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仪表盘上显示“充电提醒”时,当在APP上寻找一个个充电桩信息时,电动车主们的“里程焦虑症”又开始蠢蠢欲动了。与传统燃油车业已成熟的供应链体系相比,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建设略显单薄,无论是公共领域,还是私人家用,充电运营商们仍然扛着“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大旗前仆后继。
但是,在消费者提出加大投放公共充电设施力度的呼声褪尽后,电动车主们也应照顾一下身边的充电桩。本期小编就列举几个充电“怪现象”。
1.贴标是事儿

很难想象,充电卡上粘贴异物给用户造成取卡不畅,这种事儿每周也能上演两三次。对于电动车主来说,在充电卡上贴个小东西便于识别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可是一不小心就容易造成充电读卡器无法识别卡片信息,或取卡不畅。一般情况下,充电卡上贴一张便签纸也容易被卡住。

2.充电插头也会受伤
显然,电动车主对充电桩的漏电保护能力还是相当信任的,充电完成后,随意拔线,甚至将充电插头扔在地上。试想,与高敏感的读卡器相比,充电插头的承受力绝对不差,但是连接线和设备也会受伤。如图中所示,插头外面的保护层已开裂,里面的电线暴露在外。

3.带着插头一起跑
还有一种怪现象,让笔者也很无奈。一些车主充完电后竟忘了拔线,带着充电插头一起开出停车位,可怜了连线线缆和充电桩。图片中歪斜的充电桩,就是车主冲完电不拔枪线造成设备损坏。虽然这种现象仅是个例,但是一年内也会发生多起类似设备损坏事故。

此外,冬天即将到来,车主不愿伸出手触摸充电桩显示屏就用车钥匙等硬物点击屏幕,造成设备损坏,这种现象也屡见不鲜。
事实上,所谓“怪现象”无非是意料之外的事,上述这些事情怪就怪在往往不会发生,或不应该发生。就像早期投放的充电桩一样,公共充电设备经常被撬,这也是一种怪现象。
至于充电桩的维护和保养,笔者认为还是交给专业工作人员来处理,电动车主们只要在充电和充完电的过程中,按规范说明进行操作,就可以让充电桩为自己提供更优质的充电服务。
具体操作如下:充电前检查充电桩是否有损坏,插入充电卡进行充电;确认充电连接成功后,读卡器自动弹出充电卡,请取走充电卡;充电完成后,再次插入充电卡进行结算;充电系统结算完毕并确认后,按下充电插头上的锁定按钮,拔下充电插头,并将充电插头复位;在启动汽车之前,再次检查汽车是否连接充电插头,如无连接,启动汽车离开停车位。
此外,请电动车主注意,如发现充电桩异常,请拨打服务电话,由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检查和维护,切勿自行动手修理。牢记充电卡密码,如连续输入三次错误密码,电卡将被锁死无法使用,挂失解锁也可通过电话联系服务人员进行。
同时,在充电过程中,由于动力电池的特性以及检测精度的问题,有时候动力电池包充至满电状态时,SoC表的指针并未指示在100%,这个指示的范围可能是在98%~100%。当SoC表的指针指示在98%以上时(包括98%),表示车辆已充满电。
本报记者 朱龄|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