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龙:2017动力电池产能过剩或将加重

  从数量上来说,2015年,锂离子电池增长非常快,增长率大概为54.9%,当然包括了动力电池领域,整个锂离子电池行业迎来发展机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2016年前10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大约为32万辆,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配套量,总量达142亿瓦时。

  2015年,就一些主要企业的销售情况而言,比亚迪可能是最大的,宁德时代第二,力神第三,合肥国轩第六。到了2016年,国内配套的动力电池企业数量在100家左右,其中工信部目录内企业77家,目录外企业23家。

  磷酸铁锂仍然是主力的配套电池,占比71%。与2015年相比,占比有所提高,这也受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

  2016年早些时候,考虑到安全因素,国家暂停了三元电池在新能源客车领域的应用。目前,三元电池配套量仅为磷酸铁锂的三分之一,主打快充市场;前10个月,动力电池出货量,前六家企业大概占了整个配套量的73.3%。到11月底,产能大概达到1000亿瓦时规模。但是,2016年以来受政策影响,真正需求可能跟预期有很大出入。

  动力电池市场,一方面2015年产能供不应求,大部分企业都在加大布局。另一方面,一些新的企业也纷纷进入。由于政策的影响,车企不敢放开手脚,严重影响2016年的产量和销量,再加上前期动力电池行业规范的实施,造成2016年产品过剩严重,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017年,动力电池行业产能过剩现象将继续存在。目前,按照我们最新统计,五十家电池企业目前的产能大约1000亿瓦时。原来预测2016年底的产能大概在600亿瓦时,这本身就出现了结构性产能过剩现象。未来两三年,我认为动力电池行业应该会有一个不断整合的过程,新进入者面临的市场风险依然比较大,应谨慎进入动力电池行业。

  尽管如此,未来,不一定规模大的电池企业就能够生存下来,也不一定说现有小企业肯定会死掉。我觉得即便是小的电池企业,如果它有能力,有技术,可能还会得到一些资本支撑。

  动力电池行业还是需要根据市场化需求,自主决定要做多大规模,而且每个企业可能会选择自己的细分的市场进行差异化的产品定位。

  对于2016年11月,工信部发布的《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我认为,现有产能已然过剩,如果还按照80亿瓦时的政策门槛去引导,可能会加剧很多企业尽快提高产能来满足进入门槛。

  我们希望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能够尽快出台新的补贴政策,不要让动力电池从业者单纯地追求规模,忽视技术提高。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