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 来源:未来教育家
  • 关键字: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教学情境
  • 发布时间:2021-08-04 20:21

  【摘要】将情感教育自然地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既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同时也要融合情感的教育,让学生的理性和感性在相互作用中,获得共同的发展。情感教育本身要结合对学生的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学生在进入小学之前,并没有接受过较为系统的语文学习,语文基础薄弱,对世界和事物的认识并不成熟。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小学生的特征,科学合理地整合教学内容,有效地发掘和利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元素,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探究。另外,教师还必须要及时地对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充分参考现有的教学经验和先进案例,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同时也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

  1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情感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根据实际的语文教学主题,为学生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结合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来进行实际的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安排。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从学生的情感入手来进行相关的引导和分析,鼓励学生以语文教学内容为切入点来进行探索和探究。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及时地结合课堂教学反馈情况来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利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情感教育,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自我情绪调控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学环境来进行自我调整,产生正确而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此,能够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全的个性和人格。

  2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对策

  2.1 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元素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全面加强情感教育,不仅能够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时也能够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内心的目的。因此,在当下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对实际的语文教材进行深入的剖析和了解,充分挖掘教材当中所包含的一系列情感元素。然后,巧妙地借助互联网络和信息技术,搜寻一些与情感或主题有关的材料,将其和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整合,有效地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在进行课文讲解时,教师不仅要对重点段落进行全面的分析,还需要利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来进行情感描述,鼓励学生从字里行间体和感受文章的深刻内涵,从而全面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另外,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入手,有针对性地引入一些学生较为熟悉的案例,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究。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将教育和认知教育进行有机的组合,以文章的线索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层层深入、不断递进地进行思考和学习。

  2.2 有效构建情感教育情境情感是一种抽象而复杂的概念,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复杂多样的变化。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材当中的情感和主题都会存在不同,虽然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但是仍然无法使小学生很快地从课本的文字过渡到相关的情感。因此,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小学阶段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维特点,借助图片、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元素,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构建集直观性、趣味性、交互性为一体的教学情境。要充分利用时间体验来激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语文情感,然后教师再进一步地结合教学的要求和目标来提出一些思考探究问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和理解来进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加强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关注,及时根据课堂教学进度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师生、生生情感的交互,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

  例如,在进行《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圆明园的纪录片,或者利用三维立体模拟技术给学生呈现昔日圆明园的全景图,引导学生直观具体地感受圆明园过去的壮阔和辉煌。然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被毁灭之后的圆明园的景象,利用强烈的对比和视觉冲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然后,教师再结合课文内容提出思考问题:“圆明园为何会被毁灭?”“毁灭之前的圆明园是怎样的?”“文章从几个方面来介绍圆明园?” “为何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课文阅读,结合视频内容来解决上述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和文化的立场来进行深入的探究和讨论,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这样不仅能够利用历史事实来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和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3 开展小组合作情感活动

  受到家庭因素、个人因素、教育因素的影响,班级当中学生的情感和认知总会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在实际的语文课程教学当中,即便教师统一进行相关语文知识的分析和讲解,但只有部分学生能够理解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大部分的学生则无法理解相关的内容,更别提从学习和课堂过程当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了。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出现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教师需要通过测试和交流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心理发展情况,科学地将6-8 个学生划分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然后,充分考虑小组学生的情感差异和语文学习水平,为学生安排一系列的螺旋递进式的任务和多样化的情感教育活动,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活动过程当中。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实时地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有效地利用各种不同的活动和方式向学生传达不同的情感,并引导学生结合各方面的情况来进行讨论和探究。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看待事物和世界的方法,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和正确的三观。

  综上所述,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教学观念,以创新和发展的眼光来对当下的语文教学形式进行全面的分析。在掌握实际的语文教学问题之后,教师需要结合阶段性的教学要求和情感教育标准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整合,利用多元化的教学元素来全面激发学生的情感。然后,进一步地为学生构建语文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相关的环境和情感下由浅入深地进行学习。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多样化的情感教育实践活动,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地进行合作和实践。这样不仅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全面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娜.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20(11):27-28.

  [2] 罗文彤.基于情境教学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探讨[J].学周刊,2020(10):73-74.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