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具,作用
  • 发布时间:2021-06-25 16:21

  摘要: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们对数学学科的情感态度及课堂的参与热情。数学学习需要调动出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积极的思考、合作及探究,而教具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用巨大。文章结合教学工作经验,浅谈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小学数学教育,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具有趣味性、娱乐性和研究性。合理应用教具,可化静为动,活跃课堂氛围,点燃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合理应用教具展开教学工作,可化繁为简,帮助学生攻克数学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提高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1、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古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产生求知、探索的动力,而在不断的琢磨过程中,越能收获快乐和成就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其首要关键就是活跃课堂氛围,多维度、多方面刺激学生们的感官感受。毫无疑问,在应用教具展开教学活动时,教学情境的设置将变得更加饱满和具体,而教学思路也会变得更加清晰、直观,便于学生们对知识点的理解,而形象化、趣味化的数学课堂,也会因此更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其次,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师传生授,师生之间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没有开展双向的课堂互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对数学学科的情感态度也不尽相同。有的小学生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的小学生不能适应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因而在课堂上参与程度很低。有的教师认为,小学数学是夯实学生基础的时期,小学数学学习主题完全的基础,学生要做的是加强练习。然而,学生不喜欢数学,不能有效投入到数学练习中,过大的数学练习只会适得其反。应用教具展开教学,可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在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试一试的教学互动中,教学方式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元。

  2、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1 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通过和学生一起制作三角木尺,直尺,量角器,木质圆规,椭圆仪这些教学仪器,这样可以在学生制作的时候给学生灌输相应的数学原理,同时在课堂上举出相关的课堂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例子。例如,在学习小学五年级圆的时候,书中学到圆是到一个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教师要对照圆的定义来给学生讲解圆,通过让学生制作相应的木质圆规,学生通过对木质圆规的制作,学生会了解圆的形成,从而对圆的定义理解的更加深刻,并且学生在制作圆规的过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这样可以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课堂还给学生.将教具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让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例如在五年级的三角形的认识上可以提出相应的课题让学生去论证,如四边形的承重实验,让学生通过自身的验证证明三角形的稳定性最好,这样既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还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的精神,因此学生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师所讲的知识而会主动去探索新的知识,这样才是由老师带领的真正的自主学习。

  2.2 试题讲解中的应用

  实现实物教具与现代化技术的有效结合,让实物教具的重要作用完全展现出来,可以让小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有利于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水平。例如,题目:6 个1,1 个十组成的数是(),30 里面有()个1,这道题看似复杂,读题让很多小学生头昏脑涨。有的学生得出的答案为17、30,也有学生答案为16、30。对于学生给出的答案,教师没有做出错误与否的判断,而是利用实物教具向学生演示出来。对于“6 个1”,教师先拿出6 支粉笔,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就可以得出答案“6” 的结论,然后再演示“1 个十”的时候,教师拿出了10 根小棍,让学生认真数,在小学生数完之后,教师引导性提问“在数了一遍的情况下,大家刚才数出了几个10”,学生纷纷回答“1 个”。由此,学生得出正确答案“6+10=16”。为了检查学生对计算技巧的掌握程度,教师让学生用小棍摆满30 根,然后问学生用掉了多少根小棍,学生立刻恍然大悟。这种试题讲解方法,不仅让学生对错误知识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也帮助学生巩固了知识。所以,小学数学教书中,教师不能忽视错误试题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利用实物教具让学生对错误题型形成深刻的印象,对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 弥补现有仪器不足

  当今教学过程中,引进了很多新的教学仪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会发现诸多不足之处。例如,有时候教具数量不足,而且品种也不齐全,不能完全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或者某些教具不好操作,起不到良好的演示作用。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敢于发现,敢于创造,通过自制的教具来弥补现有的教学仪器的不足。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有一次就用木棍组合成了一个简易的圆规。由于学校的教具有限,教师们纷纷借走了教具圆规,而在我手中的圆规精确度明显很低,为了促进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圆的相关知识,形成缜密的学习习惯,在课下,我就自己准备了一些木棍和铁丝。在仔细地观察了教具圆规的条件下,我通过精确的测量做出了模型,并根据模型一步一步地制作出了圆规教具,不仅锻炼了我自己的动手能力,还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同样,这种方法在学校的大力鼓励下,得到了弘扬,制作教具在学校得到了迅速推广。

  3、结语

  总之,在当今多元化的教育时代,那种仅凭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和一本教案的教学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时代要求的是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因此,只要我们教师勇于思考、勤于动手,推动自制教具活动,就一定会使数学教学中自制教具的活动越办越好,并且能够更好地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自制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刘凤玲.科普童话.2020(16)

  [2]小学数学教学中自制教具的优势作用研究[J].曹秋秋. 天津教育.2019(09)

  [3]自制教具助力小学数学教学[J].刘树凤,刘琳.山西教育(教学).2019(08)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