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多种手段激活小学音乐课堂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小学,音乐,学生
  • 发布时间:2021-10-13 16:00

  音乐是小学阶段对学生开展美育的核心课程,在音乐课堂上不仅可以带给学生一些好听的声音,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聆听、欣赏和演绎的能力,可以很好地提升小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课程是小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一道靓丽点缀,但是很多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兴趣并不高。教师在上面大声讲,学生在下面小声说,老师领着唱,学生闭嘴不跟唱或者随意说话的也很多见,这不仅影响了课程的顺利推进,同时对于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有诸多不利,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要更好地落实以人为本,善于运用多种方式,有效激活音乐课堂。

  1 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

  音乐作为对学生实施美育的核心科目,对于小学生健康成长与学习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受到社会环境及家长观念的影响,当前很多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致不高,小学音乐课堂的高效推进存在重重阻碍。

  1.1小学生对音乐课程的理解存在偏颇

  音乐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学科,除了让学生演唱歌曲之外,一些乐器演奏、音乐欣赏、律动舞蹈等都属于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就多个维度展开讨论和互动。但当前很多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歌唱层面,小学生觉得自己会唱一些流行的歌曲,就已经具备良好的音乐技能,学生对于教师讲述的音乐知识方面的内容学习意识并不强,也不会过多的去重视。还有一些学生因为音乐课程没有作业,就忽视音乐课程的学习,并不能与教师高效互动。

  1.2音乐课程的授课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音乐是一门富有生命力的学科,在校园、教室、家庭以及社会环境中都普遍存在着音乐,因此对音乐的学习也要广纳博采。但当前在音乐授课过程中,很多教师仅仅局限于课内,让学生学唱几首歌曲或欣赏几首曲目,并不能充分调动多种元素,激发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这就使得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发挥受到极大的约束。

  1.3小学生自身的音乐探究意识不够浓厚

  音乐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其中既包含传统文化知识,也包含现代文明的精髓。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只要让学生接受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创造音乐、表达音乐、演绎音乐,以进一步提升小学生音乐创作的积极性,使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充分感受到探究与创新的乐趣。但当前很多小学生对音乐缺乏基本的探究意识,单纯模仿他人的音乐作品,自身并不具备良好的聆听与表达意识。

  2 多种手段激活小学音乐课堂的原则分析

  课堂是教学展开的重要阵地,在小学音乐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立立足课堂,彰显以生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融合于课堂的多个教学过程,与学生开展丰富互动,以多元化手段打造活力课堂。在活力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遵循有效的教育原则。

  2.1丰富参与原则

  音乐是美育的核心艺术。在音乐教学落实的过程中,不是由教师向学生枯燥讲解音乐的美,而是要能够以学生有效参与的方式,让他们直观、形象感知音乐之美。因此,以多种手段激活小学音乐首先要能够坚持参与性原则。无论是舞蹈律动,歌曲演唱,节奏感知,还是对情感的感悟,都需要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原则。让学生融入到学习过程中,手、眼、脑、耳、口并用,让学生在音乐中寻找,在音乐中发现,在音乐中表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融入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彰显小学阶段学生生动活泼的优势,使音乐教学轻松且自然,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不断的感悟中细腻成长、丰富发现。

  2.2情感体验原则

  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是认知与情感有机结合的过程。通过歌曲的学唱与演唱,让学生掌握技法,而真正生动新鲜的歌曲呈现,则需要以学生的情感融入为原则。对于欢快的音乐轻松呈现,对于悲伤的音乐也要能够有效区分,当学生自身情感能够融入时,一切教学的重点都能够顺利突破。而学生自身情绪的带入可以使他们对歌曲的理解显著加深,同时节奏的快慢、肢体的律动中,学生也能够寻着自身的情感来有效运用。小学音乐律动课堂的展现要立足于音乐的烘托、情感的流动,使学生个性得到陶冶,完美人格得到有效培养。学生自身的情感融入还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创造性得到有效发挥。例如通过对歌曲的演唱,使学生对于人物的情感可以有效把握,并受到其精神的鼓舞,使学生自身在道德意志等方面可以获得多元成长。学生对善与恶、美与丑的感知也可以通过音乐情感来细腻表现。当学生主体的情感可以主动融入时,他们从音乐中他们从音乐学习中不仅收获了快乐,更收获了成长与进步。

  2.3展示评价原则

  在小学音乐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以学生的个性化演绎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以学生的主动参与来打造活力课堂。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师要能够给予正面积极的评价。教学评价的展开不是简单的给出一个好和很好的语言评价。更重要的是,在音乐评价落实的过程中,要能够结合学生的自信展示,给予他们肯定的鼓励。结合学生音乐演绎过程中表现出的优势,有效引导,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道路上可以更加自信。同时,教学评价的展开要能够凸显其正面引领性价值。小学阶段学生迫切渴望来自市长的肯定和鼓励,教师要以有效的评价回馈学生的付出,并激励学生继续进步。以教学评价,来有效拉近师生距离,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参与。

  3 炫彩呈现激活小学音乐课堂的方法分析

  小学阶段学生是快速成长,活力而自信的。音乐作为对学生实施美育的核心路径,必须要能够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始终,对其进行正面积极的启发和引导。炫彩手段的使用是为了更好地为课堂增色,而小学音乐活力课堂的打造,始终要能够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彰显学生自身的活力与创意。通过多种手段的交互运用,让学生在音乐中探索,通过多种形式有效学习。

  3.1多媒体互动激活小学生的音乐参与欲望

  在音乐学习与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借助多媒体互动,调动学生多个感官共同参与。小学阶段,学生的学生对外界的感知意识非常敏锐,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积极鼓励学生打开多个感觉来学习和聆听音乐。因此,在课堂教学推进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景氛围,让小学生可以积极投入到音乐营造的氛围之中,尝试、欣赏、聆听、演绎与表达,以音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积极融入到教师所营造的氛围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故事、舞蹈等入手入手,用多媒体技术营造恰当的情景氛围,将学生带入教师营造的意境之中,接着再开展后续教学。

  小学生喜欢的一些动画片,情景剧等也是对学生进行音乐启蒙的绝佳素材。如在学习《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向小学生讲述国旗的故事,这种生动的导入方式,可以很好地把学生带入到国旗认知的情境之中,同时让学生对革命先烈们热爱国家、保家卫国的精神所鼓舞,接着让学生们学唱歌曲时,他们的士气就会更加高昂,而且能够使学生对国旗产生较强的敬畏之心,让学生们在升国旗、奏国歌时也能自觉约束自我,保持庄严肃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延伸一些其他的红色歌曲,比如时代感很强的歌曲《五星红旗》、《红星歌》等让学生欣赏,来延伸本课的教育主题。现在很多动漫作品中都有很多红色经典曲目的卡通版,在课堂上有效渗透可以有效激活课堂氛围。

  3.2轻快律动,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要单纯对学生进行一些技法或唱法方面的教育,而是要更好地贴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很实用性难度不高的律动,让他们在律动中更好地感知音乐,使音乐课堂更加的活泼生动,扩大学习音乐的参与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旋律入手,让他们律动起来,接着再逐步过渡到需要学习的歌曲。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一些互动活动,逐步让学生们进行节奏接唱、听歌,视唱等的学习。以活动充分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在音乐律动互动中充分体验音乐的多元性,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在歌曲播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节奏对乐曲进行有效的划分。先为学生们播放一些节奏明快的歌曲,让他们律动、体验和表达,接着再播放一些节奏稍微舒缓一些的,再引导学生去细腻的感知,有效的律动。然后节奏再次放缓,并加入更多音乐元素,如马头琴的声音,柳琴的声音,长笛的声音了。让学生们在律动的过程中能够细心聆听,逐步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同步加强教育和引导,使学生能更好地体验和感知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越细腻,学生能够发现的元素就会越丰富,学生学习潜力的激发也能越显著。

  3.3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提升小学生学习参与心理

  小学阶段学生的情感非常细腻,因此他们在面临一些直观具体的情景时,能够很快的融入进去。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善于借助这些手段,为学生创作逼真细腻的音乐环境,以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以音乐为桥梁,搭建起一个生动多元的空间,让学生们沉浸其中,发现美好。

  如在学习与大自然有关的歌曲时,教师除了为他们放一些音乐之外,还可以结合具体的山川,河流,动物,花草树木等的图片,帮助学生对作品进行有效的感知。当学生的眼睛、耳朵都能够有效调动起来,边聆听边感知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激发他们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教师也可以为学生的个性化表达提供一个舞台,让学生们主动说一说、画一画,在聆听歌曲时他头脑出现了哪些画面,使他们从内心感到学习的过程非常愉悦,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涉及一些过难的情景,而是要贴近小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可以直观感受、立体感知,这样能够更好地拉近师生距离。生动教学情景的创建要立足于真实的生活,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中细腻的美好,感受生活的平凡与充实。同时让学生学会用音乐来抒发情感,释放情绪。以音乐完成对学生个性品质和完善人格的有效引导。

  3.4创设小组合作氛围,促进竞争比拼

  小孩子普遍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他们以比赛的形式来学习音乐,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斗志。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们进行合作表演,学生们学唱、演唱、表演的热情都能被有效激发。在学习完一首歌曲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小组自由排练。在排练一段时间之后,让学生们到台前分组展示,这样可以很好的提升小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同时,对于歌曲演唱过程中,学生之间会相互交流,有效切磋,这样有助于他们共同进步。通过比赛的形式可以使课堂学习的气氛更加活跃,而且那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我。这样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规划能力,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完成音乐学习的目标,这对于课程推进及学生自身的学习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更好地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个性,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商议选择一首喜欢的曲目来展示,这样就可以使课堂展示的环节更加丰富多彩。

  3.5课内课外多元互动,课堂积极分享

  小学阶段学生天生对音乐比较敏感,在上学、放学,甚至是游戏的瞬间,学生都会哼唱一些他们喜爱的旋律,这些都是小学生音乐意识的萌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家长的配合意识,让家长帮助学生记录和整理一些音乐创作的美好瞬间,并鼓励学生将自己课外创作的音乐作品带到课堂上来与大家分享和互动。课堂之外没有规则制度的约束,学生的身心会更加放松,学生的创作热情也能显著提升。

  在课堂以外,教师可以通过创建群组等方式为学生分享一些优美的旋律、经典的乐器、演奏曲目等,让学生在课外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多角度接受音乐的熏陶和启蒙。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为音乐来创编舞蹈,让学生的身心充分投入到音乐之中,结合歌曲的律动来自由舞蹈,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放松身心,而且可以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在旋转、跳跃、挥动之中,使学生多角度理解音乐,受到有效的启蒙、熏陶和感染。教师可以每晚为学生分享一段悦耳的曲目,让学生在睡前聆听,也可以尝试创编舞蹈。在下次上课的时候,鼓励学生走到台前,积极为大家展示自己创编的舞蹈,通过教师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对音乐建立天然的亲密感,并自觉享受音乐与音乐互动。

  3.6有效师生互动,多元积极评价

  在小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心理之外,同时要借助有效的师生互动对他们进行针对性指导。在教师的讲解演示指导过程中,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可以更加充分。同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突破一些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实现音乐知识的快速传递与吸收。在相互配合中学生可以逐步削减对音乐的排斥心理。对学生的学习发展非常有帮助。

  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涉及的元素多种多样,而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发展也带有极大地不均衡性,因而教师要对学生多加鼓励积极指导。小学生年龄比较小,他们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重重困难,因此他们渴望获得来自外界的鼓励和认可,这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斗志。在学生演唱的基础上,教师要对他们开展积极性的评价,增强他们音乐学习的自信。同时,在团体演唱的过程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次点头,一点微笑,都能够给学生带来巨大动力,鼓励学生加强训练不断学习,以更好地激发他们潜在的音乐天赋。以音乐学习微平台有效陶冶小学生的情操,磨练他们的意志,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均衡发展。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既要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指导,同时又要兼顾他们的兴趣心理、个性特征及一些个性化问题,采用正确的方式对他们开展有效的引导和鼓励。小学音乐课程是一个多元化的课程,需要多方面的工作同步推进。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手段来充分激活课堂氛围,让学生可以快乐参与,积极成长,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兰州市七里河区安西路小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