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的形势与对策
- 来源:时代金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利率市场化,难点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08 12:58
【摘要】从90年代初至今,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历经二十载,基本上沿着“渐进式”改革的路径进行,目前改革已经进入到存款利率市场化阶段,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难点,并给出在这种形势下解决具体问题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难点 对策
1973年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首次提出了利率市场化的概念,它的核心思想是希望政府改革金融体制,放弃对金融体系的过分干预,即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然后金融机构再根据自身财务状况和对市场动向的把握,自主调节利率水平。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利率市场化在给银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带来巨大的挑战,如何认识发展难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是接下来我们要研究的内容。
一、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面临的难点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遵循“渐进式”的发展道路,现在改革已经到存款利率市场化阶段。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挑战,商业银行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必须做好应对困难的准备。
(一)利差收窄,盈利空间受限
经过近20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商业银行票据贴现及外币贷款利率都已经基本实现市场化,截至目前,如不考虑政策性利率,实行利率管制的只有人民币存款利率了。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央行放开存款利率,各家银行势必会为了争取客户进行激励的竞争,引发存款利率在一段时间内的上升,将直接导致各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增加。同业竞争的加剧,如果遇上资金有效需求的不足,优质贷款客户的议价能力增强,必定会要求以较低的贷款利率获得贷款,将导致商业银行的收入缩水。众所周知,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存贷款利差收入,如果存款与贷款市场面临挑战,将会导致利差收窄,盈利空间受限,使银行在经营中处于被动的局面。
(二)商业银行存贷款定价困难
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可以自行决定存贷款利率,意味着银行的自主权扩大,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不足,定价准确性、科学性饱受质疑。我国的贷款利率管制放开较早,各大型商业银行形成了自己的贷款定价方法,小型银行由于管理手段单一、定价技术落后,贷款定价能力弱。由于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在进行中,因此商业银行存款定价起步较晚,缺少成熟的数量模型及系统支持,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及判断性差,加之国际国内金融环境日益复杂,很难对利率走势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目前,国内银行的定价机制也存在着问题,定价政策不够细致,应急处理机制和定价协调机制不成熟,定价策略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敏性和前瞻性不足。而且没有表现成熟的基准市场收益率曲线,近年来政府做了不少工作,比如培育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但是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目前在中长期货币市场发展不完善、缺乏中长期品种、接受程度和认可度不够。
(三)经营风险逐渐增大
利率市场化将使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逐渐增大,主要表现在:商业的信用风险管理难度增大,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利差收窄,必定迫使商业银行在客户、业务和产品选择上做出调整,为了保证营业利润,银行在信贷市场上可能会选择高风险的行业或客户,这就在一定概率下存在逾期和不良贷款的可能性,增加了信用风险的管理难度;利率市场化还会导致流动性风险增大的可能性,一旦利率全面放开,利率的频繁变动将导致资金的频繁存取和贷还。同时,信用风险引发的资金不能按时收回也会导致流动性风险的进一步升级。
二、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对策
(一)推进综合化经营,加快战略转型
当前,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就是推进综合化经营,加快战略转型,满足客户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完善金融服务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相比较于国际大型商业银行,国内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不够成熟,收入结构和产品结构单一,难以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挑战。综合化经营要求我们在原有的模式下,兼顾价值管理模式,把银行当作融资中介、信息中介和交易中介。同时,商业银行应改善利差、中间业务及交易差收入的比例,积极开展牌照类新型业务,例如证券、保险、基金及租赁等,不断发展交易金融、投资银行、财富管理等非信贷业务。
(二)重点加强存贷款定价能力建设
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挑战,商业银行应不断完善存贷款定价体系,加大量化模型的应用,进一步完善模型的可操作性及科学性,综合考虑市场风险因素,避免模型风险,尤其是对存款定价模型的建设。根据本行的特点,对客户、业务、渠道和金额实行差别定价,细化定价政策。关注宏微观经济形势及金融市场动态,提高对利率市场变化的敏感性和对定价策略的前瞻性。完善利率管理系统的前、中、后台建设,做到对利率风险的可识别、可计量、可监测,为提高存贷款定价能力提供软硬件的保障。
(三)加强零售银行业务建设
零售银行业务前景广阔,是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重要一步,它的特点就是面向普通大众、小微企业,提供一种综合性和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市场经验告诉我们,零售银行业务是对抗利率市场化的一个重要措施,有助于改善银行收入比例,例如,零售银行推出的一些业务使商业银行在获得利息收入的同时,也获得手续费收入。此外,零售银行对客户的服务能力不单单停留在资金层面,还体现在整合外部资源以满足客户日益丰富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建波,文竹.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商业银行定价能力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2(10).
[2]董希淼.从商业银行角度看利率市场化的机遇与挑战[EB/OL].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bank/bank_hydt/20130912/135116744336.shtml,2013-09-12.
[3]徐英江.利率市场化对大型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3(6).
作者简介:苏权(1977-),男,陕西安康人,现职称:经济师,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银行市场营销,就职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陕西省安康市分行。
苏权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