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照进太阳能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IT,太阳能,英利,光伏产业
  • 发布时间:2011-11-01 11:13
  当“中国英利”四个大字出现在南非世界杯的球场上时,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这家公司是干什么的。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惟一具有垂直一体化产业模式的光伏企业。英利建立了从多晶硅生产、硅锭铸造、硅片切割、光伏电池生产、光伏组件制造到应用系统和储能的全球最完整光伏产业链,并于2007年登陆纽交所,成为中国最早上市的光伏企业之一。

  过去几年,中国的光伏产业经历了一拥而上的高速发展阶段,如今正迈入欧美反垄断的寒冬。企业要想顺利过冬,必须牢牢把控生产、运输、管理的各个环节,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将成本降至最低。与其他光伏企业相比,英利的全产业链生产模式具有明显的质量控制与成本控制优势,但同时,全产业链也对英利内部的多工厂协同、柔性化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造成生产过程难以控制的问题。

  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可以很好地帮助协调、解决这些问题。

  自己动手开发程序

  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化之中,是光伏企业的最大特点,无论是企业自身的成长还是市场环境都可用瞬息万变来形容。企业信息化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却没有任何先例可供参考,全靠CIO们自己摸索前进。较之电力部门等实力雄厚、发展稳健的传统能源企业,光伏能源的信息化之路可谓异常坎坷。

  英利公司从1987年成立,到如今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垂直一体化光伏发电产品制造商之一,其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被看做是光伏企业乃至大部分新能源企业信息化历程的一个缩影,在行业范围内都很具代表性。

  英利的信息化发展可以追溯到2004年。英利信息管理部经理边疆在接受《计算机世界》记者采访时介绍:“从2004年开始,公司业务每年都是成倍地增长。那时,软件生产商都只关注煤炭、化工等一些大型的能源企业,对新能源还是一种观望态度。于是我们就自己开发程序,建立起了一套自己的条码系统,以跟踪出口到海外的产品质量。”自此,条码系统延伸到上游电池和硅片的生产环节,英利的信息化系统初步形成。

  在英利产业园区的大广告牌上,赫然写着“生产老百姓用得起的绿色能源”,通过不断创新来降低成本是英利做光伏的产品的基本理念。“所以我们的信息化一直是跟这个创新去做的,信息系统帮助我们获取所有的技术参数、工业指标,让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从生产各个领域获取到这些信息,然后通过技术人员的分析,用最快的时间来达到快速优化整合的一个过程。”边疆告诉记者。

  2006年,英利准备上市,于是将财务部门也融入了供应链系统。至此,英利真正形成了产供销一体的企业信息化系统。

  ERP提升价值

  随着集团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英利下属子公司的数量也逐渐增多。面对频繁的组织机构调整,使得集中化管理模式成为必然,这也对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英利曾发布一份调研报告,指出信息化进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生产采购等计划都由人工进行编制,各部门协同效率差,在销量急增的情况下,不能满足订单及时性交货要求;由于物流和资金流在不同的系统中管理,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不畅,特别是在计划协同、生产管理、研发管理、采购管理和销售管理等方面有待提高,这也导致管理层无法及时地获得智能化信息、及时做出分析和决策。

  为此,2009年,英利进行了信息系统的大规模整改升级,引入先进的ERP系统。边疆透露,在选择ERP时主要遵循3个原则:“首先要求厂商能够深入理解光伏行业,拥有行业应用实践,能适应公司快速变革要求;其次是要有长期持续的服务能力,像我们这样高速发展的企业,需要贴身的信息化服务;再就是要有可靠的技术研发队伍和合理成本。”

  边疆告诉记者,现阶段,英利信息化的目标就是将原有的生产系统和现在的ERP系统融合对接,联动上下游数据,形成完整的信息化系统。“对接首先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另外在对接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数据,如何进行数据优化,也非常繁琐和棘手。”

  ERP的实施让英利真切感受到了信息化所带来的便利:过去建立一个子公司的初期时间很长,可能需要超过一年的时间,现在通过信息化应用,两周就能实现供应链体系的搭建,信息系统可以快速复制;ERP可以对实验指标进行监控,让研发人员第一时间了解到研发进度和数据,满足了快速研发的需要,降低了光伏建站成本;通过系统对能源使用进行分析和控制,从节能低碳的角度提升公司效益。

  在未来,英利还将持续关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模式。边疆告诉记者,英利将基于现有信息平台发力云计算,搭建企业私有云来作为集团公司及上下游客户和供应商的信息服务平台。届时,信息化建设将在英利的全球化战略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采访手记

  乍看河北省的保定市,并不觉得它与其他的北方二线城市有什么不同,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保定市的路灯上、楼顶上比别的地方多出来一些“大镜子”——光伏发电板。

  自2007年以来,保定市就以“建设太阳能之城”为目标,大力推进太阳能产品的应用。数据显示,保定市在建筑、园林、交通设施等领域实施的太阳能应用工程,每年可节电约2100万千瓦时。日前,我国第一座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消防站——乐凯北大街消防站也已在保定正式投入使用。而这些项目均由总部位于保定市的英利集团承接。

  位列光伏产业第一梯队的英利已算实力雄厚,其信息化建设尚且如此,光伏整个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可想而知。新能源企业的信息化道阻且长,CIO们还需更加努力地探索前进,才能让IT真正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报记者 别坤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