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绿色出行—解读新燃油标准
- 来源:越野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新燃油标准,绿色出行,汽油牌号,汽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7-16 16:58
原来的93、97号汽油换成了92、95号,以后该怎样加油?新换的标准是否对车辆有所影响?这些问题成为了大家最近较为关注的话题,这期课堂我们将对大家称之为“京Ⅴ”的燃油标准做个解读。
在燃油质量上面北京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从当初的国三率先升级到国四,现在又要升级至国五,在还没搞明白“国几”是什么意思的时候,5月31日又要将原有的90、93和95号燃油标号更改为89、92和95号,一时间让不少司机都一头雾水,只是听新闻说这样的改变对环境有好处,但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和原来有多大区别很多人都没有搞清楚。接下来,我们就将针对大家所遇到的问题来谈一谈北京这次的新燃油标准。
此次新燃油标准给人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将原先的90、93和97号汽油牌号更改为89、92和95号。或许,会有读者提问为什么要降低汽油牌号呢?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下我们平常加油时所说的“加93或97号油”究竟是什么意思。
汽油牌号降低与哪些因素有关?
目前,市场上的“90、93、97号”以及北京更换的“89、92和95号”这类标号代表的是汽油的辛烷值。“辛烷值”(英文为OctaneNumber),它指的是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所使用的燃料(特指汽油)的抵抗震爆的指标。我们都知道发动机在工作时汽缸会重复进行“吸气、压缩、燃烧、排气”四个步骤,也就是现有的常见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当发动机单一汽缸内活塞的行程到达最低点时,我们称作下止点,此时汽缸内包括燃烧室的容积为最大行程容积;而当活塞反向运动至最高点位置时,称为上止点,它所形成的容积为最小行程容积。最大行程容积与最小行程容积之比就是在油箱盖内侧看到的“压缩比”。压缩比设定的越高,混合油气的压缩也就越高,燃油的燃烧也就越充分。所以,高压缩比的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要高于低压缩比的发动机,比如大功率发动机或是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压缩比相比普通发动机要高。同时,高压缩比下燃油燃烧充分也降低了油耗的成本。但是,发动机的压缩比不是轻易所能调整的,所以我们要配合燃油的抗爆性,就是上面所提到的辛烷值。
在活塞运动过程中行程至上止点时,为了能推动活塞有足够的动力向下运动,发动机就需要提前进行点火。随着发动机转速不断的提高,活塞运动更快,点火的时间就要越来越提前。最终当达到一定转速后,由于油气混合后未达到设计的点火位置,导致燃气混合物自行点火燃烧。而此时,燃烧所产生的冲击力与活塞运动的方向相反,导致发动机震动,这种现象就是爆震。爆震一般会引起发动机抖动,导致动力下降,油耗增高。而燃油的辛烷值就决定了爆震点的早晚,燃油辛烷值也就是抗爆性越高,发动机的压缩比也就越高。所以我们提到的“90、93和97号”汽油就是相对应的汽油辛烷值,你的发动机压缩比越高,就要使用标号越高的汽油来与之配合。而此次新的燃油标准中的“89、92和95号”对应的就是原有的“90、93和97号”汽油。加油时车主基本上可以按照此种对应方式进行添加。
汽油牌号降低对发动机有影响吗?
现阶段,降低汽油牌号后也就意味着辛烷值也会随之下降。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过,发动机压缩比的不同对辛烷值的要求也会不同。尤其对那些高压缩比的发动机来说,压缩比越高辛烷值的标号也要越高,而此次新的燃油标准将辛烷值降低后,较高压缩比发动机的油气混合物燃烧点将会打乱,有可能会出现发动机抖动、汽缸积碳或致使发动机损伤。不过,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院在燃油牌号调整之前的测试来看,大众、奔驰、丰田等11个厂商提供的欧Ⅴ测试车,经过了16万公里1000小时的耐久性试验后,使用更换后的汽油车辆运行正常,油耗相对稳定,但车辆的油耗的确会有所增加。比如用95号汽油替代原有的97号后,测试车辆油耗增加了0.4%。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院估计,在新标准实施后油耗的增加能控制在1%以内。
为什么柴油车最好避免油品混用?
由于此次新的燃油标准仅限于北京地区,所以很多喜欢自驾游的读者比较担心。因为外地大部分还在使用国Ⅲ的标准,硫含量基本上在150ppm左右,出京后必然会将两种标准的汽油混合使用。这种情况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多少会出现动力不足的情况,在回京后可以适当地对车辆油路进行清理。而相对于柴油车影响会更加明显一些,外地柴油的硫含量与北京地区相差极大,混合使用后对发动机必然会产生损伤,目前来看还没有针对柴油车出台相关的过渡规定,所以使用柴油车的车主在加油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为什么要推广普及低标号燃油?
既然降低汽油牌号后对车辆的油耗会有所增加,并且对柴油车在外地使用有所影响,那么为什么还要推广低标号燃油的普及呢?其中主要原因在于降低燃油排放标准。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身边的环境状况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前段时间在网络中热议的“PM2.5”(可入肺颗粒物),当PM2.5指数越高就代表着空气污染越高。而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为了降低PM2.5和贯彻环保部2012年05月24日公布的《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方案》,北京率先实施了新的燃油标准。
1.降低硫含量排放有利于改善环境
新标准中原先的硫含量50ppm降低至10ppm(ppm指的是每千克汽油中所含的硫含量)。单纯从数据上看,读者们很难理解为什么要降低硫含量,如果告诉你影响PM2.5指标的最主要因素是硫化物,而其中硫化物大量存在于汽油中,也许就明白要降低标号的原因了。尤其,相比国外发达国家,我国燃油的硫含量标准较低,欧盟和日本早已将汽油中硫含量降低至10ppm,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欧Ⅴ排放标准”,而像美国稍宽松一些也将硫含量降低至15ppm。而我国现在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南京五个城市使用国Ⅳ(硫含量为50ppm)外,其他城市和地区依然在使用国Ⅲ的标准,也就是硫含量在150ppm。而柴油的硫含量更是达到了1000ppm以上,完全超出了世界燃油规范的最低标准。此次,北京普及新的燃油标准后,有效降低了汽车排放中氮氧化物,尤其是硫化物等有害物质,相比使用国Ⅳ的燃油,轻型汽油车和重型柴油车氮氧化物排放下降25%和43%,能有效地减少PM2.5的排放,提升现有的环境质量。
2.含量降低提升了车辆的用油环境
由于我国目前在炼油工业上,广泛采用的降低汽油中硫含量的工艺是加氢脱硫和吸附脱硫,这些工艺的实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汽油辛烷值的下降。为了弥补辛烷值的不足,炼油过程中会增加类似于含锰的添加剂。而锰的添加对汽车的发动机以及润滑系统有很大的损伤,重者导致润滑系统损坏,发动机活塞环、活塞连杆生锈等问题。比如,2010年在河南发生的因燃油质量问题导致近千辆汽车出现故障,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汽油中锰的含量超标。
此次新标准中除了将汽油中锰含量指标限值由每升0.006克降低至每升0.002克外,还将原有国Ⅳ标准中“甲醇、铅和铁、锰虽然规定了限值,但是不得人为加入”的规定,修改为“车用汽油中,不得人为加入甲醇以及含铅、含铁和含锰的添加剂”。这样不但限值降低了重金属物质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对车辆的用油环境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不过,由于锰含量等大量的金属添加剂被取消,降低硫含量后辛烷值的降低无法用其他添加剂补充,所以汽油的辛烷值会比国Ⅳ标准时降低一些,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对于高压缩比的汽车的油耗会有部分影响。
“京Ⅴ”燃油标准的实施虽然在细节上如添加后燃油消耗增加、柴油车不能混合使用油品等问题还需要改进,但总体上对于北京现阶段的环境恶化有着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况且,北京能率先将燃油标准与欧美发达国家靠拢,也为今后向全国推广新的燃油标准做出了贡献。毕竟在新能源车还未成熟阶段,进一步降低燃油排放标准是每个厂商和消费者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