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分析了高频电刀使用中存在的风险及原因,探讨了高频电刀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及管理要点,试图降低电刀使用的安全风险,避免患者或操作者出现不必要的医疗事故。
关键词:高频电刀;安全风险;使用规范
高频电刀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创面渗血、切口整齐、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减轻对患者的创伤,有利于患者恢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高频电刀以其独有的优势逐渐取代机械手术刀,已成为当前手术台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但作为一种有源设备,高频电刀在突显便利、高效的同时,对患者、操作人员的安全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隐患,例如电刀的灼伤、电击或伤口脂肪液化等。因此,手术室电刀的使用安全成为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安全风险分析
(一)患者出现非手术区的灼伤
患者非手术区的灼伤主要与负极板的接触面积有关。负极板的面积与电流密度成反比,负极板的面积越小,电流的密度越高,高密度的电流会使皮肤温度升高,导致出现灼伤的可能性。在实际使用中,负极板接触面积过小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负极板胶体老化,与皮肤粘贴不紧密,导致接触不充分;第二,负极板粘贴于骨骼突出处,导致负极板皱褶不平整;第三,负极板粘贴位置靠近植入金属部位或心电电极位置,容易形成替代回路;第四,负极板粘贴在腹部或臀部等皮下脂肪较厚的位置,导致导电性能差。
(二)患者出现电击或灼伤
患者出现电击或灼伤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患者皮肤直接或间接与导电物接触,如手术床、托架、电极片、金属器械等,造成异常接地,形成额外的高频电流回路;第二,患者体外或体内存在金属物品,如项链、手表、金属起搏器等,并且金属物在单极刀头与负极片的通路上;第三,输出功率设置不合理,输出功率设置过高将产生高电压,而高电压产生的电弧对高频电流会产生整流作用,存在电击可能。
(三)操作者出现电击或灼伤
在单极电切电凝过程中,医护人员也存在电击的可能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医生身体直接或间接接触到患者皮肤,单极刀头在电切或电凝的情况下碰到医生的手部或手持的金属器械,此时从医生身体产生额外的电流通路,从而出现电击可能;第二,医生采用镊辅助电凝时,存在非常高的电击可能性,如使用电切模式进行钳夹电凝,医生的手处于电流的通路上,电极与手持金属器械的接触部位把握不当等均存在电击可能。
二、临床使用注意事项
(一)负极板的合理使用
1.选择导电性能良好、尺寸合适的负极板
建议使用双回路负极板,胶体表面无气泡折痕,尽量使用最大粘贴尺寸的负极板。
2.负极板粘贴部位合理
遵循“最短路径”这一原则,负极板位置尽量靠近手术区域,应考虑手术区同侧的上臂或大腿等血管肌肉丰富处,且粘贴方向垂直于手术区,同时避免电流路径经过心脏。负极板不可放置于关节处、腹部、靠近植入金属部位或心电电极位置。
3.负极板合理的操作方法
粘贴前去除毛发,用酒精去除皮肤油脂,检查负极板的有效日期,整体是否有破损;粘贴时避免褶皱,确定负极板粘贴牢固,负极板的导线避免缠绕其他物体。
(二)做好手术前后的安全管理工作
1.手术前,护士应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检查电刀设备各项功能是否正常,报警系统有无异常,附件情况是否良好;检查手术病人是否与其他金属物有接触,手术包布是否保持干燥,衣服头发等是否整理妥当。
2.手术中,护士应确保设备远离易燃易爆液体或气体;定期观察设备工作情况,如发现异常或报警,及时停止使用,并通知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检查;及时检查电极片的粘贴情况,保持负极板导线与手柄导线的整洁;术中功率的调节应由小至大逐步调节,不可盲目的大幅度调节功率。
3.手术后,对设备及附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三)重视临床人员的培训工作
加强临床人员高频电刀安全使用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后,临床人员应做到了解电刀的基本原理,熟悉电刀的操作原则,牢记安全注意事项,掌握电刀的工作性能,熟知电刀的日常清洁保养方法。
三、结束语
高频电刀在手术中高效便捷,术后患者康复迅速,但对医生或患者也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因此,只有重视使用安全意识,熟练掌握其原理及操作规范,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电刀的优势,杜绝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手术安全高效进行。
文|张文 陈伟健 张惠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