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从自己开始
- 来源:软件和集成电路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软件开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8-14 14:42
“从1996年~1999年,大概3年的时间,东软从300多人一下增长了10倍左右,当时明显的感受是公司到底有多少人,都在干什么都不清楚。”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软件产品事业部副总经理彭成宝回忆起东软集团的快速发展,十分感慨。
经历1996年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软)上市之后,公司发展节奏增快,员工分散在各地办公。所以如何做好“人”的管理成了东软亟须解决的大问题。基于这种看似“朴素”的需求,东软有了向人力资源进军的初衷。但毕竟要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研发,当时还是做了较为周密的市场调研,一方面看国内的人力资源系统市场;另一方面比较国外的发展趋势。彭成宝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市场还是很有前景的,所以在2000年初,专门的人力资源系统研发队伍正式成立,开始独立研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万事开头难
即便有专业的软件开发能力,做软件写代码的工程师研究人力资源还是有难度的,而且当时在中国谈人力资源的概念,懂得人非常少,做了一两年后,彭成宝觉得非常吃力,并且从公司的管理难题来看,压力更多。于是,2002年初,东软引入怡安翰威特管理咨询公司(以下简称翰威特)。据了解,翰威特在人力资源领域专业的经验与管理思路,都可以为系统提供可依存的理论架构,并且锁定的都是高端客户,这与东软的定位和实际需求相符。
为了能给客户提供更加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东软与翰威特进行合作,开发慧鼎(TalentBase)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至此东软以全新的形象,进入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领域。
但刚开始推广的时候,又出了新的问题。据介绍,涉足管理软件市场之前,东软面向行业,做垂直的解决方案,如电力、社保、电信、医疗,所以客户就有疑问并且不认可东软是做企业管理软件的。“这一点对我们前几年的工作影响非常大,但凭借东软在软件研发方面的实力,以及翰威特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品牌知名度,我们经过4~5年的努力,终于让客户认可了我们的解决方案,并积累了一批忠诚用户。”彭成宝说。
实践始于足下
谈起东软的第一个客户,彭成宝毫不讳言:“我们自己就是第一个客户,当时我们一边研发,一边向翰威特学习业务经验,并且人力资源部门的专家,一直给我们研发团队提管理需求。比如工资怎么发,流程怎么走,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公司终于用上了这套系统。”作为普通员工,对于发工资这件事来说可能只关心发了多少,但人力资源部门要考虑的非常多,特别像东软这样的企业。给彭成宝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应用该套系统前,东软要给全球所有员工发工资,一共需要50~60人,用一周的时间发完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效率;而应用系统之后,现在全集团发工资只需要4个人,1~2天就可以完成。
另外一个实践案例就是东软的360度领导力评估,彭成宝介绍,东软一个领导的评估需要他的上级、下级和平级同时打分,即一个领导需要10个人参与评估,东软有2000位领导,那么就需要2万份的问卷,怎么完成这项工作呢?刚推出的时候,我们把纸质的问卷分发下去,然后员工填写好问卷进行回收,当时考虑借助翰威特的力量做结果分析,因为他们在印度有数据中心,但计算周期需要3个月,也就是说评分之后的3个月才能拿到这个结果,周期太长费用也不低。
“之后我们将这个功能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中,现在整个数据的计算过程只需要一二天。操作也非常简单,首先需要员工在网上填写问卷,通过系统直接出报告,然后再通过评估人员的整理、加工,就能获得完整的评估结果,这个效率提升是非常大的。”
其实中国做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市场参差不齐,彭成宝在项目招标时,从5万到50万再到上百万的都遇到过,他也表示,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市场起步比较晚,因为企业的管理思路基本上是参考美国的企业管理,管理的信息化也跟美国的发展趋势差不多,所以在管理需求的趋势上也是基本一致的,只是节奏要慢三四年。而东软正是抓住了这个先机,在客户需求和市场认可度不高的时候用自身的实践开拓市场。
督促时刻存在
应用水平的提升和客户需求的转变不断“督促”着彭成宝和他的团队,如:HR按专业职能模块强行推动相关工作,会导致业务部门只能感受到管控而不是价值;HR如何减少在事务处理层面的时间花费,以便更多关注“咨询与方案设计”和“战略规划”?HR如何更好地向客户交付服务?这些问题层出不穷。
彭成宝认为,没有战略整合人才资本管理软件系统的支撑,人力资源很难成功转型为战略业务伙伴,很难成为价值创造部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历经劳动人事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人才管理几个阶段后,正在步入最新一代的战略整合人才资本管理(第四代HR)。
据介绍,过去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解决的是成本、规范、效率的问题,而如今企业更关注有效发挥人才的价值,真正把企业的人才变成核心竞争能力,并使得企业在利润上有所获益。
2012年7月,“东软慧鼎战略人才资本管理系统(TalentBaseHCM)”正式推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的需求。彭成宝介绍,东软有个客户是做动车的,需要出口销售,而且动车市场化程度非常高,面临的国外市场竞争压力逐年增大,他们通过人才资本的管理意愿就非常明显,而这一切都来自于战略的需求。
从现在来看,东软一直坚定步伐,紧跟客户需求,不断地做产品的升级和改进。“一方面我们的产品能够较早占领市场,感知到用户的需求,甚至是国外没有进入到我国市场的时候。同时我们根据长期总结的最佳实践经验,在实际项目中固化思想和流程;另外,东软多年来给客户构建大型和超大型的信息化系统,积累了非常强的构建信息化系统的经验,这对于我们给客户做人力资源信息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彭成宝说。
文 本刊记者 张贝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