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音袅袅绕松泉
- 来源:醒狮国学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古琴,高鹗,白居易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6 11:33
——古代名画“抚琴图”品赏
古琴的音乐风格倾向静态、简单、含蓄、古淡、阴柔、抒情、典雅。白居易在《废琴》一诗中写道:“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刘长卿的《幽琴》也说:“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古琴之所以“淡无味”,不招人喜欢,正因为古琴音乐风格属于淡静、虚静、深静、幽静、恬静等等静态的美。
高鹗续《红楼梦》第八十六回“爱私贿老官翻案牍,寄闲情淑女解琴书”中,林黛玉对贾宝玉讲解琴理:“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所以古人说知音难遇。若无知音,宁可独对着那清风明月、苍松怪石、野猿老鹤抚弄一番,以寄兴趣,方为不负了这琴。”林黛玉关于古琴的深刻见解,我们今天可以从传世古画“抚琴图”中得到验证。
《临流抚琴图》,南宋画家夏圭作品,绢本,淡设色,纵25.5厘米,横2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夏圭曾任画院待诏。他擅用秃笔带水作大斧劈皴,将水墨技法提高到“淋漓苍劲,墨气袭人”的效果;树叶有夹笔,楼阁不用界尺;景中人物点簇而成,却神态生动;构图常取半边,焦点集中,空间旷大,近景突出,远景清淡,清旷俏丽,独具一格,人称“夏半边”。这幅《临流抚琴图》,就集中展现了夏圭的上述画风。
图中绘一高士临坐溪边抚琴弹奏,身后两棵大树枝叶茂盛,树后隐现茅屋一角。溪水以简练的线条勾勒,部分留白,盘曲掩映,时隐时现,难觅其踪,表现出流水的清澈和流动感。树木得其形而又取其势,意笔写出枝干,偃仰屈曲,苍健老硬,有蛟龙惊虬之势;树叶点染而成,疏密有致,虚实相生,浓淡相宜,看似不经意,实则精心经营。茅屋隐现于树后,以墨笔勾出轮廓,再施以规则的点皴,极具装饰意味。
夏圭是善于在绘画中“用虚”的大师,在这幅画中,他利用了远景留白的方式来表现江山湖泊的辽阔深远,虽未着一笔,却能“无画处皆成妙境”,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画中的人物也很有特点,没有过多地描绘细节,而是注重表现身体的动势,笔简而神全。对于水的处理,作者用墨笔急扫之后,迅速以水笔接染,笔墨衔接自然,一气呵成。由于墨与水的使用恰到好处,使得整幅画面颜色透亮,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全图气象萧疏,意境深远,笔法劲健,墨色淋漓,观之如闻铮铮然流水弹琴之声。
编辑/徐展 文/王东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