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要积极探索阅读教学的方法,推动阅读课堂的有效开展。
引言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的有效手段。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要增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推动学生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为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进行探讨
一、安排课前准备作业
教师安排的作业是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将教室归还给学生并让他们成为教室的主人,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对课文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充分独立阅读,并做好准备进入学习状态。这样,他们就有可能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课前作业,以促进独立阅读。教师可以结合功课的具体示例、安排、预设和提供关于功课安排,预期目标的确定以及对实际效果的测试的反馈。同时,学习前目标的确定应具体且因年级不同而不同。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将重点放在自学习惯的培养上。他们不一定在新班级的准备工作中全面,也不能太多。他们只需要弄清楚一个、两个或三个主要知识点即可。中、高年级可以设计一些动手实践的研究内容,以便他们可以通过自学掌握知识的要点,然后反馈和交换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内容,然后将课堂返回到课堂,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充实和愉悦。同时,教师在分配作业前的作业时要遵循某些原则,照顾每个学生,并在设计作业以达到预期目标时努力实现简单和开放的原则。1.简单:作业的形式必须简单,以便学生一眼就能理解。2.入门程度低:设计任务的难度应适中,并应从整体上加以照顾。3.基础知识:要求教师掌握知识的主线,并指出教学的难点。4.开放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获得一些东西,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精神
学习活动始于生疑,终于解疑。只有学生切实的产生了疑问,他们才会有探究疑问的动力,才会有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风筝》一课时,一开课我就问小朋友,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就纷纷举手问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最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是:文中描述的风筝会是怎样的呢?作者通过什么手法描述风筝?接着教师开展详细的课文教学,学生初读课文,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之后,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课文中哪一段是写作风筝的呢?你们想想文中的我们在做风筝的过程中是怎样的心情?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再一次阅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感知把握,推动学生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三、创设课堂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最好的老师,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忽略了重视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创设课堂情境的方式引导阅读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课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将古诗中展示描绘的画面通过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作者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利用多媒体设备也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融入了课本中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四、积极引导学生诵读文章
朗读是让学生感悟文章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遇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段落时可以引领学生一起诵读。在富有情感的诵读中学生更能真切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有利于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文章,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诵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有层次的进行朗读指导(2)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学(3)倡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朗读。如:在《夏夜多美》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课文插图来阅读,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关注童话中的人物,聚焦人物之间的对话,通过对对话的朗读,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动物间互帮互助的美好情感。这样的童话既可以和老师、家长一起阅读,也可以一起表演,通过多样化的共读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
结语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知识领域上尚未接受过多的熏陶,因此,教师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更应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注重课堂的阅读教学,积极探索阅读教学的高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郭文丰.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6):94-96.
[2]王永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 刊(学术刊),2020(06):53-54.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