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 来源:未来教育家
  •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学,应用意识,能力
  • 发布时间:2020-12-16 19:19

  【摘要】我国开展素质教育以来,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实际运用能力。因此要求教师要在课本的基础上,多增加贴近生活的案例,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结合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编制一些趣味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当今的学生无论是在学习态度、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方面,还是考试成绩方面都是不错的,但却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生产问题方面的能力较差。究其原因,教学中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淡化是其根节所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呢?具体而言,我认为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

  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可以通过创设相关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教师可创设一个简单的情境:刘翔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10 米栏决赛中的图片。这个情境学生非常熟悉,但刘翔的具体成绩学生并不是十分关注,于是,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让学生以直观的方式体验小数的大小上。刘翔在雅典奥运会决赛中的夺冠成绩是12.91 秒,在洛桑田径大奖赛上创造的最好成绩是12.88 秒,两次成绩相差0.03秒。可能学生乍一看到这些数字,只会认为这是一组简单的数字,并不能体会到它的实际意义。这时教师可让学生同桌两人一组,以击掌的方式体会0.03秒这一时间的长短。接着让学生举例,说明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视力5.2,体重35.6千克,一包奶1.40元。虽然学生对这些小数并不一定理解,但这样的引入设计能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体会到,数学知识并不生疏,在生活中经常能够见到,从而激发起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 激活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无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天气预报、储蓄、市场调查与预测,还是基因图谱的分析、工程设计、信息编码、质量监测等,都离不开数学的支持。只有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并被广泛应用在了现实世界,才能让学生自主地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够让他们切实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例如,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与和、差、平均有关的事件,以及不同形式的等量关系和不等量关系等,这都可以成为我们引入加、减、乘、除、等式、不等式等的实际背景。只不过当这些内容不作为数学知识出现而客观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时,往往不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甚至会被我们所忽视。而当教师将某一内容呈现在课堂数学中,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环境联系起来,激活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可以自己搜集一些有关的数学资料介绍给学生,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渠道来搜集应用数学知识的具体事例,然后拿到班上与大家一起分享。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发展,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激发起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与信心,又可以帮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在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实践方法中,让学生走出去,亲身感受生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建立起教学课堂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对于教师来说,首先要充分备课,多构思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既能寓教于乐,又能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探讨如何测量教学楼的高度,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出可行的测量方法,然后各个小组开始测量。有的小组可能会采用先测量出每层楼的高度,再计算出整层楼高度的方法;有的小组会用所学的相似性的知识求得教学楼的高度;还有的小组学生想到运用光线反射测量高度等。在各个小组得出结果后,教师要进行比较和评价,并由小组代表介绍测量的方案。

  3 通过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适当开展一些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数知识的意识,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兴趣。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在学生中间开展“比一比谁的手最巧”的活动,请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剪出自己喜爱的轴对称图形。学生一个个兴致很高,充分发挥出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剪出了许多美丽而有创意的图案和数字,充分感受到了生活和数学中的对称美。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让他们自己称一称每一小组准备的蔬菜、水果,来切身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然后估计1 千克的西红柿有几个,1 千克茄子大约有几个,1 千克苹果、桔子、梨大约会有几个等。

  4 发现数学问题,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包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中的数学问题),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我们应该结合数学知识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尤为重要,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例如学了“利息”的相关知识后,可让学生回家算一算自己家中在银行储蓄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本息。再如出租车费的支付、家庭日用电量的计算、红绿灯管制的设计等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只有结合数学知识,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数学教学中,才会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才能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应用技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