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苹
木林镇位于顺义区东北部,地处顺义、密云、怀柔三区交界,是顺义区传统农业大镇。为了拓宽群众反映问题渠道,镇党委探索实施“两明亮两转变”基层治理新模式,实现了服务提质、工作增效、治理赋能、群众满意,走出一条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明引领、亮身份,汇聚治理合力
开展“明亮木林”专项行动,首先要明确治理主体。镇党委通过亮旗帜、亮身份、亮网格,明确责任主体,汇聚起基层治理合力。
亮旗帜,让责任明起来。为细化基层治理责任分工,镇党委建立“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科室主动抓、村支部书记主要抓、包村干部配合抓”工作机制,推动机关力量下沉。每村配备4至8名包村干部,任务明确到点,责任包保到人,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参与专项行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镇党委督促包村干部参加村“两委”联席扩大会,与村干部共同研究工作、推动落实,提供优化决策意见建议,形成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逐步构建协同治理模式。
亮身份,让党员动起来。在“明亮木林”专项行动中,各基层党组织通过为党员家庭户挂牌、设定党员责任区等方式亮明党员身份,让党员带头参与到服务群众工作中来,与党支部、群众建立密切联系,形成“群众点单、支部响应、党员接单”的良性循环。2024年汛期时,针对后王各庄村部分村民出行难的情况,村里的4名党员带头成立爱心便民服务车队,在方便村民出行的同时,还提供代买药品和生活物资等服务,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亮网格,让力量聚起来。镇党委将全镇26个村划分为144个网格,发动党员干部、志愿者等多方力量“进网格”,当好村情民意的收集者。同时,在“网格+明亮木林”基础上,引入综合执法“硬手段”和村规民约“软约束”,形成“网格+明亮木林+执法+村规民约”四维联动的基层治理新格局。2024年8月20日,陈家坨村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村西某村民家房屋存在倒塌风险,并及时上报镇党委,通过安全转移这户村民、拉警戒线等应急处理成功避险,此举被国家应急管理部作为避险避灾案例通报表扬。
明职责、亮服务,健全治理体系
为确保“明亮木林”专项行动落到实处,镇党委通过配送服务卡、开通热线、组建志愿服务队等举措,跑出为民服务“加速度”。
亮身份,送专属服务卡上门。镇党委为每个村定制了“明亮木林”服务卡,要求全体镇村干部送到每家每户。服务卡上列明了村干部、管水员、电工、机关科室、包村干部的联系电话、工作职责,群众有问题只需拨打电话,便可直接联系到相应的责任人。此次专项行动累计发放服务卡1.4万余张,收集群众诉求2000余个,通过主动服务,提高了为群众办事效率。
亮服务,拓宽问题反馈渠道。开设“明亮木林”热线,第一时间跟进解决群众诉求。实行首接负责、内部接转的运行机制,明确“登记、流转、汇总、调度、回访”各个环节,由专人紧盯办理进度,能立即回复的,做到咨询秒回应、问题不过夜;需要多部门协调的,提请党委会分析研判,在规定限期内给予答复。2024年,全镇接诉即办诉求总量同比下降27.44%。“明亮木林”热线的开通,不仅实现接诉即办降量提率,而且极大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亮行动,积极融入志愿服务。镇党委依托镇域资源优势,通过组建“明亮木林”党员志愿服务队,设置“舞彩浅山”景区志愿服务岗,常态化提供志愿服务。依托“顺义好风气”小程序,提供多元化服务岗位,引导志愿者根据职业特点和专业特长认领服务项目,累计开展暖心服务、矛盾调解、安全守护、扶困助老、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400余次,并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聘为“明亮木林”党建品牌党群联络员,请他们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为加快镇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力量。
建机制、促转变,提高治理效能
在开展“明亮木林”专项行动中,木林镇党委不断强化主动治理,通过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治理成效。
实现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在“明亮木林”专项行动中,逐步形成“简单问题网格办、一般问题村里办、综合问题镇里办、疑难问题吹哨办”常态化工作机制,做到群众诉求秒响应、快解决、速反馈。同时,积极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充分利用便民服务微信群反映、包村干部入户走访等形式,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实现从“日常检查”向“长效机制”转变。镇党委、政府“一把手”对专项行动中收集的群众疑难诉求实行重点督办,建立督办台账,确保对每个问题不回避、不敷衍,立行立改、改出成效。在日常检查中,及时发现并填补机制短板、制度漏洞,如针对各村印章使用随意不规范问题,镇党委在全镇26个村推行智能电子印章,较好实现了村级公章“审批、使用、管理、监督”的闭环管理,既省时高效、安全便民,也让小微权力的运行更加规范。
(责任编辑:曹晓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