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的立国智慧:一场全民参与的智慧行动
- 来源:中国信息界•智慧城市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新加坡,智慧城市,智慧国家,ICT基础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3-20 13:19
当2002年新加坡首次获得世界传讯协会颁发的“智慧城市”殊荣时,新加坡在城市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发展方面的开发与创新就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新加坡政府并不以此为满,而是继续主导了一场由政府总策划,全民积极参与的智慧国家行动。
智慧国家战略:顶层布局与脚踏实地的高度结合
据媒体报道,2014年11月24日,新加坡政府宣布,将成立直属总理公署的智慧国咨询与行政办公室,吸收政府、企业、研究智库、国民的智慧,以此提升信息化和智慧科技实力,从而达到改善国民生活的目标。与此同时,新加坡还启动了“虚拟新加坡”计划,该计划由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土地管理局和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导。计划将开放国家地图,允许公众分享地理空间资料,汇集全民努力,建设智慧三维综合国家地图。这写计划都体现出新加坡政府“智慧”的本质,就是在强调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同时更加注重以数据共享的方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实现更为科学的决策,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就在2014年年中,新加坡政府发布了“智慧国2025”计划,这是2006年提出“智慧国2015”计划的升级版。
作为以“智慧”立国的新加坡,在“智慧国”的道路上,已经呈现出停不下来的节奏。其实这与新加坡国家的历史和政府的忧患意识由很大的关系。
新加坡成立于1965年8月9日,国土面积只有716.1平方公里,由新加坡岛、裕廊岛、圣淘沙、圣约翰岛等60多个岛屿组成,目前总人口为547万人,其中新加坡公民334万人,永久居民53万人,外籍人士160万人。在这样一个缺乏土地和自然资源的弹丸之地,新加坡人更有忧患意识和全球视野,新加坡政府一直在思考面对人口不断老龄化,传统的港口和自由贸易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国家新的核心竞争能力,而发展信息技术,提高创新能力,推动智慧国家建设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新加坡十分重视智慧国家建设的顶层设计,但又有脚踏实地、切实可行的落实方案。在过去30多年,新加坡已经先后制定和实施了6个国家信息通信产业战略计划,分别是1981年-1985年的“国家电脑化计划”,开展公共服务电脑化项目,实现新加坡政府部门办公的自动化和无纸化;1986年-1991年的“国家IT计划”,向企业、工厂延伸政府系统,推广电脑化应用;1992年-1999年的“IT2000-智慧岛计划”,建设覆盖全国的高速宽带多媒体网络,将新加坡转化成一个信息技术渗透到各个领域中的智能岛和全球性IT中心,让民众随时随地都能获得IT服务;2000年-2003年的“信息通信21世纪计划”,将新加坡建设成为全球资讯通信、电子经济和电子社会中心;2003年-2006年的“全联新加坡计划”,目标是释放资讯通信潜力,创造新价值,实现新可能,丰富大众生活;2006年-2015年的“智慧国2015计划”,目标是到2015年,通讯行业价值实现翻一番,达到260亿新加坡元(1新加坡元约合5元人民币),该行业出口收入增长3倍,达到600亿新加坡元,增加8万个工作岗位,使九成家庭使用宽带,学龄儿童家庭电脑拥有率达到100%等。
“智慧国2015计划”站在国家的宏观层面,用全球视野对智慧城市的建设进行了前瞻性和系统性的部署,同时又配套以基础设施基石的同步建设和国家政策持续推动。现在,“智慧国2015计划”已经提前实现,站在更高的起点,新加坡提出了“智慧国2025计划”,旨在强调以经济建设和民生发展为重要抓手同时,重点推动与新加坡密切相关的电子政府、航运交通物流、金融贸易、教育学习培训和中小企业创新扶持等方面的智慧化应用和全面互通。
建立ICT基础 主导城市智慧管理
要达到“智慧国2015计划”中所提到的“通讯行业价值实现翻一番,使九成家庭使用宽带,学龄儿童家庭电脑拥有率达到100%”等目标,没有资讯通信基础设施就不可能实现。因此,新加坡政府拨款10亿新元打造新一代最高网速达1Gbps的全国宽带网络(Next Gen NBN),通过铺设光纤电缆来提升电信网络,而且进行必要的行业和规章制度改革,避免自然垄断或不公平竞争,让所有有竞争力的服务提供商能以合理价格获得新一代全国宽带网络接入权,使他们能够在服务和应用领域投资创新。该网络从2009年开始铺设到现在已经接近覆盖全部房屋建筑。
新加坡同时采取政府示范应用的引导方式,发展无线网络,于2006年底推出了“无线@新加坡”计划,旨在使市区购物带和中心住宅区等人流密集区域实现免费无线上网,并在全岛部署近万个Wireless@SG热点,并不断提升免费网络的快捷性。
大数据和云计算建设是实现全国全面互联互通的重要基石,也是支撑智慧国建设的重要基石。新加坡主导推进数据中心园建设。数据中心园占地13公顷,容纳8个数据中心楼,设备占地超过7万平方米,最高可达10.5万平方米,其使用将使新加坡成为亚洲重要的资讯通信中心和数据中心。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局与信息技术标准委及新加坡标新局还合作制定了绿色数据中心标准SS564,帮助企业提高设备运行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
不仅如此,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局采取了六大战略引导和推进云计算的发展应用,即吸引云运营商、支持云服务的旗舰用户、人才开发利用、加强研发、制定法规建立可信环境、提供必要基础设施,使企业和终端用户获得安全、可扩展、灵活的计算能力、软件及数据存储服务。
在硬件建设和技术提升的同时,新加坡政府明确要转变传统的国家治理和城市管理的思路,深刻理解智慧国建设不仅仅是工程技术问题,更是管理理念的问题,很多时候需要平衡各种不同利益诉求的关系,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使不同群体得以实现便捷和得到实惠。比如以交通为例,需要平衡道路资源的有效配置、配置管理成本及不同开车人群的利益诉求三者的关系,新加坡通过信息技术、精细化的管理手段和政策保障实现三者的平衡。政府设置了多种类别的牌照,按时段、区域和费率实行多样化的限行管理方案,充分利用电子闸门、车载信息化设备和监控管理系统平台,在充分考虑低成本、可操作和平衡民众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实现了道路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新加坡通过硬件平台的搭建和管理理念的更新,推动了城市功能的聚合化、城市管理的扁平化、公共服务的融合化、资源配置的均衡化、市民生活的便捷化。
信息化特派员制度和“四个统一”集聚
建立智慧国犹如在海上航行一艘巨轮,网络技术基础的建立仅仅只解决了巨轮技术层面的问题,政府的指导和执行就犹如船长的指挥,是巨轮是否能达到彼岸的关键。预料到实施“智慧国2015计划”所面临的组织壁垒问题,新加坡政府运用“信息特派员”和“四个统一”两打奇招,使得“智慧国”这艘巨轮在既定航线上一步步迈向目标。
设立政府信息化特派员制度是新加坡统一政府和国有企业各职能部门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思路和建设原则,降低智慧国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组织壁垒问题的独特有效新型制度。新加坡执行集中指导和分权执行相结合信息化管理运作机制,运用财政和工作评估“两根杠杆”树立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局集中指导的权威,同时IDA又依靠各部门CIO和IDA派驻人员建立沟通与协调的纽带,确保分权执行的质量。有些部门的CIO甚至直接由IDA派驻人员担任,并且实行定期轮岗制度。派驻在各部门的IDA员工业务上直接向提供服务的部门领导汇报,技术路线及方案选择则由IDA统一协调制定,这样做实现了技术保障的专业化水平,也降低了总体成本,避免了重复建设。
新加坡智慧国建设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在IDA强有力的领导下,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制定统一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标准,在统一的平台上开发,做好顶层规划、底层设计、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交换,推动政府、企业、研究智库、民众的共同参与,协同作战,整体推进。“四个统一”的经验避免了政出多门及部门竞争,避免了由于不同技术标准而使不同部门无法对接的情况出现,避免了同一业务平台及应用系统的多头多厂家重复开发建设。
智慧政府:引领智慧国家建设
新加坡智慧国家的建设是由智慧政府建设引领的。智慧政府建设是智慧国家建设的强大引擎,这与新加坡建国以来建立的廉洁高效的国家队伍和铁腕的法治基础密不可分。新加坡资政吴作栋指出:“一个国家要推行成功的电子政府服务,首先必须拥有形成良好治理的三大要素,即保持透明度、实行问责制和确保公共服务清廉。”也就是说,虽然智慧国家建设是建立在信息技术、智能基础设施和智慧管理理念上的产物,但是良好的公务员队伍素质、有效的监督问责、透明公平的市场环境也是确保其顺利推进的必要前提。新加坡每个居民都可以通过其唯一的身份认证,在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上享受各类的政府公共服务,而且在任何一项服务中的个人信息变动都可以通过统一服务平台完成数据在各部门子系统中的同步,从而打破了政府部门对公众服务各自为政的格局。这种高效的互联互通除了新加坡持续的资源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和对规划的持续有效监督、透明的环境和问责的手段都密不可分。
新加坡智慧政府发展始终走在世界前列,保持着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根据埃森哲咨询公司2014年的研究,新加坡在“电子政务”方面排名世界第一。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4全球信息技术报告》将新加坡排在世界“最佳互联国家”第二位。新加坡政府接近98%的公共服务都是通过在线方式提供,居民可以享受一站式服务,其中大部分都是民众需要办理的事务。新加坡政府建立以市民为中心的电子政府体系,市民和企业有权随时随地参与所有政府事务并互动,从而实现了“政府为你”转变为“政府与你一起”,建立了与国民互动、发挥全体人民智慧共同创新的合作型政府。在下一个十年的“智慧国2025计划”中,新加坡将建设覆盖全岛数据收集、连接和分析的基础设施与操作系统,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基础上,强化通过信息化手段预测民众和企业的需求,以此使政府可以为社会提供更一流的服务。
在智慧政府推进过程中,新加坡一直十分注重公众参与。此前推出的“众包”工具就是通过公开征集将工作外包给一群人或一个团体,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公众协作,是新加坡的新型民众参与模式。新加坡还推出了“Data.gov.sg”一站式数据服务,为公众与政府共同开发提供平台。在下一个十年计划中,在2013年正式生效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框架下,新加坡将更大力度共享政府数据,以便于全民可以参与到诸如“虚拟新加坡”的智慧国家建设项目中来。
新加坡智慧政府的建设推动了智慧国家建设一步步接近自己所设想的目标。IDA持续对基础设施、产业、人才的投资,以此推动在政府智慧化的同时其关键产业如交通、物流、金融、教育、医疗、商业贸易和客户服务等实现智慧化,使信息化真正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升国家整体智慧化水平。新加坡的贸易交换网、“电子空运”计划、智能交通系统、综合医疗信息平台、“未来学校”计划、“第三代未来教室”等项目就是各领域各行业智慧化的具体行动。
在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全球城市发展新热点的时候,新加坡与时俱进提出“智慧国2025计划”,表明新加坡拥有明确的目标、宏伟的理想、自信的态度和开放的姿态。新加坡重视通过各种媒体手段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宣传政府推动智慧城市的理念和思路,在平衡各种利益的关注与冲突后最终获得民众理解与支持,并不断输出自己的智慧城市管理运营平台模式,以期在新加坡国外获得更大的理念分享和价值回报。在目前许多国家建设智慧城市都面临顶层设计缺失、体制机制缺乏创新、定位目标不明确、信息孤岛比比皆是、信息安全面临严重威胁、部门利益严重冲突等问题时,新加坡智慧国家、智慧城市建设以及管理理念的输出无疑是一剂良药。
文/叶伟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