘦小,她可是我们兵器家族中罕见的远距离射杀武器,武力值非常高!而且,小妹还一直走在“时尚”前沿,在春秋时期,她钟情于三翼造型,到了战国时期,这个时尚少女又爱上了三面研磨的三棱镞造型。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称雄,数百年纷争不断。在战争的推动下,我们青铜兵器家族的铸造水平达到了巅峰。看完我们的故事,现在你是否能够感受到跨越时空的战场凛冽之风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