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中移动与腾讯理性“联姻”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1-28 09:06
2010年伊始,“中国移动将收购腾讯”成为最吸引业界眼球的一个话题。近日,双方先后明确表态,否认了并购的传言,并购也最终成了一场绯闻。
事情的缘起是2009年的最后一天,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裁王建宙率代表团考察了腾讯深圳总部,“双方交换了对世界互联网行业和中国互联网近些年行业发展的看法和见解”。
其实,中移动收购腾讯的传闻由来已久,据说在王晓初任中移动董事长时就有过接触,但因为中移动体制问题和腾讯公司对收购条件不满而一直未果。甚至有消息言之凿凿地声称:2002年,腾讯曾报价10亿元,中国移动却嫌贵没买。
自2009年以来,腾讯公司包括CEO马化腾、CTO张志东以及公司总裁刘炽平在内的高管都频频套现。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腾讯高管总计减持1050万股,套现金额高达12.07亿港元。这也被认为是腾讯将被收购的一个强有力信号。
对中移动与腾讯来说,一家是中国最大的通讯运营商,大型央企,有地位,不差钱;一家是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其IM软件注册用户总数达到10.6亿,活跃用户数也有4.8亿,成长性好,属于标准的优质资产。收购腾讯,对中移动来说符合“维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大原则;被中移动收购,腾讯就有了国资背景,在发展上获得资源和政策倾斜也不是没有可能。
看起来,这桩收购似乎缺乏现实的可操作性。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腾讯的股价屡创新高。今年1月5日,腾讯更是创下171.80港元的新高,市值超过了3125亿港元。相比之下,虽然中国移动的市值接近1.5万亿港元,但由于体制因素,中移动不能用换股的方式进行收购交易。要让中移动一下子拿出相当于五分之一身家的现金出来,基本没有可能。
但是,若从公司发展战略上考虑,“联姻”于双方都非常有利。移动运营商与应用服务商的结合可谓是水到渠成。近两年,不断有传闻声称Google有意收购美国第三大电信运营商Sprint。有美国评论家指出,只有这样,随时可用、价格合理、功能强大的移动数据接入服务才能早日实现,而电信运营商无力独自担当这一重任。
面临3G市场上竞争对手发起的激烈竞争,以及未来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挑战,中移动能够闲庭信步的日子早已不在。现在的中移动必须有所动作,还得迅速见到效果。中移动在互联网业务上推出了飞信、139信箱以及139说客等产品,却并不成功,产品质量未必不高,可用户量就是上不去。
这时,在中国移动看来,腾讯近5亿的活跃QQ用户群无疑就是一片丰富的宝藏。如果能够成功实现用户迁移,再造一个QQ神话也并非没有可能。何况,并购也不是实现联姻的唯一方式,拓展新业务合作甚至适时组建合资公司,都是不错的选择。一旦中国移动开发出与QQ独家捆绑的业务,QQ用户中原有的非中国移动用户很可能迅速倒戈,中国移动的用户规模也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唯我独尊的势头。
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加速成长,“动”起来的互联网也将孕育更多的商业产品和商业机会,传统的互联网应用都面临着向新平台延伸的问题。腾讯也急于把自己的成熟业务和产品嫁接到移动互联网上,以期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新的创新。获得最有实力的电信运营商鼎力支持,无疑将加速腾讯业务模式的脱胎换骨。
工信部已经正式表态,将在2010年大范围实行手机实名登记,这预示着移动互联网上用户信息的可靠性将大大增加,而这一点恰恰是传统互联网缺乏商业价值的重要原因。而要看到移动互联网的真金白银,还得靠业务创新。从这个角度讲,拥有最庞大手机用户群的中移动和最具应用创新能力的腾讯若能“联姻”,那还真是“当今天下,舍我其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