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异 方成大器

  流光一瞬,华表千年。历史的天幕上,划过太多文人雅士的深刻思想,闪耀着璀璨的中华文明。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纵观人类社会几千年之巨变,不管是对于个人的成长,还是国家的发展、世界文化的繁荣,唯有求同存异,方成大器。

  ①首段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

  求同存异,可在物欲横流的纷杂世界中坚守本心,于无声处听惊雷。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发表观点的途径更加多样,也更加便捷,但污名英烈、网络暴力等情况也屡见不鲜。在那块小小的屏幕前,有多少人是经过自己的思考,而不是随波逐流当个“无脑的键盘侠”呢? 我们应当接受来自不同人群的声音,但绝不是一味迎合、附和。只有将求同存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保有理性的判断,坚守本心。

  ②第一个分论点:求同存异可以使个人在物欲横流的纷杂世界中坚守本心。

  求同存异,为创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血液,于时代的变迁中唱响“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之颂歌。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中国人民以其顽强的意志, 为刚刚过去的这个庚子年送去了温暖而炽烈的光。当中国疫情得到控制,而世界各国人人自危之时,中国担一肩之责任,与各国分享抗疫经验,并援助抗疫物资。那一箱箱物资是中国对世界人民的殷切祝愿, 是中国面对流言时展现的大国风范,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最好体现。中华民族秉持求同存异之精神,担当大国之责任,化作骀荡春风,终将温暖寒冷的一隅。

  ③第二个分论点: 求同存异为创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血液。联系当下抗疫事例论证,有现实意义。

  求同存异, 为文化繁荣注入源头活水,于历史的洪流中倾听那悠扬的丝竹之声。

  回望中华上下五千年,你是否看到敦煌莫高窟中那飞天女子飘动衣袂上的云纹式样?你可曾听过张骞出使西域时那轻声低语和悠悠驼铃? 纵使那段辉煌的岁月已成过去,然而文化交融的脚步从未停歇。今有钢琴与琵琶碰撞演绎四大名著,一曲终了,四座静默,回味悠长。若无秉持求同存异观念的文化交融,中华文化岂能如绚烂星子,点染历史的苍穹? 求同存异,令文化焕发新生。

  ④第三个分论点:求同存异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列举古今事例,论据丰富。

  求同存异,可坚守本心,助力天下大同,描摹多样文化。纵使“岁月骛过,山陵浸远”,它仍散发光芒,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⑤尾段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