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究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心理学,信念,教育
  • 发布时间:2021-05-21 17:22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各个高校在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同时,更加关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中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其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理想信念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必要途径,理想信念属于积极的情绪体验,而积极心理学重视对人性积极方面的挖掘,目标在于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究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从当前我国大学生理想和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出发,阐述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并论述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结合本人的教育实践,提出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大学生思想信念教育的策略。

  近年来,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频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从认识到关注再到加强的过程中。积极心理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积极品质在人成长中的作用,在素质教育推进的背景下,转变教育理念,关注积极品质对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通过积极心理学来塑造当代大学生积极的人格,培养积极的情绪,发展积极的心理品质,达到积极的发展,增强积极的情绪体验,提高积极的心理素质,这对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有效性策略。积极心理学是一股重要的力量,能够激活人积极的品质,激发人的活力与创造力,使人达到最理想和最完美的状态。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应该具备积极的人格品质,鉴于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问题,高校应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理想信念,走出理想信念缺失的误区,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实现对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1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理想和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理想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目标,是一种美好对的向往,信念是个人内心深层次的价值取向,并对该价值坚信不疑,理想和信念是人的积极情感,同属于精神范畴,相互依存,要想实现理想,必须有鉴定的信念,坚定的信念来源于理想的选择,理想和信念对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基于此,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非常必要而且重要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也是对大学生的精神教育,是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想信念不仅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动力,更是大学生对幸福和美好未来的追求,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方面,大学阶段,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未稳定,处于塑造阶段,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实现对大学生三观的塑造,有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更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和发展,是伟大的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第一,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必要性,理想信念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结合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自主自觉地践行个人理想和抱负,理想信念教育是价值的内化过程,是大学生主体性与独立性的发展,贴合大学生精神的需要,理想信念教育是顺应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勇于实践,向“理想”迈进。第二,理想信念教育对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美好目标的追求下,人会激发更高的智慧,所以理想信念教育时大学生为学求知的内部动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理想信念教育是有目的系统的教育活动,能够激发大学生自身禀赋、兴趣,能够强化大学生的行为和潜能,激发大学生的自主性、韧性。 第三,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教育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是社会发展中重要的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离不开大学生的自身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涵养与滋润。大学对大学生的教育过程是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过程,通过理想信念的教育来帮助大学生认识自身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能够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大学生实现对自身人生价值的思考,并自觉的将人生价值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助推社会的发展。

  2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普遍处于迷茫的状态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大学生受到西方思潮影响越来越严重,甚至有些大学生存在崇洋媚外的情形,理想信念缺失,甚至对本土的理想信仰存在抵触的心理,在内外环境交错复杂的时代,理想信念缺失极易造成思想的偏差,使大学生偏离正常的轨道而发生违法犯罪的事件。

  第二,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思考,各方面能力较弱,大学生普遍抵触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将中华文化精髓看成是枯燥的知识,甚至有些学生存在否定中华文化精华的问题,这是由于当代大学生缺乏思考和实践造成的,是大学生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脱节,是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心的欠缺。

  第三,高校体制不健全,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不理想,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方式,但实践证实,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思想政治课程设置不科学,内容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我国高校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节存在不科学和不合理的问题,这是教育资源的不足和我国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也是传统的教育体制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需求的主要原因。

  3 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这是一种完善的心理学测量和实验手段,其与人类的美德与力量中的积极方面有关,该理论一经提出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相比传统心理学而言,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类的积极情绪,旨在通过积极情绪来培养个体的正面情绪,使个体形积极的人格,积极心理学研究三个层面,即积极的情绪,关注个体的幸福感,积极的特质,积极的机构,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不仅符合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更符合当代大学的理想信念教育需要,这是因为两者之间具有必然的联系。第一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对象相同,积极心理学和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对象都是人,其面对的个体是拥有不同特质、人格和背景的人,这是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教育目标相似,二者的教育目标均是为了个体的全面发展,使个体获得更为健康和光明的人生,高校肩负育人、塑人的重任,其目标在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的全面发展,而积极心理学也在于挖掘个体的潜力,因此其能够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获得快乐与幸福,这种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使积极心理学能够得以在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作用。第三两者的教育原则一致,积极心理学和高校在育人上都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这也是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理论前提。

  4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实现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积极心理学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它关注人性中积极的方面,被学术界和社会各界所熟知、接受和应用,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中,具有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本部分主要探究可行性的问题,即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实现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的探讨。

  第一把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日常,增加当代大学生的积极主观体验。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的积极体验,包括如成就感、幸福、希望等方面的积极情绪体验,增加大学生个体的积极体验,是塑造大学生积极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理想信念教育中,采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将积极的体验融入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中,使其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标。增加大学生个体的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积极体验,就要不局限与课堂,从课堂中解放出来,在学生的生活中,根据实际情况,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其中,使学生体会到积极的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学生个体的积极体验,使其去实践,从内心认同、接受和实践积极的理想信念。

  第二打造积极的社会环境,实现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渗透式教育。积极心理学不止关注内在体验,还关注外部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个体体验也必须要通过外部环境来实践。如果外部环境是积极的,那个体将更容易融入其中,更容易认同外部环境,从而实现与外部环境的和谐相处。在新时代,外部环境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尤其在媒体时代,必须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创设积极的外部环境,这就需要,首先从大学生常用媒体入手,打造理想信念教育的阵地,将主流的价值观实现全方位的渗透,提醒大学生坚持积极的理想信念,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其次,从社会方面,引导各媒体宣扬积极的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使当代大学生获得归属感和自豪感,从内心地去坚定积极的理想信念。再次,从家庭来说,父母从小要对孩子进行精神上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理想信念。

  第三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的潜能,每个大学生个体都具有积极的人格特质,这些人格特质需要被挖掘,积极心理学则能够实现对人的积极的人格特质的挖掘,激发个体的潜能,并强化个体的能力,使积极的潜能成为一种习惯,最大程度上实现个体的积极发展。在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应通过积极心理学激发大学生个体的积极潜能,保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将主流的理想信念教育成大学生的习惯性的思维方式,达到深入内心的效果。

  第四挖掘当代大学生积极的心理情绪,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格素养。 保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敢于突破和勇于创新,利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理念,来实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前瞻性与针对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首先高校可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营造浓厚的氛围,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实现对学生全面成长的引导。其次高校可打造以社团为主阵地的组织体系,挖掘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积极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再次高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通过集体活帮助学生找准定位,正确的认识自我。最后高校应注重对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使当代大学生成为有目标、有理想的人才,将理想信念融入中国梦,作为当代中国的精神文明标志,大学生应是中国梦的最为直接的践行者。

  5 总结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的指导下,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引导大学生积极去想、积极去做,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全面提升当代大学生学生综合素质,切实发挥积极心理学的教育价值。

  (作者单位:牡丹江大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