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苍穹的一颗新星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苍穹 新星
  • 发布时间:2010-06-17 17:01
  2010年2月1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小行星命名委员会给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和校董会发来贺电,传达了一个好消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007年5月19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200003号的小行星,已荣获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正式命名为‘澳科大星’。”

  贺电中写道:“澳门科技大学是澳门回归祖国后,由澳门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非牟利的私立大学。於2000年3月成立十年来,已发展成为澳门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澳门科技大学提出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方针,为全面提升澳门的文化科技品位,加速澳门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进程,促进澳门科学文化和经济的蓬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2000年3月批准建校到2010年3月庆祝建校10周年,澳门科技大学沐浴着澳门回归祖国的春风,伴随着21世纪的脚步,走过了10年不平凡的历程。

  澳门科技大学似乎同“2000”与“03”这两个数字有不解之缘。澳科大成立的年月同被命名为“澳科大星”的小行星国际编号不谋而同,这无疑是一种巧合,但或许在冥冥之中也隐含着一定的机缘。

  回首往事,经历了创校的辛劳、开拓的艰难和成功的喜悦的澳科大师生员工,不禁浮想联翩,感慨繫之。我们走过的十年征途,是在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定条件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坚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勇於实践,大胆革新,教学、科研、管理、后勤各部门团结合作,努力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的不平凡历程。

  中西荟萃相容蓄

  专通结合贵交融

  教育理念是教育事业的举办者对於教育的总体认识,也是从事教育实践的指导思想。澳科大成立伊始,便将“意诚格物”定为校训,提出了“高质量,高水平,高速度”的口号。在建校初期的实践中,学校管理者根据积累多年的办学经验,确立了“多元文化下的相容並蓄”和“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並重”的教育方针。为了贯彻先进的教育理念,又总结出“更加强调因材施教,更加突出全面培养,更加重视教书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正因为处於这样一种高屋建瓴的态势下,澳科大的本科教学才能被置於坚实的基础之上,得以稳步发展而长盛不衰。

  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澳门传承积淀而根深蒂固,近五百年前进入澳门的西方文化流传甚久而生动活泼,两种異质文化接触、碰撞,交流、互动,进而部分融合,形成了澳门多元文化的特色环境。澳科大依托这一有利背景,充分吸收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荟萃的精华,取长补短,兼容並蓄,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並发扬光大自身的优势。澳科大的教师来自国内外、境内外的诸多名校,大部分教师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的经历。正是由於这支来自五湖四海、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为高水平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大学的生命在於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必须基於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努力探索有特色的办学模式的过程中,澳科大把培养目标确定为“实践能力强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这样的人才既要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又要具备比较优秀的综合素质;既与社会需求紧密接轨,又具有较大的发展与提升潜力。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就是上文所述及的“两个並重,三个更加”,形象地说,就是要教育学生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

  决不能将现代大学教育理解为狭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识教育正是专业教育的有效补充与完善。通识教育思想源於古希腊学者亚利士多德的自由教育,20世纪中由美国的哈佛、康乃尔等著名高校推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逐渐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潮流。通识教育旨在用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精华作为载体,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心灵,和风细雨地优化他们的素质。在21世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如何使受教育者尽快适应时代要求,尽快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是通识教育的崭新使命。从2003年起,澳科大在澳门地区首倡通识教育並修改完善了课程计划。教学举措主要包括建立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与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除了作为文化课程的英语、数学和语文外,数十门通识教育科目大致分成现代科技、人文社科、文学艺术和养生保健四个板块,特别设立了所有学生必修的《中国文化通论》和《西方文化通论》两门课程。每个学生必须修满10个学分通识教育科目方能毕业。

  高水平学术讲座包括“科技大师系列讲座”和“名家讲坛”,前者尤其是澳科大通识教育的一大亮点。

  自2006年开讲以来,讲座已经持续到第四年,每周请一位院士(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台湾中央研究院)或世界级顶尖科学家(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来校为本科生深入浅出地讲解当代科技前沿问题及最新成果,弘扬科学精神。先后已有近百位科技大师蒞临澳科大的校园。学者们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形式生动的演讲总能使听众耳目一新,大有收获,甚至有茅塞顿开之感。与名家大师的零距离接触能使莘莘学子领略他们的精神风貌,感悟他们的人格魅力,见贤思齐而促进科学精神的升华。

  学术研究重质量

  社会服务促水平

  大学的综合实力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为了确保人才质量,必须提高大学的品位,而大学的品位在於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为了确保科研工作的正确方向和强劲动力,澳科大首先确立了“学术研究要为澳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大事、做实事”的方针,力求学术研究同特区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

  在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形成高质量学术成果方面,澳科大确实狠下了一番功夫。由於得到澳门基金会和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的大力支持,澳科大教师承担了一大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项目,在中医药研究、澳门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历史地位、独特作用与现实意义研究、“嫦娥一号”卫星月球数据分析处理研究,以及博彩旅遊管理研究等方面的重大课题中,不断取得显著进展並获得重要学术成果。在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澳科大选定了未来数年的两个重点研究方向:建设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伙伴实验室,大力推进中医药研究;以参与“嫦娥一号”卫星载荷研製及月球观测数据分析处理为基础,建立“太空科学研究所”,争取成为两岸四地乃至亚洲和国际有影响的研究中心。

  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是现代大学的一个重要职能。围绕上述独特的研究方向,澳科大逐渐凝聚了一批优秀的研究人才,组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科研团队,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为不断推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庆祝大学成立十周年庆典期间,澳科大结合重大科研项目的进展举办了“月球科学国际研讨会”、“全球史视野与澳门史研究”等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日本、俄罗斯、法国、韩国以及大陆、香港和台湾的数十位知名专家和本校学者提交了高质量的论文,並在会上交流观点,切磋学问,体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

  服务社会也是现代大学的一个重要职能,澳科大一向以努力完成这一职能为己任。因应特区政府和澳门社会的需求,澳科大参与了多项关係到澳门社会民生的调研工作,以及电子政务研究、公共政策民意调查和企业顾问服务等等。大学的一些设施也尽量对外开放,澳科大医院始终面向澳门居民,澳科大的师生积极承担社会义工和小区服务,举办的讲座也面向广大公众。

  和谐校园优素质

  精业生涯展才华

  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永恒的主题,旨在培养反映大学内涵的校园精神。一个高水平的大学必定会在自身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形成广大师生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称为校园精神。澳科大精心打造的是“和谐精业”的校园精神。

  和谐的本质是诚信与包容。和谐的校园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基本特征,意味着全校上下同心协力,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既全面协调,又自由发展,从而达到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效果。精业则是和谐的合理趋势与必然结果。业始於敬,业精於勤,业成於创。只有敬业勤业,才能达到精业的最高境界。

  精业的核心是创新,唯有创新才是检验是否达到精业水平的标准。澳科大在校园精神中积极倡导以创新为核心的精业精神,是大学教育理念的升华,也是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更高要求。全校师生为了实现精业的目标共同努力奋斗,而和谐的校园氛围则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重要保证。

  正是在和谐的校园氛围中,澳科大的广大学生逐渐树立了精益求精的思想作风,为未来的精业生涯打下了基础。在生动活泼的校园中,他们生龙活虎地组织活动,参加竞赛,充分展现了蓬勃的朝气与出色的才华。近几年来,澳科大学生在海峡两岸乃至海外的各种赛场上屡有上佳表现。据初步统计,科大学生获得的重要奖项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世界管理挑战赛澳门组冠军和世界总冠军、全国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亚军、泛珠三角“安利杯”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金奖等。仅以世界管理挑战赛为例,这项20世纪70年代兴起、被誉为“企业管理奥林匹克大赛”的大学生国际赛事,先由各个国家(地区)举行预赛,选拔出优胜的队伍进行国际决赛。2008年,科大工商管理学院于亦翔等四位同学组成的代表队,最后战胜中国、俄罗斯、德国、英国等队荣获总冠军。他们的成功体现了澳科大拔尖学生的较高水平,也为学弟学妹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展望未来铸特色

  再上台阶创辉煌

  十年的开拓,十年的拼搏,锲而不舍,成绩斐然。澳科大实现了创建起步阶段的办学目标,今天,又站到了新十年的历史起点上。

  未来十年中,澳科大要想再上台阶,关键在於着力铸造自身的鲜明特色。有特色才会有活力,才能有影响,才能自立於世界大学之林。要以广阔的视野,从战略的高度来审视大学的未来。教育实力从来就是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的先决条件,是地区进步的推进器。一个成功的大学,必能推动社会发展,为之塑造美好的未来。澳科大是属於澳门的,铸造特色必须与澳门的未来休戚相关。不断推进澳门的发展与进步,是澳科大的历史使命。

  澳科大的推进作用,首先要体现在继续推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各类优秀人才,培养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逐步缓解制约澳门发展的瓶颈———人力资源紧缺的矛盾。澳科大不仅要继续遵循通过实践确立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学术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全日制学生的教学质量;而且在未来十年要成为澳门实施终身教育的主力军,为澳门创建学习型社会做出不懈努力。

  澳科大的推进作用,也要体现在能够产生引领时代潮流的创新思想、理论与观念,以启迪人们用新的方式和方法,去解决社会前进中的重大问题。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关係到澳门的未来。未来十年中,澳科大将努力探索整合澳门青少年科普教育资源、提升青少年科普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把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作为大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来认真完成。

  澳科大的推进作用,还要体现在学术上的重大发现、发明和创造,由此推动经济与社会发生重要变革。未来十年中,澳科大将继续坚持“学术研究要为澳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大事、做实事”的方针,重点建设好现有的三个研究所,把它们建设成高水平的研究机构,並争取再建若干个与澳门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研究中心。

  风雨十年,情愫悠悠。澳科大的成功,感恩於祖国的强盛与澳门的腾飞,感恩於中央政府和广大澳门市民,感恩於高瞻远瞩的特区领导与社会贤达,也感恩於为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付出辛勤劳动、奉献聪明才智的全体师生员工。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深入发展的时代,也是中华民族继续复兴崛起的时代。今天,与新时代同步的澳门科技大学,经受了十年风雨洗礼,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一定能铸造特色,再上台阶,创造新十年的辉煌。

  让我们引用紫金山天文台致澳科大贺信中的最后一句话,来作为本文的结尾:“(200003)澳科大星永远闪耀在宇宙星空之中!”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