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本 难逃尴尬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1-28 09:26
我们很难说谁对谁错,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智能本有美好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它将面临着跨界的尴尬。
又一个移动终端的新阵营出现了。在最近举行的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联想展示了与高通公司合作的全球第一款ARM架构的智能本Skylight,惠普同样展出了第一款运行Google 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本。
随着这两款产品的曝光,高通和飞思卡尔于去年6月在台北Computex电脑展上提出的基于ARM架构、高通Snapdragon芯片组,力求轻薄、低耗、超长续航能力且“永远在线”的终端产品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
ARM芯片、Snapdragon芯片组,加上Linux系统——彻底脱离“Wintel”阵营的智能本,让业界对其未来前景捏了一把汗。但高通副总裁比尔?戴维森认为,只要能满足消费者上网、邮件等功能,智能本一样可以畅销。
“是否能使用Windows,其实取决于微软是否支持ARM架构,而不是我们说了算的。”在被问及不能使用Windows系统是否会影响智能本发展时,比尔?戴维森甚至如此放言。
推出智能本的厂商们也信心满满。虽然以中国市场的经验来看,2009年,同样定位于上网终端的上网本在捆绑运营商销售时遭遇了“滑铁卢”,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在中国,联想正在和移动运营商商讨通过捆绑3G资费套餐的形式,共同推广智能本,智能本在今年4月份有望在国内渠道铺货。
问题是,用户会买么?
云时代求生存
“从长远看,智能本是符合云计算的发展趋势的。”IDC台湾分公司个人运算研究部研究经理江芳韵表示,由于智能本基于ARM架构,性能不高,计算能力不强,更应着眼于未来的云计算时代。
业已发布的两款智能本,分别采用了客制化的Linux系统和Google Android系统,但江芳韵指出,由于Android的设计是面向智能手机,目前的PC设计厂商并不看好Android,他们更为看重的是Google未来发布的、基于网络的云端操作系统Google Chrome OS——这也更符合智能本与云计算的密切关系。
此外,为了排除PC厂商不善于ARM架构的担忧,高通、飞思卡尔提供了相较PC更为完整的智能本解决方案,简化了PC厂商的研发流程。目前,除了联想和惠普,市场上还有13家制造商在和高通进行深度合作,开发超过 30 款不同的终端产品,这些制造商包括宏碁、华硕、仁宝、富士康、宏达电、英业达、东芝和纬创等在内的终端及代工厂商。ARM中国公司一位内部人士还指出,目前在国内可能设计和已经在设计智能本的第三方设计公司非常多,尤其是深圳。而智能本的热潮之所以还没有爆发,只是因为智能本还处于市场发展初期的培育期。
而选择在2010年初正式发布智能本产品,也似乎传达了智能本借上网本开始趋缓的时间点、抢夺市场眼球的意图。IDC和Gartner的分析报告一致显示,尽管2009年的全球经济低迷成全了上网本,市场需求急剧上升,占到了笔记本电脑20%的市场份额。但随着经济的恢复,上网本可能会于2010年逐渐退出市场。与之形成对比的是,IDC认为,智能本将有望在2013年达到16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市场调研公司Information Network预计,在2012年将售出的9600万台上网本/智能本中,ARM处理器将占有55%的市场份额。
但是,厂商们其实更希望智能本能够更倾向于智能手机,而不是电脑。比如飞思卡尔CEO Rich Beyer就表示,上网本只是缩小的笔记本电脑,智能本则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新产品,针对消费者使用习惯而设计。但智能本前期推出的产品与上网本外观和应用环境高度相似的事实,仍让业界热衷于将二者进行联系和对比。智能本与上网本的制造商高度重合的现实,也让业界对未来二者的博弈产生莫大兴趣。
遭遇多路夹击
不止是上网本,智能本面临的竞争者还有很多,未来的市场环境也未必是坦途。
AMD高级营销副总裁帕特里克?穆海德就表示,假设智能本售价约为200美元,这种新产品将面临智能手机和便携游戏设备等产品的激烈竞争,而且后两种产品已经建立起了稳固的市场地位。
更让智能本难堪的,是它的“跨界”烦恼。江芳韵指出,首先,由于采用ARM架构和Linux操作系统,有部分在PC上的应用程序将无法运行,例如用户在PC上常用的Office、某些网页的正常显示等。同时在性能上也会略显不足。
上网本的鼻祖——华硕在2007年年底首次推出产品时,选用的也是Linux操作系统,但随之遭到用户的抵制,很快便被基于Windows的上网本所取代。由于采用的处理器架构不一,微软Windows系统只运行于英特尔、AMD所使用的x86指令集,而不运行于智能本采用的ARM处理器。微软在2009年还多次表示,微软并不会为基于ARM的PC机提供Windows服务。也就是说,一旦智能本操作系统遭到用户的抵制,又无法平移到Windows平台,智能本就将陷入巨大的困境。
分析师还指出,随着未来云计算的实现,用智能本在线编辑文档的需求也将增长,这就要求智能本的屏宽够大,让用户在智能本上编辑文档时取得和笔记本电脑一致的效果。但以目前智能本的屏宽来看,似乎还不能满足这种需要。
“智能本当手机用太大了,用来创建内容又太小了。没有多少证据表明用户真的会喜欢这种产品。”市场研究公司Endpoint Technologies Associates分析师罗杰?凯说。
其次,江芳韵表示,由于智能本彻底脱离了“Wintel”阵营,又是由PC厂商进行智能本的设计和推广,因此必然会受到来自PC领域上游厂商的压力。更甚的是,这种压力还会蔓延到智能本的代工厂。
江芳韵还认为,由于智能本基于ARM手机架构,并搭载了PC常见的固态硬盘、USB接口等配件,因此代工厂对智能本也面临了进入障碍。“PC代工厂不熟悉ARM架构,手机代工厂不熟悉USB接口、mini-HDMI接口等设计,仍需一定时间去磨合。”
“智能本的卖点包括了低廉的价格和更长的电池续航时间,但短期内ARM芯片需要更好的应用支持,才能和英特尔的芯片展开竞争。”对于智能本的未来,Gabriel Consulting Group首席分析师丹?奥茨表示,围绕Linux操作系统的软件生态系统得以发展,智能本才有望发展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