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mo《安眠曲集》:我不断疑问 音乐不断作答

  Keemo,音乐人,现居武汉。

  2013年9月出版双唱片专辑《安眠曲集》。

  豆瓣音乐人小站:http://site.douban.com/keemo/

  联系Keemo之前,重温了那部有着大海蓝封面的新西兰电影《鲸骑士》。和许多部落原住民一样,镜头下的毛利人用歌与神沟通,以粗糙有力的舞蹈作为虔诚的赞美。他们是如此深信,纯洁和勇敢的心可以被部落的远古祖先Paikea听到,歌声能够为迷失的鲸群指路,通往海洋深处。

  Keemo的《安眠曲集》也是蓝色的,但它的蓝比《鲸骑士》清浅梦幻,像是藏着秘密,在深海之上,流光浮动。

  当问及生命里最在乎的东西,“完整的一个家”,Keemo重复了两次。去年八月,偶然在微博上看到Keemo父亲病重的长微博,原本计划在2015年推出的《安眠曲集》也因此被提前制作发行。专辑由一蓝一白的双唱片组成,音乐色彩也并不如专辑名那样柔美,甚至在其中白色的那张唱片里意外地听到带有工业感的梦魇缠身的挣扎。

  我问Keemo,记得去年完成唱片时的心情吗?他答:“它让我明白平静的力量和意义。”这个看似云淡风轻的答案让人相信,即便神灵无意,《安眠曲集》也已经为他指路。

  父亲离开是对Keemo来说是一段“颠覆人生观”的残酷成长。他辞去了广告公司音乐总监的工作,从痛苦的泥沼爬出,但日子似乎还是难熬,总有心力不足的疲惫。曾经的家庭困扰也如影随形,在《安眠曲集》之前,他的音乐几乎被迷离分裂的疏离感占据。

  心探索:双唱片中白色的那一张好像有点以前作品的感觉,阴郁冰冷……

  Keemo:不是“有点”,是真的蛮黑暗的。好多评论说恐怖,但我是故意这么做的。我把这张《安眠曲集》比喻成人生,更多是描绘性的,第二张是一个故事性的结局--从《黎明》再到《光》(希望),那是一条难过的轨道--当时我不正好在面对父亲的事情么?我想让有心人知道,生活不会一帆风顺。很多人面对不了黑暗,但它是跟你同在的,你也要接受黎明。真正的美好,一定经过黎明。

  心探索:你说的这个“黎明”,是指抵达它的一个过程吧?

  Keemo:嗯。很多人去接受催眠,也会通过一条暗巷。下张专辑之前,我一定会去接受一次催眠。我不了解催眠的暗道是什么样的,但我知道每个人都有一条人生暗道需要我们自己走过去,比如恐惧。

  我不想过多说明创作的内容和目的,希望当别人听到专辑的时候会有他的疑问,我并不是在为“客人”量身订做治疗失眠的软件,我是想好好地跟喜欢这音乐的人分享一整个故事。

  心探索:取名为《安眠曲集》,除了父亲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Keemo:刚开始萌生这个概念,是因为工作性质原因经常失眠。我经常搞到自己很累才睡觉,但很享受,也经常回忆梦境。在梦里面,我会见到很多“老朋友”,其实现实生活里是没有这些人的,但你会经常梦见他们。我还有个梦想是把自己的梦拍出来。梦是在宇宙里进行的,在梦里我们更清醒。

  这张专辑也没有那么纯粹的“安眠”。其实,有共鸣才会起到治愈作用。《安眠曲集》包含着自己的泪水和情感,是自己故事的一部分。

  心探索:在第一张唱片里,为什么会想要把童年写出来(《童年回忆》)?

  Keemo:我出生在一个海滨小镇,父母来自农村,每次我回到农村,睡眠都特别好。规划整个专辑架构,搜索回忆的时候,很自然想到了童年,因为有很直接的快乐。这张专辑的概念就是一起挖掘我们心中的美好。相信绝大部分人回忆起童年都是很美好的。我带着现在的价值观去回忆属于自己的童年回忆,人有时间的概念,才会产生感触。

  心探索:《安眠曲集》的宣传文案里有这么一句话:“音乐是我能找到的最好的治愈办法”。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

  Keemo:我这里说的“治愈”不是单纯的利用音乐,而是从我创作和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开始了解自己,看到自己内心的不足和病态。听音乐是一种旅行,是去感受世界各地不同人的生活形态和思考方式。我只是一直在跟音乐对话,它好比我的心理医生。我不断疑问,它不断作答。

  心探索:你觉得音乐对人的治愈过程是怎么样的?

  Keemo:音乐的暗示力量很强大,能给人带去一种思维方式,达到心灵上的共振。我认为好的创作者会学着去引导,而不是依赖满足自己内心一时的快感,去引起“共鸣”。

  对于音乐治疗的普适性,我其实一直很质疑,因为每个人对音乐的意识不一样,有些人不敏感,应该怎么去治疗呢?所以除了物理上的脑部共振,我很想去学习怎样用音乐去引发人的意识。理想的治疗过程,我希望它能如同一段美妙的旅程。

  采访、撰文/骨朵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