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蒙古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的思考
- 来源:中国信息界•智慧城市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内蒙古,电子政务,外网建设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3-20 13:32
根据《“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2014年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内蒙古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和《2014年全区电子政务外网工作要点》文件精神,为保证内蒙古电子政务发展目标的圆满实现和网络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实现内蒙古电子政务又快又好发展,本文在总结和回顾内蒙古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内蒙古政务网络建设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并围绕国家和内蒙古“十二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落实规划和集约化推进政务外网建设的工作重点和任务。
全区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及运行维护基本情况
推进电子政务一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一项核心任务。电子政务建设近几年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我们自治区均取得了重大进展,为避免和减少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推动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国家正在加快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建设。
内蒙古电子政务外网自2009年启动建设,经过五年多的努力,现已形成全区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框架体系,具备了承载国家各部委、区直各部门及区、盟市、县三级业务应用系统的能力。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的指导下,始终立足于全区电子政务工作的发展大局,切实按照国家对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提出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紧紧围绕“完善网络、突出应用、推动共享、建立机制、保障安全”的工作思路,基本上圆满完成了全区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任务。该网络的建成为促进各级政务部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创造了良好的基础环境。截止到2012年5月15日17时,全区电子政务外网三级网络已全线贯通,所属12个盟市、2个计划单列市及99个旗县区全部接入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并实现了三级网络统一运维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全区所属12个盟市、2个计划单列市及99个旗县区全部按照要求完成了电子政务外网改造任务。自治区本级政务外网及盟市旗县政务外网骨干设备全部提升,具备了承载各级政务部门不同业务系统应用需求的能力。自治区到盟市骨干传输线路由原20M扩容到155M,盟市到旗县2M扩容到10M,互联网出口由之前的250M扩容到500M。全区统一的政务外网运维管理平台已经正式启用,数字认证、RA系统建设已基本完成,等保测评工作已完成备案,正委托第三方进行等保方案设计。
(二)网络覆盖面正在逐步扩大。自治区所属12个盟市、2个计划单列市、99个旗县区及自治区本级所有的政务部门已全部接入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各盟市横向部门的接入率已达到90%以上,基本上达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为国家各部委及自治区各级政务部门业务应用系统的运行和延伸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部门业务应用系统逐步迁移。电子政务外网的建设和完善就是要承载更多部门的业务应用系统,为各部门履行职责提供服务,满足各级政务部门通过网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需要。目前,我区的电子政务外网除了承载国家政务外网的纵向业务系统外,还承载了自治区有关部门的部分业务应用系统。截至目前,已有14个部门的业务应用系统在电子政务外网上正式运行,9个部门的业务系统设备托管到了自治区政务外网机房。自治区安监局、自治区公安厅、自治区国税局、自治区地税局、自治区统计局、自治区总工会、自治区国土厅、自治区地方志、自治区档案局、自治区计生委等部门正在积极沟通,协商如何利用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开展业务应用。
这些成果表明,电子政务外网已经完全具备承载各部门业务应用的能力,为促进跨地区、跨部门的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了条件,也必将在我区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在产生积极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从目前已经承载的业务系统统计,每年可节省线路租赁费用约6000余万元,互联网出口租赁费用每年约800万元。
我区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的基本做法
在全区电子政务外网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统筹引领发展、以应用推动发展、以安全保障发展、以服务支撑发展的理念,创新工作思路,一抓到底,坚持不懈,始终坚持全区一盘棋不动摇,确保了全区电子政务建设、运行服务的统一性。
(一)统一传输线路,确保电子政务外网骨干线路畅通。自治区到盟市14条155M传输线路及盟市到旗县99条10M传输线路统一与电信运营商签订合同,线路租赁费用1345万元由自治区财政统一列入年度预算。此举确保了国家各部委及自治区厅局纵向到旗县业务的畅通,同时也有效地整合了网络资源,极大地提升了线路传输的利用率。
(二)统一运行维护,确保故障及时处理。自治区成立了电子政务外网运维中心,建立了全区电子政务外网核心机房,采取服务外包的方式进行三级骨干网络统一运维管理。目前已经实现了对所属12个盟市、2个计划单列市、99个旗县区及自治区本级108个部门的线路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测。运维服务7×24小时随时响应,确保网络故障得到及时处理。
(三)统一互联网出口管理,确保电子政务外网安全运行。根据国家的有关要求,此次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改造时将统一互联网出口作为重要任务来落实。即自治区本级设立一个互联网出口,各盟市各设一个互联网出口,厅局及旗县不单设互联网出口。此举不仅可以确保外网安全运行,还可为财政节省大量资金,避免重复建设。
(四)统一技术路线,确保电子政务外网发挥效能。在电子政务外网建设过程中,统一建设思路,统一技术路线,要求各盟市根据国家批复的自治区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方案,制定本地区的技术方案,报自治区外网专家组审核批复后实施。确保各盟市及各旗县电子政务外网建成后能够有效承接国家各部委及自治区各厅局纵向业务的应用。
我区政务网络建设存在的难点和问题
内蒙古政务外网建设自2009年起正式启动,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和成效;同时,在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和困难。
第一个是认识问题:高层领导决策者对于电子政务究竟能做什么,特别是高度、深度的认识上不去,还是喜欢用传统的办法解决问题;第二个问题是管理体制:电子政务是推动信息共享、政务协同,但现在的管理体制是刚性的,在体制上有很大障碍,在管理上大家都各自为政,致使各部门应用自成体系、不够深入,推动共享比较困难。尚未形成上下左右一致的网络运行管理机制。目前,内蒙古还缺少具体的相关管理规定,公务外网只有通信费,没有运行维护费。
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电子政务发展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各级政务工作者对发展电子政务作用的认识亟待进一步提高,需要大力提升政务与技术融合程度,不断缩小电子政务应用成效与服务型政府建设需求之间的差距;符合电子政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亟待健全,需要着力改变统筹不足、政出多门、分散建设、低水平重复投资等浪费现象。
加快推进我区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的几点建议
我区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及运维工作要以《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和《“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为依据,紧紧围绕“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统一部署,以业务需求为导向,统一标准、整建结合、资源共享、深化应用、保障安全、注重服务,实现政务外网的四级完整覆盖和上下贯通,突出建设效能,有效提高电子政务外网公共服务水平。
(一)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全区电子政务外网协同工作机制,尽快形成国家、自治区、盟市、旗县上下协同的工作体制机制。各级政务外网主管部门要积极协调各级政务部门利用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开展业务,并协调地方做好网络开通、业务承载、故障处理和服务等工作。各盟市、旗县政务外网的建设和运维单位,要按照国家统一的管理规范,在自治区外网办的协调、指导下,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服务体系,做好本地区政务外网建设和运行、服务工作,保障本地各级政务部门业务应用的顺利开展。
(二)大力提升电子政务外网的利用率。无论是信息办还是经信委,在推进信息化和电子政务方面,既要推进电子政务的网络建设,又要推进电子政务的应用。建设电子政务外网主要就是原则上不要自己独立建网,原有建网的部门要逐步迁移到电子政务外网上来,让更多的业务系统在外网上运行,让更多的部门业务系统用这个网,减少建设费用、减少线路租赁费用、减少运行维护费用。所以,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部门应用迁移到外网上来,提高外网的利用率。
(三)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外网发展创新,突出应用,发挥效能,全面提升电子政务外网服务能力。在国家电子政务规划和顶层设计指导下,抓住我区发展大型数据中心(IDC)和云计算产业的机遇,在现有电子政务外网的基础上进行“云”化升级改造,建设集中统一的区域性电子政务云平台,降低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和运维成本,提升和增强电子政务外网服务能力。积极开展电子政务外网应用发展趋势的研究,推动基于电子政务外网的云服务应用,为减少重复浪费、避免各自为政、信息孤岛创建技术系统支持。积极推进新建、升级改造的业务信息系统在电子政务公共平台上部署运行,提高基础资源利用率和应用服务成效,不断改善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政务外网服务能力。
文/徐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