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镜头里的城市共同成长

  • 来源:摄影世界
  • 关键字:镜头,城市,成长
  • 发布时间:2025-04-18 16:08

  摄影并文/ 张晨霖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是由人类集聚而成的一个大型居住区域。而有一类建筑与众不同,它们或高耸入云,或造型独特,总之标志性强,它们往往会被称为城市的“名片”,是城市文化、历史、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可以用最简单的形态和最少的笔画来唤起对于它的记忆,一看到它就可以联想到其所在城市乃至整个国家,一看到它们就能回忆起家乡的人和事。

  2015 年,我从新华社天津分社来到北京分社任摄影记者,幸运地赶上了2022 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北京大兴机场建设、北京丰台站建设、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等一系列城市新地标建设和老地标建筑改造的采访,在这些采访中接触到了建筑摄影,拍摄这些地标建筑,并在其中留下脚印是一种十分“奇妙”的感觉。

  2019 年9 月,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中国第一条高强度双曲面雪车雪橇赛道实现合龙贯通,标志着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主体结构全部完工。延庆赛区起初是一个无路、无水、无电、无通信的“四无”山区,由于我国没有设计、建设大量冬奥场馆的经验,再加上疫情挑战让工程推进变得“难上加难”。每次去那座山里采访我都很忧心,总害怕2022 年比赛开始前这里的场馆干不完,然而数万名建设者夜以继日拼搏奋战,硬是打破外界质疑,在一个“四无”山区内,高质量完成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和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建设,最终成就“雪飞燕”“雪游龙”等一批惊艳世界的一流场馆。赛后这里作为地标建筑物成为来北京参观体验奥运文化的重要“打卡目的地”之一。

  地标建筑的作用不仅仅是为城市增添美丽、增加观光资源,更重要的是它们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为城市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地标建筑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可以为城市带来旅游收入和商业机会,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地标建筑的支撑,它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丰台站、北京朝阳站、京张高铁、轨道上的京津冀等等,轨道交通这个古老又新颖的交通方式,通过不断更新的方式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并形成了独特的铁路文化。作为铁路的跑口记者经常穿梭在这些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我在丰台摔过跤,我在朝阳崴过脚,我在京张一腿泥”我时常与同事开玩笑,虽然“钻”工地很苦,但是每天都是涨知识的一天。在采访中我知道了亚洲第一火车站究竟有多大,智能动车组究竟有多先进,高寒动车组究竟有多抗冻。

  作为一名记者,我以客观的视角拍摄记录这些建筑物的成长过程,慢慢变得习以为常,甚至担心会逐渐丧失拍摄热情。直到有一天,我以游客的身份再次来到我所参与报道的新建火车站、冬奥会场馆等建筑游玩,并和身边的朋友讲述了这里是怎样从无到有的、我在这里遇到的哪些有趣的事情、交到了哪些新朋友、脚下是我拍摄哪一张照片的点位……忽然意识到通过这些建筑,我与所在的城市有了很深的羁绊,是有一种血脉交融的归属感,是一种与自己镜头中的这座城市共同成长的自豪感,而这些照片,也成为我在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存在过的最好证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