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路墩
- 来源:摄影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塘路墩,灾害,海浪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4-18 16:10
摄影并文/ 王晓晖
浙江宁波镇海,古称浃口,秦汉时属句章东境,处东海岬角,三面环海。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台风和海浪不时会给这个海边小镇造成重大灾害。
后海塘的垒筑,是镇海建城的前提条件,塘的坚固与否曾直接关系到城池的安全,关系到民生的兴衰。民国冯幵在《重修镇海后海塘记》中写道:“城负塘而筑,塘不固,城亦不立。考之方志,城之筑盖当唐昭宗乾宁四年,塘虽不详所始,要其治之前于城也晰矣。”塘体以巾子山为基柱,向西延伸。只是当时修的是泥筑之塘,并不太坚固,因此“常有冲决之虞”,但作为一道挡风、御潮的护城屏障,在距今1100 余年前已具雏形。
后海塘始为土塘,南宋时筑石塘。上个世纪末,因镇海城区发展建设需要,在后海塘外又筑“镇北”和“灰库”两条新塘,城塘外数万亩潮涨汐落、鱼潜鸥憩的海洋滩涂,填成陆地,至此,这一投工百万,利民800 余年的石砌“巨龙”完成了它捍城防汛的历史使命。
如今的后海塘,因为历朝历代的修葺和维护,干净整洁保存完好,已成为镇海人休憩的后花园,“塘路墩”(镇海方言,意为:后海塘路)演绎的是古塘上的新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