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银资本合伙人王煜全:大数据的核心是思想
- 来源:公司金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大数据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3-31 08:26
在大数据横行的当下,到底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到底有哪些应用?
我和大数据的渊源比较早,大数据无外乎是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期是N年前就有了,任何企业都要种植数据,我十年前帮中国移动做数据,数据部的咨询业务都在我们这里。
后来我发现有一个问题,其实大数据的核心不是技术,中国和世界隔得不远,任何先进技术国外有几个月,中国就有了,最核心的是思想。包括我15年前推出了一款产品,也是和大数据相关的。我们发现推不动,因为这件事进不了总经理的脑子里,一把手认为这件事不是最重要的事,保证是推不动的,中国人治的现象是很普遍的。所以我们觉得在中国大数据虽然很热,但是这个热更多是一个业内人士的宣传,还没有普及到真正需要用大数据那里的人去。
今天我跟大家今天分享的题目是道势术。
道,我的理解就是所谓的大数据的思想,大数据其实我认为它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思想,如果你本企业CEO买账,在你公司可能执行,如果不买账,可能会买设备,设备可能会流于形式。中国移动CEO看N张报表,现在看N+1张报表,原来干事情还是这么干,1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道有几个东西,第一个是实证性的思维,我们一个企业做大了,老总脑子里总有各种各样的理论,人的特点就是好为人师,就是觉得自己高度更高,尤其你领导一个很大的企业,你的高度更高了,下面人说什么领导都有自己的看法。你当人的手下,影响领导是最难的,这个需要领导有一个态度,不是大家去争论,而是用数据来做判断,中国这样的企业真的很少。未来大数据一定会出亮点,也有很多个企业大数据会做得好,可能有一些企业脱颖而出不过我不认为中国的大数据会成为一个必备的东西,因为理念上差的太远。《点球成睛》这部电影大家要去看一下,谈到的是美国棒球队的管理,利用数据思维来做管理,凡是数据认为这个运动员就有好表现,就买这个运动员,觉得不行就撤掉,教练员简直要疯掉,认为这个人有水平,综合素质好,你居然给我炒了,到底管理是经验,还是冷冰冰的数字,最后数字战胜了经验。这后面有一个背景情节,大数据要有积累,上来大数据的表现一定和没有大数据的传统经验表现得好,这是痛苦期,很多人没有熬过痛苦期,大数据就死掉了。
等他表现好了,大家不是夸大数据真有效果,而是夸教练真棒,这么烂的球队都可以带出来。但是在中国的路还蛮长,你要给这个企业做服务,本企业推动能不能做大数据,先看CEO的决策是不是实证性的,还是给你讲一堆理论,你那些经验不用忽悠,那么年轻人就走了,这个地方不用待。
第二个是概率性的思维,我们做企业的时候有一个假设,我命好,我们公司不出事,年轻人不上健康保险,是因为我不用生病,年轻人生病的概率会低一点,但是要上健康保险。我们企业绝大部分认为这个概率不算,做大数据如果不是基于概率判断,都是骗人的。如果你基于大数据,明天一定下雨,那是瞎扯,大数据只能给概率,只能推算明年70%下雨。你没有把概率思维讲透,CEO你说明天会下雨,但是没有下,他直接把70%省掉了,认为明天会下雨。所以我们一定要习惯任何东西都是有概率的,基于概率来做事情,这个是很多企业又不习惯的一个事。所以道不同不相为谋。
第三,复杂性的思维,因素越多越复杂的时候,人就越弱,越不容易找到本质的原因做判断,做归纳,尤其是人在做这个判断的时候,会出现典型的延时反馈。延时反馈的时间长,歪理性的东西就多。
在中国我认为大规模推广的条件还没有到,但是现在这波还行,因为连中央领导都推荐大数据,各地政府都组织学习,你借这个机会向各地买一套系统和一套书是可以的,长期来看前景渺茫。长期的前景真正在哪?你真正要带动市场发展靠的是商业,靠的是老百姓买单。
所以我们第二个是势,大数据的机会到底在哪里?第一,大数据解决了一个传统工业没有解决的问题,工业发展最开始大规模生产解决了供应量的问题,后来IT化起来了以后,解决了大数据定制的问题,每个人都买到了自己的东西,比如说戴尔PC机个人化定制。一直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就是服务如何大规模的定制,服务要么是定制的,你给我一个人服务,但是这个服务就很贵,给服务的人薪水都我出。还有自助式服务,逮住什么是什么。最后只能靠市场来解决,这个市场是巨大的,我只要服务的个性化比我的溢价会更高,我是会把价钱做上去了,以前是有机会解决的,现在没有机会解决的。
再就是客户的精准划分,甚至说还有未来客户一定是叫做人与群分的概念一定会出现,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小米,很少有企业像小米的客户一样,为自己买了东西的企业去说话,有人出来说了小米一句话,首先跳出来不是小米的员工,跳出来是买了小米的其他用户,他在捍卫自己的品牌,我们发现现在这是一个明显的趋势。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任何产品越来越有阶级属性,或者是阶层属性,你到底是属于哪个阶层,小米有非常清晰的阶层属性,就是买不起iPhone,又想炫耀,又想告诉人家我有品牌,我很酷,2000元以下的手机只有一个有品牌的,就是小米。因为他有非常阶级属性,所以就有了一个相互认同,我买小米证明我是这个阶级的人,你说小米不好,等于在骂我的,首先加入这个阶层的人先买一个小米再说。
电商上购物如果形成习惯,会出现基于电商塑造出来一类轻奢侈品牌的产品,轻奢侈就是日常消费是消费不起的,或者今天过节,今天谁生日,到年底犒劳一下自己,比如说进口红酒,这是典型的新奢侈品牌的产品。还有手表,IT民工们辛苦挣到两万元了,年底发了双薪,花三万元买一个表,这个很多人都干,这种东西市场就一定巨大。
普通消费品是没有品牌概念,是比性价比,一块手表性价比怎么评估?一定要附着所谓叫阶级的概念。阶级概念什么意思?轻奢侈品是向上仰视能够够得着的,如果是顶层阶级对我而言是大奢侈品,我想都不要想。往上面稍微够上一点,这就是巨大的空间,这个空间怎么评估,全用数据说话,数据会帮很多的忙。
第三,中国人群主要是分为两大人群,一个是城市的互联网,你的手机和PAD都联网,到哪是wifi。一个是农村的互联网,要玩电脑只有去网吧,网络只有移动或者联通的网,这两个使用方法是完全不同的。城市人你能挣他的钱,就是电商高端,因为这些人有钱。还有三线城市的学生和小孩,挣他时尚娱乐的钱。大数据能给我们清晰预测时尚娱乐的发展趋势,我们投了一个公司叫电影预测的,准确率达到80%。比如说《小时代》的电影,《小时代1》大卖,《小时代2》大卖,如果出《小时代3》,还会大卖。一线城市观影习惯只有几个题材吸引人,比如说大片,各种豪车在空中撞,就是这种大片。小片是没有市场的,但是赵薇这样怀旧的是可以的。三线是没有怀旧的,郭敬明没有内容,没有情节,唯美拍得好,不食人间烟花的年轻人说在奋斗,那些孩子就喜欢这个,一个三线城市20岁的孩子,每天以打工为生,只能幻想得到他的快乐,从《小时代》来。时尚流行,意淫一定是主流,我们投资一个概念做大大数据不能只做大数据,要和应用结合,我利用大数据提供一个应用服务,这个应用有巨大的市场,你才能活。如果给应用提供服务的,这个应用掌握不住,你就会很惨。
大公司需要基于你的数据分析来给为他的客户服务,大公司不会把数据给你,因为是他的商业机密。他给了你,今天增长20%,明年把数据给竞争对手,跌得就没了。你说不会卖的,他不会信的,在中国没有商业信誉这一件事。在中国只能提供大数据服务,要么你的背景实力很强,或者赶到点上,老百姓买单是有长期生命力,我只能2C,不认2B。
第三个是术,就是如何用好大数据,第一个是数据源,我们的分析能力会超过国外,新浪微博的开放性比facebook强多了,内容丰富性比titter强多了,新浪基本上是半个开放的facebook。你说这个大企业从内部解决也可以,但是总的来说要有长期持续稳定的数据来源,如果没有的话就别谈了,或者没有的话就重新建立,从企业内部建立这个数据来源,才能往下走。
第二个是系统,中移动建了一套系统,最后多了一张报表而已。你的系统能不能影响决策,是系统的成败关键,你能影响决策,证明自己的实力越来越受重视,前面有热情,后面没有实际效果,慢慢会冷下去。同时根据结果做优化,根据结果要对大数据做优化,才能越来越好,上来就准确是不可能的,数据一定是通过大量的术,通过时间训练出来的,越训练越准确。所以你没有训练的机会,你不可能准确。
第三,现在也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就是数据人才。大数据被专家抵制,要你了,我干吗,打棒球的人就是要你了,教练就失业了。一个正确的思维,做数据一定会看一本书《信号与噪声》,因为我不光是投,原来跟移动就研究数据,我们基本上把《信号与噪音》奉为《圣经》,做数据不应该排斥专家,还应该欢迎专家,因为专家更容易知道数据的意义是什么,核心不是数据的本身,而是解读。往往专家才会解读,一个业外人士不知道什么意思,移动搞信息系统,BI系统里面,很多数据不知道该怎么分析,所以他没做这个分析,没做就没法用。我跟他们说,你想过没有,如果对所有的手机提取一个词,异地开关机,你在北京关机了,两个小时在上海开机了,这个数据我把它提出来,我肯定飞过去,中国移动所有的差旅行为都被你抓住了,那携程干什么?可惜移动没有干,BI系统是另一波人建的,不是数据库做的,数据库做增值业务,IT系统的人不知道这个什么意思,可以不会把这个建到系统里。你建数据只跟对方IT系统打交道,你就死定了,你必须要和市场人员打交道,经营的人打交道。对于企业也是一样,把专家和经营的坐在一起来,一起来提取数据,这些数据不断的优化,才能在企业生根,才能发展下去,实际上这些都非常难。
■来源/清科Z-clu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