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呼唤(下)
-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创新,谷歌,微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3-02 09:59
知力的读者朋友们,记得甘老师的那篇《仲夏夜之梦》吗?在那里,甘老讲了谷歌公司的自驾车梦。在这里,甘老师再次带你到山景城,欣赏谷歌新做的VR白日梦。
谷歌的白日梦
春风拂面花似锦,白日梦境献佳宾。
创新路上赛勤奋,大众点赞才算赢。
五月的山景城,温暖宜人,繁花似锦。五月中旬这几天更是酒店爆满、宾客如云。为什么?因为谷歌公司在其总部附近召开2016年全球开发者大会(Google I/O 2016)。算起来,从2007年至今,这个世界性的科技盛会正好是第十届。所以 ,谷歌决心开一场史上最大的开发者大会,为了迎接众多的客人,特将会址选在举世闻名的山景城海岸线圆形剧场(看过我的新书《硅谷启示录1:惊世狂潮》的读者朋友一定对这个能容纳25000名观众的“全美最佳大型户外剧场”记忆犹新)。在这个剧场上演的重头戏就是:谷歌要在大会上揭开它虚拟现实新品的神秘面纱,为全球热心的开发者吹响普及VR的冲锋号。
说起谷歌的VR实践,人们自然会想起两年前(2014年6月25日)的全球开发者大会(Google I/O 2014),那时,谷歌就以一个惊人、简单、有趣、价廉的方案,宣布正式进入虚拟现实竞争领域。在那次会上,它演示了由硬纸板折叠而成、加上透镜、磁铁、尼龙搭扣,再嵌入智能手机就可组成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取名为“Google Cardboard”(Cardboard这个词直译就是“硬纸板”,意译就是谷歌的“眼镜盒子”),在谷歌的网店“Google Shop”中,谷歌的眼镜盒子售价15美元1个,25美元2个。但谷歌并不保密,还鼓励大家自己动手制作。为此,谷歌专门开设了Cardboard官方网站,在其中提供了分解图,而且不仅给出个人制作的组装说明,还给出厂商批量生产时的指导意见。许多公司发现商机,按其方案制作的眼镜盒子如雨后春笋。在谷歌的Cardboard官方网站中也列出一些它所认证了的商品,供顾客选购。这样一来,必然造就了VR市场的繁荣,也极大地推动了VR概念的普及。但同时也形成了混乱。不信你上网看看,真是琳琅满目、鱼龙混杂,价格也从几元至几十元、上百元不等。至于质量如何,恐怕只有“你懂的”。
两年后这次大会,谷歌又出高招,不仅想要制止这种混乱,而且(用业界的话来说)要“推出一款移动VR的行业标准。”在会上,谷歌负责VR的副总裁克莱·巴沃尔(Clay Bavor)站到台上,兴致勃勃地谈论起他们的虚拟现实新品概念。这一次谷歌为它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Daydream,译名为白日梦!他告诉大家要想做成这个白日梦,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其一是支持白日梦的安卓智能手机;其二是适合白日梦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和控制器;其三是配合白日梦平台的App。他还公布了白日梦头盔和控制器的参考设计,供合作厂家自行开发。同时预告:谷歌将在2016年10月的新品发布会上展示谷歌的正式产品。
2016年10月4日谷歌新品发布会在旧金山隆重召开,会上,巴沃尔果然捧出了人们翘首期盼的白日梦头戴式显示设备,取名“Daydream View”(白日梦境)。他实际上就是一个VR头盔加上一个小巧的椭圆形无线控制器。使用时再嵌入合适的智能手机(其首选自然是在这次会上推出的谷歌新款智能手机——Pixel phone。)同时,谷歌也宣布了第一批授权的白日梦手机制造商,包括三星、宏达电、中兴、华为、小米、华硕、高通、联发、LG、ARM等。显然,谷歌在高性能VR设备的创新上,仍坚持走方便易用、廉价开放的大众化路线,继续占领促进VR技术普及的制高点。
微软的黑科技
按说,人们对于虚拟现实不应感到陌生,戏剧、影视演示的就是虚拟现实,只不过观众并无沉浸其中之感,也不能与之互动。而我们现在所说的虚拟现实技术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逐渐形成的。通常,业界将其基本特征归纳为“3I”,即Immersion(沉浸)、Interaction(交互)、Imagination(想象)。至于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一词,则是由美国学者拉尼尔(Jaron Lanier)提出。对于他,一般人会觉得比较陌生。其实,这个1960年出生的天才,与比尔·盖茨、乔布什一样,也是20世纪80年代到硅谷来逐梦的那批“神童”之一。他头上的光环也并不亚于乔布什等人。他拥有科学家、思想家、作家、艺术家、音乐家的头衔,时代杂志(Time)评其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一”,外交政策杂志(Foreign Pollicy)称他是“100个顶尖公共知识分子之一”,展望杂志(Prospect)更捧他是“世界50位思想家之一” ,他写的书成畅销书,他作的曲被制成唱片,画廊里展出他的画,舞台上演出他编的芭蕾舞……而在本文关心的VR领域,人们称他为“虚拟现实之父”,2009年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还为此颁给他“终身成就奖”。因为,正是他第一个提出用电脑摸拟虚拟环境,奠基了现代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概念;也是他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开发虚拟现实技术设备的团队(美国硅谷的VPL公司),研制了初期的VR设备、发明了虚拟相机。他担任过柏克利加大的教授,也为山景城名噪一时的硅图公司(Silicon Graphics)打拼过。2009年至今他是微软公司的研究员。
微软的VR项目的直接负责人名叫基普曼(Alex Kipman),他也是受到热捧的人,FAST公司说他是商界“最具创造力”的人之一,微软颁给他“优秀技术领导奖”,又颁给他所领导的团队“杰出技术成就奖”;《时代》杂志把他列入“2011年度100个名人之一”,知识产权基金会称他为“国家发明家”;《大众机械》杂志(Popular Mechanics)授予他“突破奖”。这是因为,自从他2001年加入微软以来,他已拥有100项专利;他2009年发明的体感游戏控制器(XboxKinect)曾广为流行,故业界亦称他为“Kinect之父”;他2015年发布的、也就是微软拿给我们国家领导人观赏的3D全息眼镜(Microsoft Hololens,下文简称其为“微软眼镜”),业界更将其誉称为“微软的黑科技”。
媒体这样评述:沉寂了多年的微软,终于又恢复了朝气,拿出了一项革命性的创新产品,让看“扁”微软的人,又有点“服软”了。啊哈!有这么“夸张”么?不必着急,过两年自有公论。但在目前这个发展阶段,它的确算得上是一款“高档”产品。首先卖价高,一副眼镜要3000美元!其次,架子也大,目前还不面向群众发售,只卖给微软所认定的有限国家的开发者。具体说来,从2015年1月22日亮相之后,2016年3月2日才限定向美国和加拿大的开发者预售,3月30日开始发货。到2016年10月12日,才扩大发售范围,宣布在澳大利亚、法国、德国、爱尔兰和新西兰开始接受预订,11月底发货。至于技术上如何“高大上”,却需要多说几句才行。
它与前面讲到的脸书和谷歌的以及其他公司(例如索尼、宏达电)推出的产品不同,微软眼镜用的是可透视镜片,用户在获取和处理虚拟信息的同时可以看到真实的周围环境,而其他眼镜盒子或头盔是封闭的窗口,眼睛看到的都是虚拟信息。最初微软说它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缩写为AR),即在现实环境中叠加了虚拟信息。而如今则强调它是“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缩写为MR)。用微软的话来说,它的这个创新产品已经打破了现实和虚拟之间的壁垒。通俗说来就是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融合了。例如,用手势和语音控制,就可在客厅的墙上观看球赛;直接查找友人进行视频通话;把游戏中人或物召到客厅中,在家具间玩游戏;进行视频教学;虚拟的医学人体器官解剖;进行车辆或设备的设计等。
关于微软眼镜的结构特色,这里说个要点:它既不需内加手机,也不需要外连电脑。在硬件方面,它不仅有常规电脑的中央处理器(CPU)和图形处理器(GPU),而且有专用的全息处理器(Holographic Processing Unit, 缩写为HPU);在这个不太大的眼镜上,装了6个摄像头(4个环境感知摄像头,1个深度摄像头,1个图像及高清视频摄像头)、4个麦克风和1个环境光传感器;内存为2GB,容量为64GB;电池可待机两周、续航2~3小时;支持Micro-USB 2.0、蓝牙4.1和WiFi等。软件方面,它与微软的最新操作系统Windows 10相匹配,基于Windows Holographic平台,再加上与之相配的APP,它就能自己搞定一切了。
正是:
电脑头上戴,屏幕挂眼前。
平面变立体,虚实皆可见。
手指成魔扙,语音像皇上。
声音可环绕,无线连外界。
通话用视频,游戏进厅堂。
要想上火星,只需把手扬。
教学可用它,医疗更形象。
要想看球赛,挥手到墙上。
小e插话:甘老师说,关于实与虚的故事很多,这里只讲了白与黑两个。因为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说明:一个新时代呼唤着创新!而且,创新不能走别人的老路,创新不能吃自己的老本,创新是人才的竞赛,创新是毅力的比拼。祝大家在创新的路上披荆斩棘、心想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