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十年发展路线图确定

  • 来源:新能源汽车报
  •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制造业
  • 发布时间:2015-11-10 16:26

  10年后年销量将达300万辆

  市场引领 政策护航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日前发布“《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其中第六部分描述了未来十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图。

  国务院组织编制并于2015年5月8日正式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作了整体部署,提出了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三步走”战略目标,明确了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任务和重点,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制造业覆盖面很广,为了确保用十年的时间,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必须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中国制造2025》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选择十大优势和战略产业作为突破点,力争到2025年达到国际领先地位或国际先进水平。

  十大重点领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为指明十大重点领域的发展趋势、发展重点,引导企业的创新活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特组织编制了这些领域的技术路线图。

  据悉,汽车领域技术路线图编写组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骨干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89位专家参与了讨论和编写工作,对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进行了充分讨论,形成了基本共识,并绘制了技术路线图。

  我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国际预测表明,2020年前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家庭用车、公务用车和公交客车、出租车、物流用车等领域的大量普及,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将达到汽车市场需求总量的5%以上,2025年增至20%左右。在国家碳排放总量目标和一次能源替代目标需求下,2030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占比将继续大幅提高,规模超过千万辆。

  为此,路线图确定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到2020年,初步建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自主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打造明星车型,进入全球销量排名前10,新能源客车实现规模化出口,整车平均故障间隔里程达到2万公里;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占有率80%。

  至2025年,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自主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产品技术水平与国际同步,拥有2家在全球销量进入前10的一流整车企业,海外销售占总销量的10%;制氢、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区域小规模运行。

  路线图确定,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紧凑型及以上车型规模化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为主,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在私人用车、公务用车以及其他日均行驶里程较短的领域推广应用。混合动力模式油耗相比传统车型节油25%(不包括增程式电动车)。

  纯电动汽车以中型及以下车型规模化发展纯电动乘用车为主,实现纯电动技术在家庭用车、公务用车、租赁服务以及短途商用车等领域的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以城市私人用车、公共服务用车的批量应用为主,实现燃料电池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优化燃料电池系统结构设计,加速关键部件产业化,大幅降低燃料电池系统成本。

  路线图确定,关键零部件重点推进电机、电池、逆变器等关键核心零部件自主化,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需求。

  路线图确定了关键共性技术重点。整车集成技术:突破融合多信息、以能量管理为核心的整车智能控制技术、高集成度的动力系统电动化等技术难题,开发太阳能电池整车集成应用技术。电驱动系统技术:突破电机与传动装置、逆变器集成,高集成电驱动系统专用变速器等技术难题。能量存储系统技术:突破宽温度、长寿命、全固态电池,低成本、高集成化电池管理等技术难题。燃料电池系统技术:突破高可靠性膜、催化剂及双极板,高可靠性供给系统及其关键部件等技术难题。高压电气系统技术:突破无线充电、高耐压等级薄壁绝缘层等技术难题。

  (一株)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