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云视拍照为观察与记录生活的方式,抑或一个人的独白。照片看似不痛不痒地陈述着东京日常生活的碎屑,实际上在记录着他内心的变化和社会价值观的缓慢转变。
1983年,邓云出生在山西太原。2003年前往日本东京,居住至今。2006年,他刚开始对摄影产生兴趣,并买了台小卡片机,信手拍些照片。2007年认识了他现在的爱人,他们对那种颗粒感较强的图片以及日式电影里特有的色彩调和,都很是喜欢,于是在女友生日的时候买了一台lca+,开始了胶片机的拍摄。
生活像不可抗拒的洪流
邓云的摄影启蒙是从日本开始的。多年的异乡旅居生活不仅历练了他面对生活的能力也带给他眼中“不一样的风景”。他的照片唯美、安静、情绪的颗粒饱满,然而却都收敛在东方人独有的平衡和孤寂中。
问他这种漂泊的、离开原乡文化滋养的生活,给他的创作产生了什么影响?他说,茫茫无依的感觉让他更快地领悟生活,像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一样,生活将他推向一个未知的方向。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反而慢了下来,沉浸了进去,开始学会接受生活所赐予的一切。并且,学会观察和关怀他人,哪怕是文化上有很大隔阂的陌生人。他说,这一切都是创作灵感的来源。
老街是另一个世界
邓云就这样以摄影的方式生活着,嬉戏或落寞,独自踟躅在东京的老街之上。相机成了连接他与生活的纽带,在镜头里,他重新发现自己、回到童年

邓云讲过一个他真实遇到的故事:
老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整整90年。有一对儿女,一个在仙台,一个在神户,并不怎么回来。她的日子并不怎么宽裕,一日三餐都要依靠楼下开餐馆的老街坊。“50000日元一个月,很便宜。”她笑着对我说。
入秋后一个暖洋洋的下午,我独自漫步在东京最古老的街道。走走停停,偶尔拿起相机,保留一些路过我眼睛的景象。虽然和想象的有些出入,但是不知不觉中,我感到自己已经被一种气氛所感染。
老人问我,这里让你觉得很稀奇吗?我说,只是喜欢这里的气氛和一些古老的店铺。然后,她指着那边一家鱼店说:“那家店和我差不多年纪,前几天连续阴雨,我腿脚不好,下不了楼。刚才碰到店主的时候,他还跟我说--你还活着啊?”说着,她开始不停地笑。
“今天难得好天气,我要去到处走走。”
“需要我扶您起来么?”我说。
她举起手给我看了看手里的拐杖:“我自己可以起来。”她吃力地站起来,看了看我,眼睛里映着下午5点钟太阳的余辉,有一些得意,或许也有些失落。
“年轻人,谢谢你陪我说话。”
“不客气,老人家,我可以为你拍张照片么?”
“不了,那或许将会成为我的最后一张照片。”
“说是拍摄,其实主要是去体验,有些坐在屋外晒太阳的老人家会叫你过去,跟你聊聊他们的生活。有些杂货店的店主会把你叫过去,得意地给你展示前段时间有位摄影师给他的店里拍的照片。也有肉店的人,午餐的时候会招呼你过去,尝尝他们的烤肉,味道很不错。这些老街就像是另一个世界,完全不受到都市里快节奏生活的干扰,大家都过的很朴实,很快乐。”
“习惯一个城市是件很可怕的事情,一些别人眼里新奇特别的东西,都会变成司空见惯一样。拍这组照片之前,曾有过一段时间对于被写体的迷茫。东京给我感觉是一个人情味比较淡的城市,一切都是快节奏,以及工作生活的压力让每个人的精神总是时刻紧绷。所以选择东京老街道作为拍摄体,很大程度上也是对自己精神生活的一种放松。说是拍摄,其实主要是去体验,有些坐在屋外晒太阳的老人家会叫你过去,跟你聊聊他们的生活。有些杂货店的店主会把你叫过去,得意地给你展示前段时间有位摄影师给他的店里拍的照片。也有肉店的人,午餐的时候会招呼你过去,尝尝他们的烤肉,味道很不错。这些老街就像是另一个世界,完全不受到都市里快节奏生活的干扰,大家都过的很朴实,很快乐。” --邓云《东京故事》自述
编辑/马倚君 撰文/张聪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