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你抱着大提琴的时候,它的声音振动是发生在肠胃部分的,可以带来很大的温暖。而你在拉奏时,可以张开双臂抱着它、倚靠着它,既是敞开的,又可以躲在琴后面,感受到来自于它的安全庇护。
心探索:你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非常适合中国人,可以具体解释一下吗?
Stephan:世界上并没有多少乐器,或者说我并不知道有其他乐器能像大提琴和低音提琴那么深入、那么温暖。中国人一向缺乏安全感,脾胃里储存了大量的情绪和焦虑,尤其胃部要被好好保护。当你抱着大提琴的时候,它的声音振动是发生在肠胃部分的,可以带来很大的温暖。而你在拉奏时,你可以张开双臂抱着它、倚靠着它,既是敞开的,又可以躲在琴后面,感受到来自于它的安全庇护。
心探索:刚刚听你说到大提琴的声音振动发生在肠胃部分,不同的乐器跟身体部位、心理意象之间存在特别的对应关系吗?
Stephan:我更愿意去谈论整体性,而不是这种一一对应关系,因为它很容易让我们陷入“用一个去治疗一个”的危险中,那简直是一场灾难。
我们拥有许多乐器,有吹奏的乐器,也有拨弦和拉弦的乐器,每一件乐器都和我们的身体有联结。当我们在吹奏笛子时,对肺的挑战较大,但这不是说,吹奏乐器就只对肺有好处。当你用呼吸去创造音乐时,这个过程对我们的整个身体都有疗愈。
心探索:你说要治疗中国人,必须与中国的本土文化发生联结,这是为什么?
Stephan:世界上有不同的文化,就会有不一样的人,文化与生活背景的差异会让我们的整个治疗完全不同。作为一个音乐治疗师,必须要知道病人从哪里来、在哪儿生活、做什么工作、是否已建立家庭、文化背景是什么。因为在音乐治疗中,你要学会去感知,需要和病人建立联结,这样才能让你的治疗与他产生联结。
心探索:音乐治疗一般用于哪些领域?对哪类人群最有效?不适用于哪些人?
Stephan:音乐治疗一般用于儿童教育、临终关怀和特殊教育(如患有阿斯伯格症和自闭症的孩子)领域。它对学校里、幼儿园里的孩子是最有效的。因为孩子们对音乐的反应和回馈十分迅速有效。
我们不推荐那些过分宣泄情绪的人使用音乐治疗,他们可以先去做雕塑和绘画,或是园艺和种植,然后再来做音乐治疗。因为这些人非常敏感,也无法很好地保护自己的内在情感,先去借助其他艺术安静下来,这样能够更好地保护他们。酗酒的人也先需要做身体治疗,用药物唤回他正常的感知能力。
心探索:什么样的人适合做音乐治疗师呢?
Stephan:我的老师告诉我,音乐治疗师最好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譬如已经95岁;或者是年轻、干净的孩子,譬如未满14岁。而在14岁到95岁之间的人,若想成为音乐治疗师,你必须学习如何与其他人相遇,如何与别人交流、沟通、处理冲突。既要学会用你的知识,又要懂得如何在你与别人相遇的当下忘掉所有的知识。除了必须拥有对节奏的敏感(呼吸的节奏、心跳的节奏、睡眠的节奏),你还必须对幽默也很敏感。
采访、撰文/巫小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