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上眼睛。深谷,黄沙,崎岖的小径,狂风中吱呀作响的门,忽明忽暗的灯光下飞虫的掠影……
睁开眼睛。温暖的灯光,盛开的广玉兰,空气中弥漫的水汽,远处时而传来的鸣笛声……
这是在同一片土地上发生的事。念及此,你心中是否有种力量在涌动?
已经有人在路上了———那是脱贫领路者的身影。
①以情境开头,点题迅速
福建对口帮扶西海固;电商纷纷入驻贫困地区帮助带货; 无数青年教师自愿去乡村支教; 黄文秀甚至为家乡的脱贫事业献出生命 ……他们在一点点努力前行, 希望安抚遥远的哭声,试图带来温暖,带来光明。在远处的苦难与眼下的幸福之间, 他们毅然选择投身于前者,努力让远处不再有哭声。
如果要为他们的行为找一个理由,我愿称之为“善”,人的本性中最朴素的正义之善。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言,恻隐之心是整个人类普遍存在的最重要的法则, 可能也是唯一法则。贫困地区的人们在生存线上的挣扎本不会与那些领路人产生交集, 是朴素的善意将二者联系起来。脱贫攻坚既是一项政府主导的扶贫工程,也是一场人类道德的自救运动。当有人愿意为他人的幸福而努力,愿意感知远方的痛苦,并努力为达成人类某种基本的平等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时,人类的道德便在散发光芒。
②归因意识,懂得升格。
脱贫攻坚的动因始于对物质条件的改善,但绝不止于此。我们看到第一书记和村民亲如家人, 看到贫困地区的人们通过互联网微笑地看向世界, 看到他们的勤劳与坚强……脱贫攻坚的目标不只是让贫困地区的物资更丰富,更重要的是让那里的人与远方进行一场精神的交流与共鸣。
朴素的善意是最珍贵的力量。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那将是最明亮的色彩。一次捐赠、一次购买,这无关乎经济条件,仅仅关乎内心的一次颤动、手中的一次选择。
③宕开一层,再扣话题。
“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让我们唱响惠特曼的诗, 将心灵延展到远方。那么,“脱贫攻坚”不再是一个词汇,它是你的善意所能到达的地方。
④结尾有力,三扣话题。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