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租地潜规则

  ——猪场、政府和村民的三角博弈

  抛开行情不谈,一个猪场内部经营的成功取决于两个条件:优质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人文环境(即猪场与周边村民、政府的关系)。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不用多说,人文环境的重要性却常常被行业忽视,直到猪场跟村民或政府的关系闹僵,付出巨大代价之后,才追悔莫及。

  环保问题、经济发展需要、用地紧张、对当地缺乏贡献……村民与政府有一箩筐的理由仇视猪场。为求生存,处在夹缝中的猪场战战兢兢,逐渐意识到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处理这场用地涉及的公关问题。

  选址功课不可或缺

  据悉,现在投资养猪业的代价为:每头母猪1.5万-2万,配置得更高级的甚至超过3万元——这意味着养猪行业已经变成了“重资产”行业。那么,把这项昂贵的资产安置在哪里,也就是如何选址,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选址的时候,除了要满足猪场经营的饲养环境需求外,还要细致考察周边的民情、政风,以及经济发展情况,这些条件对于养猪这样一个需要长远运营的行业很重要。”开平联兴种猪场场长龚胜初根据自己的选址经验总结道。他解释,一个地方的村民、政府怎么看待养猪、性情和习惯如何,是很多问题的根源。

  而经济发展情况,即当地经济发展程度、支柱产业是什么、将来的发展规划如何,也决定着猪场未来生存空间,龚胜初举例说明:“比如说当地以旅游业、工业为主,或规划发展这类产业,就意味着猪场可能在将来不被待见。”

  一些猪场以实际教训说明了选址时大意造成的代价,比如粤东有一家猪场因产业转移,于2010年前后在粤西找了一块地,那块地之前是一个“知青农场”,后来被收归当地政府,该猪场按照正常的法律程序从政府手中租下这块地,拿到土地使用证,一路畅通无阻。受到之前手续顺利的鼓舞,该猪场马上大兴土木,修路、安装电网、变压器、修建猪场,一下子投入了几百万成本。

  谁知半路杀出程咬金,当地村民自发组织起来状告当地政府和国土部门,说土地是他们的,猪场顿时傻眼。因土地问题没解决,这块地现在仍处于“烂尾”状态,因担心村民破坏,猪场还需配备几个人看守,猪场负责人叫苦不迭,“说到底村民就是想分点利益,合同没签订前不闹,猪场还没开建时不闹,偏偏在建了又没建成的时候闹。但是我们把钱给了政府,也没钱给他们了。”

  广东万禾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胜勋认为选址的时候要彻底摸清情况,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合同条款,把双方的要求放在白纸黑字上比较妥当。“要了解当地的区域文化,跟出租方搞好关系,如果是跟村民直接签的租地合同,那么对方按照合同办事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是从别人手里转租旧场的话,就要谨慎些,可以在合同里约定,要求对方在纠纷发生时参与协调。”

  环保——公关问题的雷区

  猪场与村民、政府之间最容易激发矛盾的问题当属环保。对于这个问题,政府要求不排污,村民要求不闻到臭味,做好环保工作,无疑是猪场防患于未然的重要环节。

  广东省中山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白石猪场作为一个老牌的养猪企业,曾经是当地的骄傲,但这几年也因环保问题逐渐减小产能。“主要是这几年中山在发展,房地产、工业慢慢起来了,用地紧张;再加上外来人员多了,这部分人对味道非常敏感,有一点点异味都不能忍受,对猪场的投诉也主要来自他们,”白石猪场总经理余丽明介绍道,为此,近几年白石猪场按照政府要求降低产能并加强了环保设施建设。

  因环保发生的纠纷在各地猪场时有发生,2011年8月,山东日照就发生一件村民恶意打砸日照原种猪场的事件,前期堵死泄洪渠导致猪场被淹,后来直接组织人员到猪场打人、砸场子。据媒体报道,“该种猪场为给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较为注重协调和处理镇企及村邻关系,受到了前几任镇委、镇政府和村委的好评”,但有部分村民把该猪场当成“摇钱树”,后来矛盾激化后便以环保问题为由攻击猪场。

  由此可见,如果村民、政府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以环保为幌子逼走猪场的话,又是另一码事。比如政府把环保指标纳入政绩考核,其中一部分份额就压在养猪业肩上。一位广东规模猪场负责人述说了养猪人的苦衷:“以目前的环保标准和现实条件,规模猪场都没法完全消除环保问题,更不用说小一些的场了,如果政府不欢迎养猪场,他就会利用村民投诉的机会给猪场施压,最后环评过不了,就以合法程序让你走。”

  多行善举,平衡利益

  做好选址和环保工作之后,不意味着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了,还有很多外围工作等着猪场去做。“逢年过节跟村民互动一下,平时修路、办学之类的公益活动予以资助,该出钱的时候就出钱。”东莞市畜牧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吴同山(原新丰板岭原种猪场负责人)认为和气生财,要乐于跟村民分享利益。而对于政府部门则主动配合他们工作,“比如挖土、伐林,事先跟林业、国土部门打个招呼,不要心存侥幸,现在有卫星拍摄监督,躲不过的。”

  龚胜初认为猪场在做公关时,要有企业责任感,意识到猪场挣钱时村民得到的利益确实不多,因此要主动为当地做一些实事。“各个地方习俗不同,但不要认为老百姓就是反叛的,想当然地认为村民是刁民,是猪场老板自身素质不够的表现。猪场要有对当地的责任感,年节吃饭、送礼,看望当地老人,这些都是基本的。可惜现在很多猪场的老板意识不到这一点。”

  很多时候,人跟人的问题都是利益问题。今年上半年,媒体曾报道过惠州猪场被村民断水断电的事件,原因是该地属于集体用地,结果租金被一部分人私分,分配不均匀的结果使其他村民把矛头指向了猪场。而上述“知青农场”风波也是由于土地租让的收益落在政府手里,那些认为自己有权利“分羹”的村民便加入了与政府、猪场的三方博弈。

  为了免除后患,租金的确定和支付也有讲究。广东省梅州生原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庆环介绍,该公司2008年起租了猪场用地,期限为50年,一次付清所有租金,虽然增加了猪场财务负担,但免除了后期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而粤西一个猪场负责人介绍,该场实施每年结算租金,但主动承诺山林租金每五年上调5元/亩,让村民参与分享猪场的发展成果。

  《农财宝典》记者 林远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