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锣和镲最响亮,最引人注意,活跃的孩子非常喜欢,可是时间一长,也会觉得吵闹疲倦,自发地安静下来,这时也许会发现,轻轻碰触锣和镲的表面,会产生不同的感觉--“控制”就在这个过程里产生了;而腰鼓需要专注的参与,对于内向型的孩子来说,打开自己就是一种“宣泄”。
心探索:为何想到创造“腰鼓治疗”这样一种疗法?
马骁:三大音乐教学法之一的“柯达伊”教学法提倡,要采取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本土的音乐教育,当时我就想,既然本土的概念可以运用在教学上,为什么不能运用在治疗上呢?于是,我尝试用各种乐器进行实验,发现本土的乐器,的确会对本土人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
心探索:“腰鼓治疗”的特别之处在哪儿呢?
马骁:“腰鼓治疗”采用的主要乐器有腰鼓、锣、镲,以及民间的大红鼓,它们作为地道的陕西本土乐器,能更好地深入到陕西人的内心;它大小合适,方便使用,而且能产生非常丰富的声音层次,我个人就能打出三十多种声音。
相比其他乐器,“腰鼓治疗”在“宣泄”与“控制”这两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它能让内向的人打开心灵、宣泄情绪,同时也能让外向的人学会控制。
心探索:“宣泄”比较容易理解,“控制”是怎么一回事?
马骁:就像谈恋爱,刚开始很热烈,频率一直往上走,到了高峰点,可能就会趋于平缓,甚至下滑。
举个例子,如果要为一个班级做团体治疗,我会先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特征。活跃外向型的孩子,就给他们锣和镲,安静内向的孩子会得到腰鼓,而那些喜欢控制和领导的孩子,会更适合大红鼓。
为什么呢?锣和镲最响亮,最引人注意,活跃的孩子非常喜欢,可是时间一长,也会觉得吵闹疲倦,自发地安静下来,这时也许会发现,轻轻碰触锣和镲的表面,会产生不同的感觉--“控制”就在这个过程里产生了;而腰鼓需要专注的参与,对于内向型的孩子来说,打开自己就是一种“宣泄”。
大红鼓则由于体积够大,会给控制欲强的孩子带来一种统领全局的满足感,同时,也让他们学会在团体里如何真正领导和控制局面--这里既有“宣泄”,也有“控制”。“腰鼓治疗”是一个整体,各种乐器配合起来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采访、撰文/沐心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