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为媒 私人订制 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
- 来源:中国信息界•智慧城市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老年人,心理健康,私人订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3-20 13:30
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街道辖区面积1.23平方公里,60岁以上11960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0.26%,老龄化状况日益凸显。受传统观念影响,大多数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的方式度过晚年,希望在暮年能够享受更多的家庭温馨、儿女关爱、内心关怀。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疏离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越发感觉到,在信息化浪潮下,以智慧化方式做好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爱将是一个突破口,这里面既包括智慧信息平台的构建、也包括智慧化的引导发动社会力量、智慧化的调动各方面资源、开展各类信息化培训,使老年人享用智慧化建设的成果。
构建智慧养老系统,为老年人心理健康打造平台基础
基于智慧型社会治理理念,依托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家居等技术及互联网思维构建的智慧居家养老平台,搭建了社会多方参与对老年人生活照料、健康管理、远程诊疗、心理咨询、精神慰藉、志愿服务、便民服务,破解了居家养老难题,形成了具有团结湖特色的智慧居家养老新模式,为更好的关爱老年人,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奠定了平台基础。
1.创新了养老模式,缓解老年公寓入住难
团结湖街道老年公寓,仅有几十张床位,难以解决地区养老问题。智慧居家养老平台的建成,使老人无需排队等待养老机构,在家即可实现服务定制及视频沟通交流、心理关怀;享受服务商上门服务、远程监控照料;子女通过防走失定位、跌倒报警监测、每日用药健康自检提醒等一系列功能可为父母进行亲情定制等。通过平台可为老人提供标准化、专业化、亲情化的养老服务,用信息化手段推动社会养老的发展。
2.保障了老人安全,避免安全问题察觉难
本平台可轻松实现家庭智能安防与及时预警,防止老人对安全事故隐患难以察觉的情况。依托部署在家庭内的固定、移动设施,借助物联网等智能技术可实现全方位安全保障,安全监测范围涉及一氧化碳浓度、烟感、红外线入侵、门磁、空气湿度等数据的监测。一旦发生异常状况,设备将进行报警并短信通知后台设定人及相关服务部门,做到高效的安全监测,保障用户人身及财产安全。如用户家里出现紧急事件而家里又没有人的情况下,可一键紧急联系服务中心或相关工作人员。
3.方便了信息采集,促进社区服务资源均衡
老人使用本平台配备的健康自检设备,通过物联网技术可将每次测量的身体数值:如血压、血糖、血氧、心率等自动上传。老人子女或社区医生,都可远程登陆健康平台进行数据查看。实现利用先进技术,将老人、子女、社区、医疗机构等紧密联系起来,全方位关爱老人健康,方便了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可更加系统的进行社区居民健康干预,均衡了社区资源的利用,缓解服务人员及社区医生数量配备与实际状况难以平衡的矛盾。养老中心引进的专业社会服务组织,可为老人提供专业的家政服务和全天候安全监护。
开展私人订制圆梦计划,为老年人心理健康引入智慧关爱方式
团结湖街道推出了为老助残私人订制圆梦计划,以实现老人的个人愿望和梦想,更好的进行心理关怀、心理慰藉,同时也为社会组织、社会单位、志愿者等各类群体搭建了关爱平台。
一是积极与社会组织社会单位合作,挖掘服务资源。街道与魏勇亲情服务车队共同组织的“空巢老人圆梦园博”、与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共同组织的“环球梦”等系列活动,既满足了老人们的相关愿望又促进了社会单位和社会组织一起关爱老人生活,走入老人内心。
二是积极挖掘自身资源,开创服务新思路。辖区内有不少老人喜欢书法、绘画、剪纸、篆刻等,有着较高的艺术造诣,很多老人一直都有着才艺展示的梦想,但是仅依靠自身的能力难以实现。街道依托团结湖3D智慧家园平台,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定期更新展示各类文艺作品,实现作品交流,全球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身临其境欣赏老人们的作品。让辖区多位老人足不出户、不花分文就实现了才艺展示的梦想,使老人们有了成就感和存在感,心情更加愉悦。
三是积极发动志愿者参与圆梦计划,拓展服务新方式。街道通过走访了解到全国道德模范司堃范等老人有写回忆录的愿望,积极联系各方找到有写作专长的志愿者,为老人撰写回忆录。这既能满足老人的心愿又可以把身边的正能量传播给更多的人,类似的志愿服务已经越来越多的开展起来。
“私人订制圆梦计划”,已经成为团结湖街道为老服务的一个品牌和重要平台,后续街道将持续开展更多的活动实现老人的各种梦想,提升老人的幸福指数。
拓展视频老伴热线服务,缓解老年人心理孤独
为了更好的加强对老年人心理关怀和帮扶,团结湖街道司堃范爱心工作室“老伴热线”开通视频服务功能。辖区的老年人可以通过遍布在各社区、超市、公园的智慧信息机、或者使用家里的智慧养老平台与司堃范爱心工作室的志愿者们进行视频沟通交流,服务内容包括心理咨询、与空巢老人结对子、医疗知识咨询、老人精神慰藉、法律咨询、家政服务介绍等。视频服务拉近了司堃范爱心工作室与老年人的距离,直观、便捷,既提高了效率也拓展了服务对象。
为提升“爱心志愿者”的综合素质,街道特别邀请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敬老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心理学讲师陈萍老师及心理治疗专家定期进行视频咨询,并对志愿者进行培训,针对老年人常见的失落感、孤独感、隔绝感、对衰老和疾病的忧虑等心理障碍,极易引发的老年疑心病、抑郁症、焦虑症等,进行个性化疏导。依托智慧团结湖平台,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通过志愿者团队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老年朋友的信赖,自开通以来已开展了120余次的视频热线服务。团结湖为老服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老服务的品牌不断壮大,老年人得到了更多的心理关爱。
加强信息化培训,开展老年团体活动,保持乐观积极心态
街道开展调查发现,不少老人受到新事物的困扰,微信交流、手机打车、网上购物,这些在年轻人看来十分简单的事情在老年人看来却成了难题。老人们内心对这些新事物充满了渴望,迫切的希望能够享受到信息化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街道根据老人实际需求分“五步走”帮助老人尽快融入智能信息时代。一是通过与通讯公司合作对辖区老人进行培训,对智能手机选择、操作、适合老人玩的各类游戏都进行了详细指导。二是开展志愿者服务,培训老人使用各类软件,教会老人使用软件打车、网络团购、网上购物等。三是帮助老人手机安装智慧团结湖平台,教会老人如何使用智慧团结湖平台的各项功能,方便老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四是为老人安装微信、QQ软件,使老人学会通过软件与家人和朋友交流。五是协助家里有宽带的老人安装无线网络,方便老人在家使用手机上网。通过各类培训既给老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又增添了新的乐趣,内心也有一种时代融入感。目前,街道正在开展“智慧微视角、魅力团结湖”微视频大赛,得到了很多老年人的支持和积极参与,使很多老年人在信息化浪潮下又焕发了新的青春。
现代化社会需要利用全新的思路、平台和手段切实关爱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团结湖正在探索将技术导向的智慧城市和制度导向的复合治理融为一体,智慧化融合信息化平台和社会组织、志愿者各类资源,全面做好为老服务工作,尤其从心理健康的角度,使老年人得到全方位的关爱,以便更好的从心灵上融入现代社会,摆脱内心的孤独,享受幸福晚年。
文/李容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