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冬梅
“现在,我们社区的垃圾桶站都‘藏’在绿化景观里了。这个创意美化了环境,让我们心情也格外舒畅。”东城区花市枣苑社区居民赵全凤说。
民生向暖,发展向前。近年来,东花市街道党工委聚焦全面加速“崇文争先”,引入“清单式”管理理念,构建“一条热线两件小事”一体化运行社会治理体系,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与,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一项项基层改革、一张张“民生清单”,成为居民的“幸福账单”。
畅通机制 构建“一条热线两件小事”运行体系
一件件用瓶盖拼摆出的创意作品,一盆盆用于吸收异味的绿植……在花市枣苑社区党委的牵头下,原有垃圾桶站“换装”升级摇身变为5个花园式桶站,服务全社区9栋楼。改造后的垃圾桶站上方悬挂着夜间照明灯、驱蚊灯,旁边嵌置着免洗洗手液,让大家清清爽爽投垃圾,居民亲切地称之为“枣花小栈”。
“以前垃圾桶站卫生差,臭气熏天,大家怨气大,多次打电话投诉。这么一改造,既美化了环境,也方便了大家。”社区居民张继英说。街道党工委以解决12345市民服务热线诉求为牵引,将物业管理、垃圾分类两件“关键小事”联系在一起,构建“一条热线两件小事”基层社会治理运行体系,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多方力量参与的接诉即办工作运行管理体系。
通过开展走访、调研,街道党工委对33个居住小区24家物业公司落实“一条热线两件小事”工作的先进经验广泛宣传;对主动履行主体责任的物业公司给予奖励,调动物业公司的履责积极性,对不认真履行主体责任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处罚。
街道党工委带领社区党组织和物业公司、物管会在办好“关键小事”过程中,开展多种形式的会商研讨,对基层一线的好做法、好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提炼,推出了建筑垃圾不落地等“18个专属工作法”,地区居民90%的诉求都能在其中找到解决路径,做到一条热线解决一类问题、一个诉求带动一片治理。
科技助力 构建居家养老服务运行体系
“多亏‘一元钱’救了我!”回忆起那年冬天发生意外的情形,家住东花市南里东区社区的李政仁仍心有余悸。李政仁老人年已九旬,平时独居。“那天忽然眼前一黑,感觉头晕目眩,我硬撑着挪到桌子跟前,赶紧按了智能呼叫器。”老人回忆道。5分钟后,东花市南里东区养老驿站站长张辉和生活管家苏海熊就赶到了老人家中。他们先为老人测量了血压,发现舒张压已200mmHg以上,于是赶紧将老人送往医院。由于送医及时,老人很快脱离了危险。
李政仁口中的“一元钱”就是东花市街道的“一元钱”智能养老管家工程。这项工程通过免费入户安装智能养老管家系统,云端连接到社区养老驿站的指挥中心,将专业的养老服务延伸至家庭,可以实现24小时主动监控老人的活动数据,有效减少了独居老人居家隐患。
“‘一元钱’指的是安装系统的用户每天只需花费一元钱,但费用由街道以政府采购形式统一支付,老人们可免费享用服务。目前已经安装270户,项目启动至今提供紧急救助81次。”东花市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东花市街道60岁及以上老年人1.48万人,其中,“老老人”(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2068人,这些老年人99%以上选择居家养老。街道党工委围绕老年人居家养老最头疼、最担心的事,探索构建“养老在花市”居家养老服务运行体系。经过走访“下不了床的老年人”“下不了楼的老年人”和“鳏寡孤独老年人”,街道党工委制定了特殊人群的居家养老服务清单,通过全面覆盖、多方联动、精准对接,打通居家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统筹资源 构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服务关爱体系在东花市街道,一群身影总是匆匆而过,他们就是为居民生活带来便捷服务的快递小哥。因为忙碌,他们常常忽略了自己的午餐。街道党工委通过建立“党委书记问需日”,定期深入快递站点,倾听小哥们的诉求。在走访和调研中,发现快递小哥们最迫切的需求之一就是解决“午餐难”问题。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花市骑手小食灶”应运而生。
创办“小食灶”并非易事,选址就是第一个难题。为了找到一个既方便小哥就餐又不影响他们工作的地点,街道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和讨论。最终,位于街道中心位置且靠近多家快递公司的小石灶酒家成了合作对象。
为把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工作做好做实,街道党工委广泛征求快递公司、快递小哥、街道商会等方方面面的意见建议,最终商定,由快递公司补助2元、街道商会补助2元、街道总工会补助1元、“小食灶”饭馆减少利润8元后,快递小哥自己花12元就能吃上价值25元的自助餐。
“土豆烧牛肉、干煸花菜、米饭、馒头,自助餐品种丰富又实惠,这我必须竖大拇哥啊!”顺丰速运骑手张义标说,“现在很多骑手都和街道独居老人组成结对帮扶,有空时看看老人陪着聊聊天,咱也用实际行动回馈街道的关爱与信任。”
(责任编辑:李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