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烦恼
- 来源:心探索·分享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父母,孩子,生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0-12 09:04
30岁的方琳,几周来深陷巨大的痛苦,持续的情绪失控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原因是3岁的儿子被诊断为抽动症,一向乖巧的浩浩今年进入幼儿园开始出现种种不适,表现为不由自主地抽搐、眨眼、发出怪声,坐不住。作为妈妈,方琳持续的强烈反应让家人非常担忧,于是朋友推荐方琳来到咨询室。
咨询师:孩子生病给你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方琳:(沉默许久后,低声说)浩浩一直都很健康,怎么会得这种病啊?据说抽动症很顽固,可能会持续到成年。医生已经开了药,但是每天看着他吃药,我的心揪着疼,不知道这药要吃到什么时候?他还能做回一个正常的孩子吗?(再次流泪)……我该怎么办?
咨询师:我能理解你的无助感。
方琳:最初幼儿园老师反映:浩浩坐不住,注意力不能持久,怯懦怕生,对新事物缺乏兴趣,各方面能力落后于同龄孩子。后来检查出抽动症,医生说这与孩子无法面对压力有关,现在就不让他去幼儿园了,我们也还没想好要怎么办。(停顿)杨老师,我能带浩浩来您这做心理咨询吗?你能帮我解决浩浩的问题吧。
咨询师:孩子最好的咨询师其实是父母,孩子的问题往往也都是父母的问题,所以我建议先解决妈妈的问题,当妈妈自己能解决问题,再去引导孩子效果最好。而是否给浩浩进行心理调适我们晚些再考虑,好吗?
方琳: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表情惊讶)浩浩生病是因为我哪里做错吗?
咨询师:孩子在成长中需要的力量只有父母能够给予,3岁孩子的全部依赖都在母亲。我们不是否认母亲的爱,但孩子出现问题可能是母亲爱的方式有偏差,需要调整,你能理解吗?
方琳:浩浩是姥姥带大的,一直都很乖,我和老公一向觉得我们家孩子很省心。平日下班回来我和老公一定陪孩子玩,一直都开开心心的……当幼儿园老师说浩浩各方面能力落后的时候我很震惊,家里人从来没有想过孩子的能力会出现问题,我到底哪里做错了呢?(再次流泪)
咨询师:方琳,困难都是来帮我们的,它指向我们需要做出的改变。首先,你要承认的现状是:浩浩确实出现了问题,而现在是你迎难而上的时候,这是母亲的责任,没有退路。
经过初步沟通,咨询师发现方琳一直试图让自己陷入无力承担的境地,同时想方设法推卸责任,表达出无意识里不愿面对现实的自己。直到咨询师明确表达“浩浩是你不可推卸的责任”时,方琳已经泣不成声,看得出这对她是一份没有做好准备的巨大压力。
咨询师:在家里,浩浩的事情是谁来做主呢?
方琳:儿子的吃喝拉撒是姥姥在照顾,我妈妈心细,凡事都考虑得周全,我一直很放心,就不怎么过问。其实,从小也是妈妈打理我的生活,小时候觉得妈妈管得太多,后来慢慢习惯了。结婚以后,家里的事情便由老公做主了。
(停顿)怀浩浩的时候我特别焦虑,老公和妈妈一直安慰我不用担心,孩子生出来他们会照顾好的。浩浩生病,全家人都没办法了,我也不知道如何面对。我的生活一直很平顺,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变故。
咨询师:看来生活中,你习惯扮演跟随者,由别人出面解决问题。请你回想过往,完全没有遇到需要自己面对和解决困难的经验吗?
方琳:(回忆片刻,一脸失落)仔细回想是有的,毕业前找工作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硬着头皮和同学一起投简历,虽然一直被回绝让我很痛苦,但一直都在努力尝试。可是,最终还是妈妈托人帮忙联系到了现在的工作。
咨询师:方琳,请你回到那个时期重新感受自己,当困难被妈妈而不是你自己解决的时候,你是怎样的感受?现在只有我们两个人,你可以真实地表达自己。
方琳:(闭上眼,想了很久)其实我并不开心,甚至感到愤怒,我觉得自己很无能,觉得这个世界不公平、很可怕……从此,我相信自己没有能力照顾自己;从此,我选择躲在人群里跟随大家,同事、朋友、妈妈或老公会在我前面帮我做好决定。这样,我就能躲开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就不用面对自己的无能了。
咨询师:方琳,在这里你很安全。试着去感受你身体里因为无法为自己努力而产生的愤怒,因为相信自己无能而滋生的恐惧和无力感。
方琳:老师,我觉得很害怕。(哭泣)
咨询师:这是从今起你必须要正视的问题,要让自己长大,才能进入母亲的角色。孩子的成长需要在妈妈身上汲取力量,如果妈妈无法给予稳定而有力的支持,孩子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方琳:大家说女人生孩子后会迸发出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感,我一直奇怪自己为什么从来没有感受到这样的力量。因为我没有承担起妈妈的责任,甚至企图让我的妈妈去处理这一切,自以为这样可以轻松了事。不知道原来自己的状态和孩子的成长息息相关,这一次我不躲了……老师,现在我想去承担起妈妈的责任,您能告诉我浩浩的病到底是什么原因,我该怎么做呢?
妈妈和孩子一起成长
来访者意识到孩子的问题和自己没有进入母亲的角色息息相关,从而产生对自己负责的动力和意愿是咨询中最关键的环节,也是解决孩子问题的根本基础。原生家庭里压抑的服从者,习惯性不用做出判断,不用承担责任。当一个人没有学会为自己负责,即使成为父母也无法顺利进入父母角色,自然无法给予孩子需要的安全感和亲密感。
接下来咨询师一方面引导来访者完成自我成长,逐渐有勇气和信心进入妈妈的角色,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另一方面,帮助来访者正确看待的孩子症状,提出基于孩子康复的具体建议。经过咨询师评估,浩浩因为无法承担进入幼儿园突然出现的压力而感到自卑、无助,从而诱发了躯体症状。于是建议浩浩转去一家环境较为宽松的私立幼儿园,同时方琳与园长紧密联络,努力补上孩子缺乏的能力。如今浩浩已经不用吃药,症状也逐渐好转。
生活中的所有困难本质上都是在帮助人成长,做妈妈是女人成长的重要部分。孩子就像一面镜子,妈妈回避,问题就表现在孩子身上;妈妈改变,孩子会立刻转变。孩子每天都在长大,你希望你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生机盎然或者缺乏生命力?那也请你这样清醒地成长。
做一个好妈妈,和孩子一起成长,没有固定的标准和可以罗列的建议。当你已经或准备成为一个妈妈,你可以认真问自己:“我是否进入了母亲的角色,我是否清醒地知道母亲要承担的责任?”告诉自己:“我希望我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就要先成为这样的人。” 以下简单提供几点给0-6岁孩子妈妈的一些建议:
坚决负责的态度。如果态度上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那么孩子早晚会出问题。完全负责的态度会令所有困难最终迎刃而解,不论你在原生家庭丧失了多少的能力,只要有改变的愿望和信心,你所需要的能力也会自然习得。这个过程会遇到很多考验,相信自己可以和孩子一起从零学起,用心、投入地学习做妈妈,孩子也会交给你许多。
主动学习,不要等待麻烦。孩子6岁前学会做父母,6岁后就不会出大问题。这需要孩子在6岁前得到足够的关注和引导。母亲要从一手、二手的育儿资料开始,实际经验结合抽象理论的学习,在实践里不断学习。需要注意,随大流对父母来说也许没有风险,但并不一定适合孩子,对孩子负责的态度是具体情况具体应对。
妈妈要做孩子的权威。妈妈在孩子面前是最重要的,妈妈要学会做权威,成为权威要练习,不要害怕失败。任何状况前妈妈都担负着养育孩子的责任,即使很多家庭由老人带孩子,妈妈也要记得老人只是帮忙,自己一样不能少地要承担母亲的责任。不论有任何分歧,抱怨老人只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这其中有许多需要学习和平衡的地方。
妈妈要学会懂孩子。只有进入母亲的角色才会做到和孩子心心相通,知道他在想什么。别人可以不懂你的孩子,但是你必须懂,否则他会感到孤单和受挫。妈妈需要花精力跟孩子在一起,常常创造全然投入地和孩子一起玩的当下时光。
妈妈需要独处时间。妈妈一定要给自己一些安静下来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过紧张。当你在独处中获得反思和新的活力,才能更好地投入到与孩子相处的时光,而不让忙碌的生活将自己变得麻木。
咨询师/杨岚 编辑/靖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