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三十七年,即公元前的210年。这原本是个平常的年份,然而随着千古一帝秦始皇病死沙丘宫,历史开启了新的一页。
沙丘政变
说起来,这个沙丘宫不知道是风水不好,还是另有原因,总之有克主的嫌疑。当年商纣王在沙丘这个地方大兴土木,还建设了苑台。酒池肉林就在这里,商纣王动不动就领着一帮美女在这里裸奔,过上了原始群居生活。不过,好日子没过多久,周武王反了,到最后,纣王走投无路,自己把自己烤了。
到了战国时期,一代英主赵武灵王在沙丘设立了离宫。然而随着赵国的一场内乱,赵武灵王被活活地饿死在了沙丘宫。
秦始皇灭了六国之后,为了安抚各地,无休止地巡游。结果在第五次巡游的时候,就死在了这里。
在秦始皇死的前一年,即公元前211年,发生了一个特殊的天文现象,学名叫“荧惑守心”。这种天象代表着战争和死亡。而此天象过后,有一颗陨石落在东郡。有人在上面刻上了“始皇帝死而天下分”几个字,为此秦始皇诛杀了附近的居民,但此话似乎一语成谶。随着秦始皇的死,各地暗潮涌动。
在此之前,秦始皇曾说东南有天子气,是数次巡游东南,试图以自己的天子气来压制这个后起之秀。在第五次出巡的时候,死在了旅途之中。
秦始皇死后,小儿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丞相李斯,因为各自的私心,上演了一场沙丘政变。正在万里长城工地当监理的储君扶苏被迫自杀,大将蒙恬也随同被杀。
“大丈夫当如此!”“彼可取而代之!”
在秦始皇巡游途中,两个人出场了,一个人是刘邦,另一个人是项羽。面对秦始皇君临天下的威严,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此!”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两人说话的地点不同,当时他们俩也并不认识。或许他们也并不知道,未来的历史,有相当一段时期是他们俩的恩怨纠葛。
刘邦要的是人生价值,项羽要的是威严与气魄,他们俩后来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不过,此时的历史,他们还不是主角,甚至还都是个小人物。刘邦正在泗水亭忙着蹭樊哙的狗肉,或者到小酒馆喝点酒,顺便调戏一下开酒馆的那两个小寡妇。至于项羽,正在会稽郡练剑,或者学学兵法。历史的风云变幻,首先跳出来的是陈胜和吴广这两个农民。
历史的过客
小人物有时候一样可以创造历史,或许他们俩自己都没有想到,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将在他们的手中诞生。但先驱者常常也是众矢之的,更是最先倒下的一批。他们俩注定是历史的过客,他们的起义也注定就是昙花一现。
秦二世元年也就是公元前209年,这一年的七月份,秦王朝征发戍卒戍守渔阳,陈胜和吴广就在其中。他们这一行一共九百人,陈胜和吴广都是屯长,算是戍卒的头儿。行至大泽乡的时候,赶上了阴雨天,泥泞的道路根本无法行走,无法在规定的期限到达渔阳了,按照秦法,延误期限那是要掉脑袋的。
陈胜很担心,就和吴广合计,咱们现在啊,那是去也是死,不去也是死,横竖没好了,不如拼一次吧!
吴广就说了,反正都这样了,反了也行,没准还能有条活路。听吴广这么说,陈胜马上有了主意了。秦始皇的儿子扶苏那是个很贤能的人,老百姓都很喜欢他,楚将项燕当时抗击秦军,后来兵败之后,有的人说他死了,有的人说他逃了,咱就借着他俩的名义吧!
“大楚兴,陈胜王”
其实这个时候陈胜和吴广的心里也没底,俩人就琢磨着,找个人算一卦吧!算卦人似乎看出了陈胜、吴广的企图,很卖力地表演一番后说,你们的大事能成,但是得找鬼神问问!陈胜马上会意了。于是,用朱砂在帛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塞到了鱼肚子里。戍卒们来买鱼,回去发现了这张纸条,心里都很诧异,这咋回事啊?难道是天意吗?是老天在告诉我们什么吧?
那个时候的人特别迷信,别说普通老百姓了,连秦始皇他本人也是如此。眼见着有了成效,陈胜急忙趁热打铁!到了晚上,陈让又让吴广跑神祠附近点起了篝火,然后学着狐狸的声音喊“大楚兴,陈胜王”。
无论咋样吧,大家见到陈胜就开始窃窃私语,而且还指指点点的。
这个时候,陈胜心里有底了,原本他俩在这些人中就有些威望,再加上昨天晚上的那些事,大家无疑已经在精神上支持陈胜了。那么,陈胜需要做的只是再加一把火,把大家全都逼上梁山。
碰巧的是,此时押送他们的都尉喝醉了,这对陈胜和吴广来说那绝对是个机会!于是,俩人故意在那抱怨,逃走吧,再不跑到那肯定被咔嚓了!都尉很生气,我弄死你!上来拿皮鞭就开始打吴广,吴广受不了了,苦肉计也差不多了,马上趁机站起来抢过刀杀死了都尉!陈胜也前来协助,两人合力又杀了另外两个都尉!
按说这帮戍卒,为啥就这么几个当兵的押送呢?这和秦始皇的国策有关。大秦帝国一建立,秦始皇除了统一文字、统一车道、统一度量衡之外,为了自己这份家业能传给子孙万世,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将天下所有的兵器全都收上来,省着你们作乱,以此来瓦解天下人的反抗意识。
再说那个时候的人,真的没啥反抗意识。但凡有口吃的,家里有点余粮,我还有条活路,谁也不会干那种掉脑袋的事情。所以,这九百戍卒,有这几个当兵的看着就行了,有想闹事的,杀一儆百足矣,完全可以敲山震虎!不过,这几个当兵的估计也没有料到,陈胜、吴广早就预谋好了,他们只是这出戏里的一个道具。
编辑/书含 文/王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