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斑鱼产业调研报告
- 来源:农财宝典水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石斑鱼,养殖,水产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25 15:31
作为南方地区养殖量即将冲击10万吨的名优特品种之一,石斑鱼因其低脂肪、高蛋白被港澳地区推为我国四大名鱼之一,在高档宴席中占据重要席位。
然而随着石斑鱼产业的发展,石斑鱼养殖暴露出不少问题,如苗种供应量少,繁育技术亟待提高,养殖模式相对落后,成活率低、产量低、养殖成本偏高,仍然以投喂冰鲜杂鱼为主,配合饲料普及率极低,这些问题极大地阻碍了石斑鱼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如何整合石斑鱼产业上下游,推广石斑鱼饲料的应用,增加养殖效益,引领行业健康发展已成为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期《农财宝典》派出精锐记者走访广东、海南、福建等地,进行地毯式扫查。《农财宝典》海水渔业研究室将全方位、多角度解读石斑鱼养殖现状、价格行情、病害预防产业现状。《农财宝典》联合青岛七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中国石斑鱼产业调研报告》,谨以一份较为全面地反应石斑鱼市场现状的调查报告供业界参考。
石斑鱼,属鲈形目,体长椭圆形稍侧扁,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被港澳地区推为我国四大名鱼之一,是高档筵席必备之佳肴。石斑鱼的种类五花八门,常见的青斑、老虎斑、东星斑、龙趸和珍珠龙趸,
20世纪90年代开始,福建、海南、广东等地区陆续开展石斑鱼类人工繁育苗种的生产性试验,取得显著进展,形成一定规模的苗种生产,使石斑鱼养殖的苗种来源不完全依靠天然采苗和境外进口。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石斑鱼的生殖生长调控和人工苗种繁育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从而使中国石斑鱼类的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
石斑鱼养殖集中在华南四省,鱼苗8成来自海南
中国大陆石斑鱼养殖主要分布于海南、福建和广东三省,广西、浙江省有少量分布。主养品种为青斑、珍珠龙胆、龙胆和老虎斑。近几年广东、海南、福建很多虾塘改为养殖石斑鱼,致使养殖产量呈逐步快速增加趋势,石斑鱼正向着南方又一10万吨级大规模养殖经济鱼类迈进。
根据《中国渔业所年鉴(2014年)》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石斑鱼海水养殖总产量82434吨,主要分布在广东(36514吨)、海南(18784吨)、福建(24583吨)、广西(1837吨)四个省,占比高达99%以上。2013年的中国石斑鱼总产量比2012年的72785吨相比,增加9649吨,增加了13.26%。2013年全国石斑鱼海水养殖捕捞量为101998吨,比2012年的捕捞的97074吨,增加4924吨,增长5.07%。其中海南的石斑鱼捕捞产量最大,为39442吨。此外,广东有35687吨,福建17580吨,广西5935吨,辽宁2012吨,浙江1307吨以及河北35吨。
根据行业人士分析统计,目前我国南方石斑鱼养殖产量在8万吨左右,和官方数据吻合,但分布的数据有所差异,行业人士推断海南地区产量4万吨以上,福建1万吨以上,广东超过2万吨左右。而石斑鱼苗数量约1-1.2亿尾,80%的鱼苗产自海南地区。
近四年石斑鱼价格大起大落,波动明显
石斑鱼作为一条名贵的水产品种,其价格波动深受供求关系的影响。2011年春,海南一场内涝引发石斑鱼苗种短缺,直接推高了鱼苗和成鱼的价格,当时青斑的销售价格为46元/斤,按照2011年的苗种价格计算,成活率按照90%计算,青斑养殖成本约为22元/斤,珍珠龙胆约为26元/斤,青斑养殖环节的利润达到52%-67%。
2011年石斑鱼养殖进入暴利时代,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大批外地投资客来到海南投资石斑鱼养殖,2012石斑鱼的苗种数量和养殖规模迅速扩张。
然而从经济学角度,价格不可能偏离成本大多,石斑鱼养殖业不可能永远是暴利行业。因此,从大的趋势来讲,石斑鱼价格下降到合理的价格区间是必然的,2011年的暴利行情将一去不返。
石斑鱼暴利的时期并没有持续太久,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石斑鱼价格就一路下跌陷入低谷,低迷的行情持续至2013全年,由于缺乏资金的注入和市场前景的不可预测因素,不少养户被淘汰出局或主动撤离石斑鱼养殖。因此2013年石斑鱼养殖规模急剧缩减,其中海南、福建和广东地区的石斑鱼养殖面积约减少30%。尤其是青斑,虽然在福建地区仍是占据主流地位,但在石斑鱼养殖大区海南已不复当日光景,逐渐被长速更快、价格更好地珍珠龙胆全面取代,青斑的总体养殖量骤减70%以上。
2014年开春以来,石斑鱼价格一路高歌猛进,珍珠龙胆和青斑分别从去年的25元/斤和20元/斤,飙升至55元/斤和50元/斤高位,当养殖户以为终于看到的希望时,5月份石斑鱼价格又迅速下跌至42元/斤和36元/斤。
在短期内会有如此大幅度的波动,让人眼花缭乱,摸不着头脑。青岛七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方大区总经理肖林栋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鱼。虽然在2013年,石斑鱼的价格受国家限制“三公”消费造成不小的冲击,价格持续低迷,但政策性因素远不及石斑鱼养殖产量波动明显。2014年春节石斑鱼价格开始报复性上涨,重燃起石斑鱼市场的火爆局面,背后的主因是石斑鱼的量难以满足大众的需求。因此,自2014年元旦起石斑鱼价格一路走高。
据了解,2014年年初石斑鱼存塘量仅有30%左右,而且大部分存塘鱼规格都在8两左右,经过3、4月份的快速生长,在4月下旬开始大批量上市,再加上台湾石斑鱼进口的冲击,因此4月下旬石斑鱼价格从高位应声下落,青斑跌至33元/斤,珍珠龙胆跌至38元/斤。从今年的投苗情况来分析,第一批苗的投放时间相比去年晚了一个月左右,大部分养户都是在4月底才开始投苗,而且5月份投的苗种成活率不到一半,大量投苗时间段集中在6-7月份。因此今年春节期间前能够上市的规格鱼不是太多,市面上“缺鱼”将成为常态,石斑鱼价格经过3个多月的稳定后,在8月底将开始呈上涨态势,并将维持高位运行到春节前后,珍珠龙胆价格仍将维持在40元/斤以上的价格,青斑价格预期也将维持在30元/斤以上。预计在2015年6-7月份才是珍珠龙胆大量上市的时间。
高价格带来不菲的利润空间,养殖户投苗积极性持续高涨,2014年出现一“苗”难求的紧张局面。2014年1-3月份由于气温不稳定,寸苗一直未能稳定供应,苗场普遍处于闲置状态,因此1-3月份都是以过冬苗为主。由于供不应求求,3月份青斑苗已经涨到1.2元/公分,珍珠苗涨到1.5元/公分。到了4-5月份气温回升,寸苗开始供应市场,青斑苗价回落至0.3-0.5元/公分,而珍珠苗价则相对稳定,由此可见养殖户对珍珠苗种需求只增未减。此外,养殖户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选择放养规格较小(2-5公分)的鱼苗,但由于小苗入塘后“黑身病”容易多发。业内人士建议养殖户投放较大规格的鱼苗更有保障,投放小苗既耽误时间又损失资金,得不偿失。
四大因素将影响石斑鱼价格
首先是台湾石斑鱼进口量。台湾地区石斑鱼年产量约为1.4万吨,台湾配合饲料年产量为1.9万吨,饵料系数约为1.36,其中80%出口到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从2013年开始,台湾石斑鱼不仅可以零关税进入大陆市场(ECFA协议),而且台湾政府还给与养殖户每斤几块钱的补贴,进一步加大了市场供应量,对大陆石斑鱼养殖形成较大压力。
其次、广东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增长的速度。广东沿海近几年很多虾池改养石斑鱼,预计全国石斑鱼的产量很快会达到10万吨以上。
第三、北方石斑鱼消费市场打开速度及消费量。如果北方大中城市石斑鱼的消费量增大,那石斑鱼的市场价格不会很快跌入最低谷。
第四、爆发大规模疫病或者台风造成大量养殖损失。这种情况下,可能会使石斑鱼的市场价格适时形成波动,但不会影响石斑鱼大的价格趋势。
即使成鱼价格下降,五年内石斑鱼养殖业将仍是高利润产业,只不过生产利润可会在产业链上重新分配,因此,预测养殖产量还会继续增加。养殖产量的增加必然带来饲料用量的增加,而成品鱼市场价格的持续低迷和鲜杂鱼价格的持续上涨,必然引导养殖者趋向于选择低成本(或高性价比)的饲料。
福建石斑鱼养殖状况调查——佛昙四成石斑鱼养户转养虾
2014年福建石斑鱼产量减半
福建石斑鱼的养殖主要集中在漳浦的佛昙、白石,东山岛和佛昙是福建石斑鱼苗种繁育中心,同时也是福建石斑鱼养殖规模最大的乡镇。佛昙往北,前亭有一部分养殖面积,但近年石斑鱼价格波动大,养殖量出现萎缩,高位池大部分转养虾,以育苗和标苗为主,宁德也有几家在养。佛昙往南,东山有一部分网箱养殖,也有少量育苗,诏安今年只有两家养石斑鱼。
据了解,佛昙石斑鱼养殖总量估计在3000吨/年左右,其他地方比较零散,预计年产量不超过4000吨。据当地石斑鱼流通商介绍,佛昙及周边地区每天最大出鱼量不超过10吨,即每年不超过3650吨。2013年官方统计福建全省石斑鱼养殖量为24583吨,2014年估计有产量会有较大的下滑,仅佛昙地区就有将近40%转养虾,其他零散地区的养殖量下滑更为严重,减量50%以上。综合以上因素,佛昙地区的养殖量预计为3000-3500吨。按照每尾鱼1.3斤计算,总养殖量约为460-530万尾鱼,相比起2012年的750万-800万尾减少了将近50%。
福建是石斑鱼配合饲料使用率最高的一个区域,配合饲料的使用率高达40%,而广东的配合饲料使用率仅有5%,海南10%。福建的配合饲料市场容量约为3100-3600吨/年;饲料市场中山统一进入福建的石斑鱼料市场已经有6-7年的时间,3年前的市场占有率高达80-90%,近几年受到福星、七好、天马、海瑞等企业的冲击,市场占有有所萎缩,但是仍然占据当地市场老大的地位。
青斑价格低迷,养殖户投料积极性下降
青斑是福建当地主要的养殖品种,占总养殖量的95%左右。2013年42-45元/斤,苗价(2012年)1元/公分;今年成鱼27元/斤(1-1.5斤),估计今年成鱼价格波动不大,预计到年底会有回升,30元/斤左右。目前每斤青斑的养殖成本大约为24.8-27.8元/斤鱼,成活率90%左右。其中苗种13-16元/尾左右(18-20公分的苗,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的价格),饲料成本9元/斤,塘租1元/斤,水电1元/斤鱼,人工0.6元/斤,药费0.2元/斤。按照目前的鱼价,部分养殖户已经处于亏损边缘,大部分客户的利润空间很小。
行情波动,养殖石斑鱼的群体结构也发生改变。养殖量在1-2万尾石斑鱼的散户在减少,5万尾以上的养殖大户在增加。今年很多散户开始转为养虾,前年虾价不好的时候转为养鱼,福建石斑鱼养殖量跟随青斑的行情波动,海南地区外塘养殖也存在类似的现象。
按照目前27元/斤的鱼价,已经接近成本价,而且长期投喂杂鱼的客户成本会更高,一部分客户今年赔钱,能赚钱的客户非常有限。鱼价在30元/斤以上时,养殖户使用高性价比饲料的积极性会有大幅提高。
除了青斑,其他品种的石斑鱼也逐渐开始在福建“试水”。如福建当地的高档品种石斑鱼品种红斑和土斑,红斑价格170-200元/斤,土斑价格110元/斤。以野生苗为主,少量人工孵化。总养殖量很小,估计有几十万尾。福建当地有钱、有经营头脑的少数客户在养殖这两个品种。特点是投资大、回报率高、周期长,占用场地资源较少,管理简单。今年有更多大户开始养殖这两种斑类,但由于消费市场很小,因此一旦养殖量增大,价格回落会比较明显。老虎斑和珍珠龙胆,海南和台湾苗种,老虎斑价格为60元/斤,珍珠龙胆价格38-39元/斤。在福建生长速度慢,所以投放大规格苗种。老虎斑对水质要求较高,且不适合高密度养殖,因此养殖量较小,珍珠龙胆病害较多,半斤左右仍会暴发病毒病,因此少有客户选择。
据当地流通商透露,福建一次收鱼可以达到2万斤,而土斑和红斑等高档品种一次只有二三百斤,几天才抓一次。福建、广东是青斑的主要消费市场。主要的消费群体:酒店、婚宴。每桌一条青斑,现在要老虎斑或珍珠龙胆,广东福建都是如此,高档酒席会选用土斑。据了解,北方市场正在逐年扩大,尤其是珍珠龙胆,这两年的消费量都在稳步上升。
从以上分析来看,未来几年,福建当地仍然将以青斑为主,高档品种虽然规模会逐渐扩大,但受到苗种、销路和养殖周期的影响,不会有太大发展。青斑的价格也会比较稳定,维持在30元/斤左右波动。
《农财宝典》海水渔业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