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调动农村初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来源:未来教育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农村,初中,学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8-04 19:53
农村基础教育是当前整个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村初中学校管理,控制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是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
1 充实德育工作内容,改进德育工作方法
学生中广泛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邪教教育,坚决防止毒品、邪教进校园。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建立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队伍,积极化解学生各种心理问题,首先,帮助学生尝试积极的心理暗示,纠正心理偏差,树立自信心。教育学生凡事有一个必胜的理念,有充分的信心,对认为自己不行、自己笨的学生尝试采用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多采取类似“我能行”之类的积极的话语鼓励学生。其次,帮助学生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厌学学生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特长,把自身的优势特长看作是缺点而消极低沉,认为自己什么也不如别人,使自己的个性特长被压抑。教育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争取让优点和闪光点盖过自身的缺点,帮助学生逐渐改正自身不良行为习惯。最后,教师要主动与学生建立充分信任的关系,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改进中小学德育课教学的方式和途径。采用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深入浅出、务求实效。积极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实践活动,注重知行统一,活动前有要求,有准备,活动中能感受,能体验活动后又总结,有提高。
2 转化潜能生
班级是一些年龄相近、经历大致相同、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学生组成的集合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共性。不过,每个学生又都有各自的特点、兴趣、情感和需要,他们具有独特的个性,有不同的发展水平。为使班集体健康发展,教师必须使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赋个性于共性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和发展水平,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尤其要在教育和转化潜能生方面采取一些对策。潜能生一般指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落后于一般同学的学生。潜能生往往人数不多,却是班上的消极因素。厌学行为比较突出的就是潜能生。因此,潜能生的教育和转化一直是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难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怀着爱心去工作,热爱潜能生,才能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由于潜能生缺点多,常常在家长、教师、同学那里遭到冷淡、歧视,很少得到同情和温暖,普遍地背着思想包袱,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潜能生对教师怀有对立情绪,对班集体疏远,往往怀疑老师和同学是否真诚地爱护和关心自己。这就要求在转化潜能生时应该倍加关爱他们,做到不疏远、不歧视,并教育集体正确对待和帮助他们,使潜能生相信教师的善意,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敞开心扉,乐于接近教师并接受教导,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并从中得到教益。教育潜能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总要经历大大小小的挫折。对此,鼓励潜能生在遇到挫折或失败时,要挺住,不气馁,敢于承认和正视挫折的存在,要有和挫折抗争的精神,学会在失败中奋起,在挫折中成长。努力培养学习兴趣。潜能生的思想品德差与学习成绩差,往往是互相联系的。他们普遍对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不好。因此,教师要紧紧围绕学习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改变他们的落后状态。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并不比别人笨,自己一定能够学好。其次,经常与任课教师加强联系,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争取任课教师的配合,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只要他们有一点的进步,及时表扬,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保护自尊心。潜能生既有自卑感,又有自尊心,两者交织在一起。如果歧视潜能生,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就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不满和逆反心理,导致他们拒绝接受教育。因此,教师必须保护潜能生的自尊心,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细微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赞扬,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从而克服自卑心理。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要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针对每个潜能生的年龄、性别、性格特点、错误轻重、态度好坏等,选择灵活有效的教育措施,寻找教育的突破口,用钥匙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锁,促进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但其他方面如体育、文艺、劳动突出。教师要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鼓励他们发展个性,发挥特长,通过各种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并迁移到学习上。
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学而不思是很多农村初中生的一个特点。由于受到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的影响及升学压力的影响,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在上课时往往只是听从教师的讲授,不喜欢动脑思考,不愿提问,不敢提问,甚至懒得提问,在学习生活中只是吸收知识而不去深思其价值。这不仅不利于其创造性潜能的发挥,而且也使他们在教学互动中处于消极状态。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注意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通过讨论法教学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运用讨论法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时,要注意巧设讨论话题,使话题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在讨论中,要给予学生充分思考和展开讨论的时间,使其积极动脑思考,勇于发表意见;在讨论结束时,要及时对学生的发言作出点评,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归纳,及时展现讨论所取得的成果。通过讨论法教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树立积极有效的互动观。教师和学生作为互动主体,都应重视相互之间的互动,并积极参与思想品德课教学师生互动,共同努力使互动产生实效,即通过师生互动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效果。
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初中生往往缺乏开阔的视野,缺少浏览全新信息的机会,不少学生抱定"沉默是金"的宗旨,在课堂上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更说不上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因而其发展受到限制。因此,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即不此思想品德课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评判这口课的地位,不考试成绩左右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提高参与思想品德课教学师生互动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观,促使学生将“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引导他们在挑战自我、肯定自我、完善自我中激发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