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用信息化描绘的一片“蓝”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青岛,信息化,三网融合,两化融合
  • 发布时间:2011-11-01 10:59
  蔚蓝的青岛,拥有“奥帆之都”的美称,在这一抹“蓝”中,信息化绝对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青岛是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拥有国家家电产业园和通信产业园,是国家“两化融合”和“三网融合”试点城市。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青岛,采访了市经信委领导、产业园区和企业,他们向记者描绘了这个奥帆之都的信息产业和城市信息化规划。

  “家底”厚

  2010年,青岛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56亿元,同比增长13.9%,位居计划单列市第二位;2010年青岛市软件业务收入218亿元,同比增长93%,位居副省级城市第11位。信息化整体水平位居国内同类城市前列。

  今年,青岛电子信息产业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今年1.9月,青岛市软件业务收入累计实现245亿元,同比增长72%,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增速名列前茅,形成了青岛完整的电子信息产品体系,初步形成了以园区为主要载体的集聚发展格局。

  2005年,崂山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被命名为国家(青岛)通信产业园和国家(青岛)家用电子产品产业园;2007年,城阳出口加工区、平度同和工业园分别被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加工产业园和山东省电子零部件产业园;市南软件园、崂山软件园等被确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

  如果说IT的本质是服务,城市信息化就是解决民生的重要手段。在“十二五”规划下,用信息化服务民生,成为各地政府最重要的考量。

  青岛市的城市信息化水平在国内同类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青岛市先后被国家确定为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企业基础信息交换、金卡工程RFID应用试点城市。四方区被国家确定为社区信息化试点,胶州市被确定为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近两年来,青岛市又被列为国家级两化融合实验区、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和山东省无线城市试点城市,先后出台了《青岛市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关于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意见》、《关于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意见》、《青岛市物联网应用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1-2015)》等。2008年、2010年在“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评比中,青岛市连续两届跻身全国5强。

  布局巧

  信息产业的布局,是对政府整体谋略的考验,更关系到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未来。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项阳青在接受《计算机世界》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二五”期间,青岛市信息产业将形成“东园西谷”的发展格局。

  东园将依托青岛市国家通信产业园、市南软件园、青岛国际创新园、中国国际服务外包(青岛)生态产业园,重点发展互联网增值服务平台、云计算、三网融合关键技术和嵌入式软件、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基础软件等产业。同时,通过引进云计算、物联网应用示范、软件研发、离岸服务外包、大型高端数据服务等领域的项目,打造产业聚集区和新技术应用示范基地。

  西谷是依托青岛市经济开发区(黄岛)“国际生态智慧城”建设的“青岛信息谷”,重点布局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云计算中心、物联网应用及战略终端产品的设计与制造等产业;打造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国家物联网战略终端产品研发制造基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性电子信息产品。

  项阳青还表示,下一步青岛市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申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电子发展基金、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等专项资金,争取国家资金对青岛产业发展的支持。另外,青岛还将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社区等领域开展“软件服务业示范工程”;同时根据《青岛市物联网应用于长远发展行动方案》要求,在数字家庭、食品安全、城市公共管理、现代物流、精准农业、生产制造等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和推广;围绕产品数字化、设计智能化、过程自动化等企业信息化建设关键环节实施“百家企业升级计划”,推进100个两化融合重点项目等。

  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青岛市还加大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鼓励和支持,例如帮助企业建立信息化竞争优势,让企业重点开发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数字社区等解决方案,推进技术标准制,鼓励支持软件企业申请国际国内资质认证。

  物联网是下一个重点

  由第三次信息化引发的“智慧”浪潮,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深刻改变世界。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认为,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的规模将比互联网大30倍,成为名副其实的万亿级产业。物联网也将会成为青岛市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项阳青表示:“近年来,青岛先后开展了物联网技术在工业生产、现代物流、港口管理、车辆管理、轮胎生产、养殖管理、智能电网、精准农业、家电产品等诸多领域的应用,青岛市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物联网产业基础。”

  据记者了解,青岛物联网产业发展水平与国内其他城市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并在某些方面拥有一定优势。

  目前,青岛已拥有一批物联网领域的企业、科研机构和第三方组织,建立了包括芯片设计制造、电子标签封装、传感器制造、读写设备研发、软件/中间件、嵌入式软件与硬件、设备销售、系统集成、网络服务、第三方服务等环节的物联网产业链结构。

  另外,按照信息产业重点在“东园西谷”集聚发展的战略布局,以开发区规划的生态智慧城信息谷、崂山区通信产业园和市南软件园为重点,青岛市先后引进了中国联通青岛云计算中心、中国电信信息服务(青岛)基地、金溢科技青岛研发与生产基地等项目,投资总额超过30亿元。而中国联通研究院、配天集团“智慧云”等一批物联网项目也正在洽谈中。

  在良好的基础条件下,青岛的物联网发展推进机制也日益完善。青岛已经建立起以“政府——协会——产业联盟”为主线的物联网产业推进机制。以青岛港为核心的港口物流物联网应用产业联盟、以海信集团为核心的智能交通物联网产业联盟、以软控股份为核心的装备制造物联网应用产业联盟正在筹备之中。

  物联网发展离不开创新,在完善创新支撑体系的过程中,青岛已拥有3个山东省RFID工程技术中心;并建立了“数字化家电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家庭网络国家工程实验室”;在数字化轮胎方面,拥有“国家轮胎工艺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机构。而且,青岛物联网领域的第三方机构多次参与国家RFID技术白皮书、科技部RFID项目规划等工作,并与国家RFID产业联盟、麻省理工大学Auto-ID实验室、欧姆龙、NEC、Intel等国内外组织和企业开展了广泛的技术交流和市场合作。

  据相关人员介绍,为满足物联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获批设立物联网专业,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教育部确定的全国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实训基地。

  2010年12月,青岛还出台了《物联网应用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1-2015)》,立足青岛实际,形成战略新兴产业,遵循“抓应用、促产业”,把物联网技术在各领域的推广应用作为重点,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物联网产品和项目,推进产业创新和关键技术研发,催生物联网新型应用,以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起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民众生活品质。

  根据该方案,青岛市还将把智能交通示范逐步推广到全市;通过数字家庭示范工程,提升民生水平;通过港口物流物联网示范工程,打造智能物流体系;通过民生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完善安全体系;而在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中,将会实施精准农业物联网示范等工程,实现产业升级。

  在技术和产品发展方面,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与产业化、物联网应用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研发与产业化,以及推进物联网战略终端产品制造与产业化将成为重点。

  为进一步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方案还推出重点项目引进和培育政策,为物联网发展集聚动力。而打造发展物联网支撑体系的建设,例如产业联盟、发展产业园区、培育实训基地、公共平台等也成为建设重点。

  链接

  青岛扶持政策成效显现

  2010年12月,青岛出台的《物联网应用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1-2015)》,确定了以“以应用为先导,吸引物联网产业聚集,带动产业发展”的思路,提出了“物联网战略终端产品制造”、“多功能移动通信终端产品研发”、“RFID特种标签、读写设备”、“新型传感器产品研发”等7个青岛市物联网的重点产业方向,在智能交通、数字家庭、食品安全、城市公共管理、现代物流、精准农业、生产制造等7大领域实施物联网示范工程。从2010年开始,青岛信息产业专项资金专门安排了用于扶持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资金数百万元,带动企业和社会投资近亿元;向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推荐了10个优质项目,争取到国家首批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600万元的支持。

  本报记者 王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