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旅行——夏季用车注意事项
- 来源:越野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旅行,夏季,长途驾驶,汽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7-16 16:53
前两天忽然接到一个朋友打来的电话,说他的车在路上“开锅”了,问我怎么办。在回答这位朋友问题的同时,忽然意识到又一轮盛夏即将来临。为此我们也特别将已经备好的郊游长途驾驶系列的稿子暂时搁置,而特别策划了这一期的夏季用车注意事项。
“开锅”了咋办?
既然这期的选题是因为一起“开锅”事件引起的,那么我们就先来说说这个话题。由于夏季气温高,不利于散热系统的散热,因此车子“开锅”的概率要比其他季节更高。
“开锅”对车辆的伤害不小,切不可不当回事,因此首先我们要做的还是要尽量避免“开锅”。这里从程度的不同,车主应做好以下几点:1.入夏前最好清理一下水箱。所有SUV车型的水箱都位于车子的前部,以有效利用行驶过程中的气流进行散热。不过也由此会导致行驶过程中的杂物附着在水箱上。这其中包括树叶、尘土、昆虫尸体等,如不进行清理无疑将大大降低散热效果。 一旦遇到高负荷运行时,会导致发动机散热不良而“开锅”。一般的水箱清理比较简单,到修理店用压缩空气反向吹吹,然后用高压水枪进行冲洗即可。“淤塞”严重的,则有必要拆下进行特别清理。2.驾驶时要注意水温表是否异常。目前大多数SUV的水温表还是标配的,不会像某些轿车那样被省略。只要散热系统正常,水温表指针就应该指在居中的位置。如果偶尔发现水温表的指针指向偏高的位置就要警惕了。此时虽然没有开锅,但仍意味着散热系统可能工作不良,存在安全隐患。3.水温表接近红线要特别注意,要“将开锅扼杀在萌芽状态”。水温表指向红线,意味着水温过高。此时只要及时采取措施,如靠边停车、熄火等,是可以有效避免“开锅”的。
“开锅”后的处理。因为种种疏漏最后真的开锅了,怎么办?首先要根据情况来。如果是走走停停的低速运行过程中导致的开锅,则可靠边停车并熄火,并打开引擎盖散热。 如果是因为高转速驾驶(如超车过程中)导致的开锅,则不可立即熄火。因为此时发动机高速运转已积攒了大量的热量,并且因为开锅很可能将水套中的水都“挤”出去了。如果此时忽然熄火,散热系统将不再循环,发动机就会出现过热的情况,对整个发动机的损伤是非常大的。此时正确的做法是靠边后让发动机先怠速运转一会儿再熄火。
如果开锅是发生在城市,而且你的座驾又享受4S店的免费救援,当然是打电话以后静候救援,这是最稳妥也是对爱车最佳的处理办法。但如果你是在市区以外遇到开锅,且“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也不必过于恐慌,完全可以想办法自救。
“开锅”后的自救情况一:散热系统依然完好(如水箱或管路没有爆裂),只是有冷却液外泄,甚至本身就是因为冷却液不足导致的开锅。此时可以通过直接添加冷却液的方式解决。车上有备用的防冻液当然好,如果没有,用纯净水来应急也可以。注意添加冷却液一定要往储水罐中添加,而不要直接加在水箱内。 如果不得已要直接添加在水箱内(如储水罐坏了,或者管路故障),则务必让车子冷却一段时间以后再操作。这样做的原因有二:1.避免散热系内压过高导致打开水箱盖时高温冷却液喷出;2.避免过冷的冷却液加入过热的发动机内,导致发动机的二次损害。即便如此,打开水箱盖的时候也要注意,例如用厚毛巾捂住再拧水箱盖等防范措施。一般来说,只要冷却液补充足了,满足将车开到维修站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开锅”后的自救情况二:如果此时无法添加冷却液(包括如管路有问题、连纯净水都找不到等等),同时又找不到别人帮人(如路上无车,或者有车都不愿意帮忙拖车),也不必绝望。散热系毕竟不同于润滑系,开锅了不代表车就一点不能动。例如:我们将车“晾凉”了以后,仍然可以启动发动机,并让车子低速行驶。此刻只需密切关注水温表即可,只要水温不是过高,就可以一直开。一旦发现水温表指向红线,就立刻靠边熄火。然后接着“晾车”,如此往复,将车开到修理店或者能买到纯净水的地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需要提醒的是,这里所说的添加纯净水之类的做法,都属于应急之策,事后到修理厂进行散热系统维修后,都应更换为合格的防冻液。事实上防冻液的功效不仅限于防冻,它的沸点也要高于普通的水,同样可以有效避免“开锅”。
正确使用空调
到了夏季,空调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同时如何正确用好空调,以及让空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也变得更为重要。
如果不是新车,入夏前最好对空调做一些必要的维护工作。如果你感觉空调不够“给力”,尤其是感觉不如去年夏天“凉”,那么很可能是冷凝器脏了。冷凝器的外观与水箱很像,一般安装在水箱前部,其作用也是散热(这个热是由压缩机所产生的)。如果散热效果不好,制冷效果也就无从谈起。清理冷凝器的方法与清理水箱的方法一样,就不赘述了。另外就是对空调管路的清洗,尤其是对蒸发器的清洗。空调管路空置一年后,里面会藏污纳垢。蒸发器则会残存去年的霉菌和杂物,不及时清理的话,会带来异味以及车内的二次污染。清洗的方法比较简单,市面上有许多车用空调清洗剂,按照其罐体上的说明自己DIY即可。当然,动手能力差的,找修理店代劳也可以。这都是各修理店非常愿意招揽的生意(因为操作简单利润高)。
开启空调前的步骤。许多人的车到了夏天,空调的A/C开关永远处于ON的状态,一着车空调自然就开启了,熄火后空调也自然关闭。这种做法虽然省事,但并不科学。例如:车子如果停在阳光下暴晒过,刚上车时就不必立刻开启空调(A/C),而是应先摇下车窗通风,并打开空调的“吹风”选项,将管道内的高温气体彻底散去,然后再开启A/C并关闭窗户,效果会更好。 如果你的座驾是新车,那就更要注意这一点了。新车在阳光下暴晒之后,由于车内温度极高,新车内饰部件中的污染物也会“集中释放”,更应该先开窗通风,然后再开启空调。
关闭空调的步骤。空调A/C开关持续处在ON状态最不科学的地方其实在这里——熄火前空调持续处于开启状态,此时蒸发器上会残存大量的水。发动机熄火后,空调管路内没有气流,潮湿的蒸发器就只能选择“自然干”,霉变也就由此产生了。尤其是在相对潮湿的南方,这种问题会更加严重。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在即将到达目的地之前,将空调A/C关闭,并开启外循环,如有必要,还应加大风量。其目的只有一个:力争在熄火前将蒸发器上的水吹干。如果能够养成这样的习惯,您的爱车有可能用了两三年,空调都不会有异味,不仅舒服,而且有益健康。
内外循环的选择。很少有人注意这个选项,但它还是很有讲究的。在刚出发的时候,可以选择内循环,以尽快地将车内温度降下来。但只要温度达到合适的情况下,就应开启外循环,以让车内获得足够的新鲜空气。一旦遇到车外空气被污染(如柴油车的黑烟、路边烧秸秆的烟尘、修路路段扬起的尘土),则应立刻开启内循环。这不仅因为那些污染会让车内味道不好,而且它们还会附着在蒸发器上,时间久了本身也是对空调系统的污染,导致永久性的“异味”。
温度的选择。多数普通车型的温度选择项,并不与油耗相关。也就是说无论将温度旋钮拧至最低或者居中,压缩机都是持续工作的,所谓的“较高温度”只不过是在管路中混入了一定的热空气而已,并不会因此而降低油耗。但是不是我们就应该将旋钮一直放在最低的位置呢?也不一定。除了冷风温度过低会对健康带来影响以外,如果此时风量过小却选择最低温度,容易导致蒸发器温度过低,从而导致蒸发器持续处在“过湿”的状态,增加了污染物的附着量,也增加了霉变的几率。因此如果感觉空调有点太凉,不可只调小风量来解决问题,适当调高温度旋钮还是有必要的。
夏季用车的其他注意事项
车内放置物品要注意。夏季停放在阳光下的车辆,由于车内的“温室效应”,所能达到的温度绝对超出你的想象。在这样的高温下,许多你意想不到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所有内部带压力的罐装物品,此时都应该尽量避免放置在车内。其中最忌讳的是类似打火机、内饰清洗剂、仪表板上光蜡之类的易燃易爆物品,另外像碳酸饮料这类容易被忽略的物品也要小心。
勤查胎压。夏季气温高,尤其是路面温度高,这会大大影响轮胎的散热。夏季行车,尤其是高速行车时,爆胎的概率要比其他季节高。因此在入夏前,要更加注意对轮胎的检查和保养。防止爆胎最关键的一项就是保证胎压的准确。如果你的轮胎气密性很好,在入夏前刚刚充过气,随着温度的升高,车内胎压也有可能升高,此时通过检测可以保证让胎压降至正常值。而真正更应该防范的,是胎压偏低。不少人有个误区,认为夏季适当降低胎压可以防止爆胎。事实恰恰相反,夏季胎压过低反而容易导致轮胎升温更快,另外低压状态下还容易导致轮胎内部结构的损害,增加爆胎概率。因此正确的做法还是遵循原厂给出的胎压建议值,并且勤测胎压,避免因为胎压不正常导致的爆胎。至于真的发生爆胎后该如何处理,注意留意我们下期的话题,其中会有详述。
不必特地挑选夏季机油。许多车主在入夏前可能都会想到这个问题。其实对于绝大多数车主来说,这个问题早已不存在了——是否入夏已与选择机油没有太多关系。对于那些比较注重机油性能或性价比的车主来说,这方面可以考虑,但相比过去也变得不再重要。关于这方面的原理和具体选择办法,大家可以关注本期的《机械常识》栏目,那里会有比较详细的解读。
结论:
夏季用车需要注意的地方还有很多。例如:暴晒之后不要马上洗车;高速行驶时车头留下的昆虫尸体会大量增加,到达目的地后要及时清洗,尤其是清洗冷凝器和水箱;夏季行至乡镇公路时要特别小心乘凉的行人;夏季停车尽量寻找阴凉地,并可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适当让车窗或天窗留条缝等等。以上这些仅供大家参考,广大车主可结合自己车型和用车环境的特点,选择最佳的用车方式,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地度过今年的夏季。
文/必须加锁 图/孙梓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