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外来看,宝马汽车目前正在重新审视电池的技术,来进行战略发展的重现布局。基于此,我想从技术方面简要谈一下华泰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的看法。
如果说按照以前补贴20%退坡的话,以续航里程在250公里以上的纯电动小汽车为例,2017-2018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下降20%。北京补贴下降20%,特别是天津,补贴退坡达30%。
从零部件来说,一款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主要集中在电池上,目前电池材料的价格是不断上升的,明年上半年想降价是不太现实。电机方面,当前成本下降得并不多。所以,目前一方面政策补贴退坡了,另一方面零部件价格降不下来,这样企业成本压力就非常大。
一方面,车企面临补贴退坡,成本压力变大。另一方面,用户对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需求不断提高。目前市场上销售比较多的车型是北汽EU260,续驶里程在250公里以上,而且300公里的车型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大的卖点。很多电池补贴少了,企业成本上去了,从这个方面来说,我认为插电式混动汽车可以作为一个解决方案。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成本会下降很多,单从里程数来说,特别是在青海、新疆等地区,车辆有五六百公里的续航里程,电池成本比例比较小,对车辆的影响相对不是很敏感。因此,华泰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把插电式混动和增程式混动确定为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2014年讨论的非常激烈,很多著名大学教授认为插电式混动汽车被归类为传统车。
实际上,我在2014年12月就写了一篇文章《插电式混动等于纯电动+强混》。我认为,插电式混动汽车不充电时是按照强混来行驶的,也省油,按照国家标准,可省油30%。混合动力汽车重量增加了,较同等的重量燃油车省油30%,不是仅加一了个发动机。
所以,我觉得插电式混动和增程式混动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
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40.2万辆,其中,乘用车销量为28万辆,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为20.88万辆,插电式混动7.35万辆。
目前,插电式混动面临着各种关卡,如北京不给予补贴、上海补贴减少,包括车辆油箱要低于38升等层层的限制之下,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华泰来看,国内插电式混动应该积极发展起来。
国内市场,插电式混动车辆已经销售了8万辆,但可能存在一个问题。在大的框架下,国内混合动力汽车获取已经满足要求,但是精细化不够,零部件专业化程度还达不到要求。
另一方面,中国的标准相对比较平衡,加速也比较少,针对国内目前平衡阶段的油耗怎么降下来,怎样做得更精细化,这是目前我们面临的挑战。
同时,国内在零部件方面缺少专业化,国外的发动机都是专业化的,还有减速器、变速箱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