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古今的历史纤维

  • 来源:奇妙博物馆
  • 关键字:古今,历史,纤维
  • 发布时间:2025-04-13 10:55

  文/ 张致和 徐 凌

  奇奇怪怪的棉花传说自然界中野生棉种类很多,不过只有四个品种被人类驯化和栽培——原产于印度、枝干高大的树棉,原产于非洲、枝干低矮的草棉,原产于中美洲的陆地棉(又称细绒棉),以及原产于加勒比群岛的海岛棉(又称长绒棉)。

  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曾经认为树棉是“一种长在野生树上的毛”。中世纪时,欧洲很少有人见过长在地里的棉花。他们看了希罗多德的描绘之后脑洞大开,对棉花产生了千奇百怪的幻想。

  比如说棉花是“植物绵羊”,就是羊的上半身接在树干上,夜里弯腰喝水,白天直立起来晒太阳;棉花是像剪羊毛一样从“植物绵羊”身上剪下来的。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说“植物绵羊”就像冬虫夏草一样,是从羊腿上长出植物的根茎,扎根在土里开花结果,就成了人们看到的棉花。

  中国的棉花

  四种棉花里,树棉和草棉早早就来到了中国,时间在2000 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树棉从印度经过东南亚传入,在沿海的广东、海南等地扎根。草棉从非洲不断扩散,最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新疆地区。老家远在美洲的大陆棉和海岛棉,则要到100 多年前清末洋务运动时才被引进。

  棉花传入中国后,人们用“吉贝”“白叠子”等奇怪的词来称呼它。不过直到唐朝以前,中原地区主要还是用麻来织布。那时候,中国甚至还没有“棉”字。宋朝之后,才将木字旁安到了“帛”字旁边,造出了“棉”字。

  海南岛上的少数民族很早就用木棉树果实的絮来织布。在树棉传入我国之后,那里的劳动人民就把纺织木棉絮的经验用到了树棉上,创造了先进的棉纺技术。

  元朝时,松江(今属上海)一位姓黄的女子(黄道婆)到海南避难,学会了一整套先进的纺织方法。她回到家乡后,就把先进的纺织工艺传了出去,还发明了很多先进的棉纺工具。上海一带至今还流传着赞美她的民谣:“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

  黄道婆带回的先进纺织技术,催生了对棉花的大量需求。于是朝廷就在南方各地设立了木棉提举司,促进了棉花在我国的推广。明清时期,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已经遍布了棉花田。

  清朝末年,机器纺织业兴起,对棉花质量要求提高了。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次命人从美国购进陆地棉种子,在湖北省进行试种成功后广泛传播。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发展工业化纺织,陆地棉逐渐成为我国棉花品种的主流。

  棉花不仅是丝绸之路传来的优质纤维之花,更是“一带一路”上连接古今的历史的纤维。在今天,新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稳定、土壤条件适合,因此成为我国棉花的主产区之一。有句话叫“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新疆的优质棉花已经成为令所有中国人为之骄傲的名片之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