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 企业就绪是一场旅途

  • 来源:IT经理世界
  • 关键字:OpenStack,开源技术
  • 发布时间:2015-07-22 15:11

  OpenStack已不再是实验工具,它已经在宝马、沃尔玛、PayPal等企业的关键生产环境中部署并效果明显。

  5月下旬,全球6000名开发者汇聚加拿大温哥华,参加OpenStack2015温哥华峰会。就在此前几天,千余名企业IT决策者和资深开发者聚集北京,参加由OpenStack基金会、红帽、英特尔及计世传媒主办的OpenStack企业就绪论坛。

  OpenStack是一种开源技术,它让任何人都能打造自己的“亚马逊弹性云”或“谷歌内部基础设施”。5年前,你很难想象这样一种处于实验室的新兴开源技术,能在短短几年内,聚集如此多开发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企业用户。

  OpenStack 动力星球

  如今,OpenStack已不再是实验工具,宝马、沃尔玛、PayPal等行业的先锋企业,已经在关键生产环境中部署OpenStack,并得到了积极正面的应用效果。OpenStack 基金会CEO Jonathan Bryce 用“OpenStack动力星球”描述该产业所蕴含的能量。

  宝马在6个月内把数据中心从原本利用“常规”虚拟化和自动化机制实现的私有云,转变为OpenStack私有云。开源的OpenStack,让宝马跨越了传统限制,有了更快的响应力,更快地迭代,并实现了可观的收益回报。宝马数据中心运营部门IT基础设施经理Stefan Lenz说:“如果我们的IT基础设施出现60秒停运,就会有一辆车因而无法正常下线。”而OpenStack实现了宝马快速、稳定的转型。

  在金融领域,自2013年起,PayPal陆续将虚拟基础架构替换成OpenStack。现在,PayPal 将把100%的 Web/API 流量以及中间层服务转移至 OpenStack 私有云上。OpenStack 提供了便捷、可管理的服务,在保证PayPal 增长的同时,还协助其重构所有业务。而且,这还扩散到其母公司eBay。

  去年8月,全球最大的零售连锁企业沃尔玛也将其全部电子商务业务迁移到OpenStack管理环境下。

  这一系列企业实践说明,OpenStack已经实现企业就绪了。“企业能通过OpenStack重塑它们的数据中心,打破过去应用一年或几年才更新一次的周期——实际上,那样的创新周期已一去不复返。”红帽OpenStack技术总监Mark McLoughlin说。

  不仅如此,OpenStack还推动了软件开发新方法的出现。OpenStack能在企业中实现一种心态上或企业文化上的转变,打造一个敏捷的、DevOps (开发和运维密切合作)的软件开发环境,而软件的敏捷性是业务敏捷性的一个先决条件。OpenStack为过去15年中业界一直追求的“敏捷性”增添了动力。

  由于OpenStack的动能,从2014年巴黎峰会以来,越来越多的明星企业登上舞台,分享通过OpenStack获得的业务变革。在温哥华峰会上,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公司Comcast从eBay、中国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和沃尔玛几家候选者中脱颖而出,获得“超级用户”奖项。Comcast在去年利用OpenStack将基础架构扩展了500倍,让更多用户享受到服务。同时,Comcast团队为OpenStack社区贡献了超过3.6万行代码,推动OpenStack开源技术的进步。

  大胆尝试

  在开源世界游走了15年的红帽OpenStack技术总监Mark McLoughlin称,OpenStack企业就绪是一场旅途。

  由于OpenStack较好的模块化架构,它的部署应用可以是一个持续改进、持续集成的过程,这与传统IT完全不同。过去,IT项目实施通常几个月甚至跨年,人们习惯了想清楚才去做。现在,企业可能只有一个理念就要立刻行动,大胆尝试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这就像Facebook CEO 扎克伯格总结的创新原则: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行动快速,打破传统)和Be bold(大胆尝试)。

  “去哪儿网”2012年成为OpenStack第一批中国用户,它的OpenStack规模从1个区域扩展到5个,越来越多的后端支持被迁移到OpenStack管理环境下。“我们是一步步走向成熟的。”OpenStack基金会中国区大使、去哪儿网叶璐说。

  英特尔是全球第一个在公司内部部署OpenStack的企业。“这让英特尔工程师了解和熟悉OpenStack服务。” 英特尔中国软件与服务事业部云计算战略规划总监陈绪说,“在部署中,英特尔遇到过很多问题,也将经验在中国社区和合作伙伴之间进行分享。”

  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在具有2万多个节点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上大规模部署了OpenStack,让“天河二号”有了云服务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解决大规模资源管理和保障服务的可靠性这两大挑战。”广州超算中心研究员谭郁松说。

  OpenStack是一个闭环,用户使用OpenStack遇到问题或想要更新,可以立刻反馈。这些反馈在庞大的OpenStack社区中引发快速迭代,开发、验证、应用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

  一年之前,OpenStack基金会启动了“Win the Enterprise”项目,目标是通过更有针对性的工作,使OpenStack与领军的商用企业级产品达到同一水平,拓展在企业中的部署和应用。2015年,“Win the Enterprise”项目针对企业IT部署、在线升级、实时迁移、稳定性和可靠性、特别是从VMWare到OpenStack的迁移等方面开展工作。

  “Win the Enterprise”现在有70多家公司130多人参与,其中包括英特尔和红帽。“我们也非常欢迎中国公司乃至个人参与这个项目。” 英特尔软件与服务事业部开源技术中心云计算战略规划总监David Brown说。

  目前企业级应用面临的最主要挑战包括OpenStack升级、高可用、精细身份管理问题,这些将在下一版本中得到改善和解决。在OpenStack温哥华高峰会议上,Google工程师同时在Google 云平台和Rackspace云平台上,部署相同配置的Kubernetes高可用Web应用,但很不幸,虽然前期尝试已获成功,现场演示却没有成功。即使是这样,每位OpenStack开发者也很兴奋,因为跨云平台、跨厂商的混合弹性云应用部署已近在眼前。

  中国机会

  中国企业在OpenStack上表现积极。

  “我们看到,在电信领域,中国运营商在OpenStack的推进上能发挥主导领先作用。” 红帽OpenStack技术总监Mark McLoughlin说。目前,中国移动一方面通过其苏州研发中心部署落地OpenStack,打造新一代数据中心;一方面通过中国移动研究院在OpenStack前瞻技术上做推进。相对于传统虚拟化技术,OpenStack可以把开发和运维从产品端转移到运营商端,让运营商在未来业务发展中,享有更大主动权。

  中国移动研究院去年下半年采用OpenStack 搭建私有云并集成部分公有云,实现了混合云架构。“选择OpenStack,是看重它较好的模块化架构,允许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组件来灵活部署;同时,从中期发展看,OpenStack社区活跃,生态环境良好,技术支持上会有保障。”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云计算系统部项目经理祝智峰对《IT经理世界》说。

  在中国大型制造企业联想,内部IT部门正在部署OpenStack云平台,将Web等互联网应用转移到OpenStack云上,满足更快的创新。同时,联想开发平台部门也与合作伙伴一起推出OpenStack一体机,对外提供云计算服务。

  而在金融领域,一些中国大型企业已通过OpenStack搭建了云基础架构。

  不过,作为一个新兴技术,很多企业客户面对OpenStack仍感到“心里没底”。红帽大中华区总裁张先民博士分析说,企业首先担心OpenStack是不是稳定可靠,其次担心在遇到困难时,是否有厂商挺身而出、提供支持。他认为,现在,OpenStack已经实现企业就绪;同时,红帽的全球技术支持团队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类问题。

  在这些早期采纳者中,很多企业是在OpenStack社区版基础上叠加自己开发的功能乃至版本;也有一些企业开始采纳OpenStack商业发行版,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发掘业务价值层面上。“我们看到大型互联网公司很可能选择自己开发,并且加入自己的功能特性。”Mark McLoughlin说,“而其他类型公司,特别是传统企业,更倾向于使用商业产品来获得有价值的技术支持。”

  5月,英特尔的陈绪陪美国同事拜访了很多中国客户。“中国客户没有时间与我们讨论为什么要用OpenStack,而是讨论如何用。”他说,“中国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的意识远比我们想得要领先,他们希望看到颠覆式创新。”

  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企业在OpenStack上的发展机会比其他国家要更多。

  文/赵艳秋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