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观念”

  • 来源:醒狮国学
  • 关键字:企业,管理者
  • 发布时间:2015-11-06 14:47

  ——谈企业管理中人们的思想观念

  近期,笔者走访了几位在企业界工作的朋友,用现在时髦的称呼就是“职业经理人”,谈论关于中小型企业的管理问题,当然大多数是民营企业了,发现企业的战略定位、管理体系、目标管理、文化建设等,虽不尽相同,却大都有惊人相似之处,感触颇深,在这里谈一点体会,愿与广大读者分享,与大家共勉:

  在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型企业中,发现有一种共同的、奇怪的现象: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的品牌不断提升,在个别地方,根本看不到现代化的管理观念和管理做法,看到的却是在计划经济下,“吃大锅饭”“家长式的管理”“推诿扯皮”的现象泛滥。

  企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捞取了“第一桶金”,但是如果不注重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这将成为企业下一步发展的绊脚石。在当今这样的信息时代,企业要实现“二次创业”的宏伟目标,不缺思路、不缺能力、也不缺人力,缺得是观念和意识,要想把企业管理“从无序到有序,从有序到程序”,必须先从改变人们的观念开始,或者准确地说:要先从改变老板的思想观念做起。

  在此,不想谈及如何“经营老板”?但就人们共同关心的话题:如何转变在企业管理中人们的观念问题?谈一下自己的拙见,愿与“同路人”共享:

  挣钱说

  首先,工作干好了才能“挣到钱”,干不好或者是没干到位,是你自己没有能力、没有本事“挣到钱”,你即使来上班了,但对企业来说是无效的,且不说你为企业浪费了能源,更重要的是还影响了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团队的工作氛围。在这种意义上讲,没有人罚你的钱,确切的说是你没挣到钱。不管干什么工作要有目标、要有考核,否则一切都是虚的,就是吃“大锅饭”。

  另外,不要耽误别人挣钱,损人不利己的事,请不要做。没尽心尽力的干,就是影响了别人的工作,因为你没做到位,从整个体系上来讲,已经拖了整个团队的后腿。

  再者,干工作不要整天盯着老板,那是短期行为,而是要盯着自己的目标,完成目标后,老板会盯着你的。干好工作是为了企业,更是为了自己。

  这是一个人观念的转变,这一点非常重要!

  领导说

  在民营企业,除了老板之外,没有领导,所有的人都是“打工者”,可统称为“员工”,只是分工不同、职责不同,必须是各司其职,干好本职工作。不要在位置上争高低,要在各自岗位的业绩上,一决高低。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你有不做的权利,但要做就必须做好,就必须接受考核。

  管理者的职责是:定目标(计划)、指导(第一件事做示范)、监督、考核,作为领导不要不务正业。

  在职能管理方面:遇到问题,必须从你分管的系统中,从体系上解决问题,而决非是“消防队员”,更不是“别人管,你也管;别人不管,你也不管;哪怕是你的分内工作你也不管,整天东一头、西一头,显得好像很忙的样子,自己都没有一个计划性”,这种人就是怕累、就是在“混”,因为从体系上抓一个系统问题是很累的,既要制定计划、制定文件,还要检查、考核等,的确很累,是谁在不干本职工作,是谁在“混”。其实,大家都很清楚,笔者认为:这样的人在那一个团队中都是不受欢迎的。

  更有甚者,有的管理者在谈论自己应该做好的工作时,谈了很多很多问题,还振振有词讲别人应该如何如何地去做?反倒是别人的责任,很遗憾的是他讲话的时候,脸一点都不红。

  做事不要整天盯着老板,等你有了业绩,老板就会盯着你的。

  好事留给自己,坏事推给领导和部下,经常说:“这是那个领导逼着让我干的,我真的不想……”“这个事都是×××干的,我已经和他说了N遍了……”我想这是一个人的道德问题,并不是能力问题。

  常言道:“先做人,后做事”。笔者认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请牢记:在工作中,“用数字说话最有说服力”。

  效果说

  不管做什么事情,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切围绕目标转,不要喋喋不休,只谈问题,不谈解决方案;只谈现象,不谈整改计划;只谈素质低,不谈指导、考核;没有“决议”的会议不要开,因为那样会浪费时间的,更可怕的是把人员的工作作风带坏了,使人们学会了扯皮。工作要讲究效果,一切以效果论英雄。

  怎么干,在一个团队大部分人是很清楚的,因为发工资的时候,从来没有人说:“我不会干”。但……说到底是领导的原因,不愿管、不愿麻烦,因为“考核”是需要勇气的,而且还要制定考核细则,的确很累。人不能“太聪明”,在管理方面:相信大家都不傻。

  大家都在盼着企业改变现状,盼着别人干好,自己坐享其成,那是不可能的,要想变,请先从自己做起,否则就是口是心非。

  千古真理:用业绩讲话最有说服力。

  问题说

  有问题是正常的,没有问题反而不正常,管理者的职责就是“找差距”,差距就是问题,解决问题就是管理者的天职。但是请管理者记住:问题永远存在,所以工作就要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找差距”的前提是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目标的确立需要沟通。沟通本身也是一个培训、宣贯的过程,更是一个统一思想的过程。不要做“嘴上有目标,心中无目标”的务虚主义者,在工作中偏离方向;更不要做“站着说话不腰痛的人”,光说不做。

  问题要从自身找,工作要从自身作。老子《道德经》有一句名言“胜人者强,自胜者恒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千万不要让“鞋里的沙子”阻碍了你前进的步伐。

  方法说

  首先,必须用“体系”来保证,这是管理的前提。

  作为一个企业,要把整个流程、工作职责的分工、工作的程序等,将其总结→升华→固化下来,一开始做到:“怎么做就怎么写”,慢慢就会做到:“怎么写就怎么做”,形成一套适合于自己特色的“工作流程”和“程序文件”,慢慢达到“法制”的境界,否则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靠一股所谓的热情工作,决不会长久。

  其次,要做到“有效执行”。

  “有效执行”是团体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是一种执行文化的体现,每一分子必须有一种积极的心态,有一颗“感恩的心”,“厂兴我荣,厂衰我耻”,同时在工作中要敢于“否定自我”,不断的自我超越,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能不断地完善、优化,不断地走向成功,“上下同欲者胜”。

  再次,要做到“公平”,“公平”是人们永恒的追求!

  要达到“执行有效”就必须做到:树立正确的观念→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一切以效果(目标)为中心开展工作→监控工作过程(工作体系),即时激励→克服浮躁的心理,脚踏实地→……周而复始,缺一不可,慢慢达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境界。

  要牢记:制度上的灵活是一种灾难,管理上的灵活是一门艺术。

  管理需要脚踏实地,从体系上一一做起,完善基础管理,建立激励体系,而且是即时激励体系,决不可偷懒,管理是没有捷径可走的,也没有定式,“合适才是最美的”。

  总之,在一个团队的管理中,“观念”决定一切。要想改变一个团队,必须先从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做起。面对如此严酷的市场竞争,我们更应该共唱“同一首歌”。

  只要大家“目标明确、方向一致、同心协力、坚持不懈”,在一个团队中人人“工作并快乐着”,目标的达成就会指日可待!

  编辑/书含 文/本刊专栏作家 万旭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