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班本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小学,劳动教育,重要性
  • 发布时间:2021-10-18 20:56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度也在提升,教育问题备受广大家长的关注,然而很多学校和家长都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对于劳动教育却较为忽视。在校本课程的基础上,班本课程的概念也随之被提出,在班本课程的教育过程中,适当的渗透劳动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保证班级整体的团结性。本文就小学阶段班本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阐述。

  1 班本课程的概念

  以往的校本课程与班本课程有着相似之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校本课程的细化,班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课程表现形态,学校内部的整体课程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都必不可少,每一项科目的重要性都不是由课时的长短来衡量的,因此每一项科目的学习都有着不同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对于不同的班级学习状况可以有针对性的创建符合班级整体发展的特色课程,即班本课程来更好的提升教育的效果。

  班本课程与学校内部的课程之间有着明确的关系,班本课程可以说是校本课程的细化,是更为具体的课程表现形式,班级是学校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主导了课程开发的主要方向,班级中学习的基本内容当然也就随着学校的规定而保持统一,因此班本课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特殊的校本课程。班本课程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来共同开发,是根据班级内部学生的学习状态具有针对性的创设的,因此能够很好地改善班级整体的教育效果。

  2 在小学班本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2.1 有机渗透,增强生活技能

  在班本课程中渗透部分的劳动教育的内容,能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各项生活技能。可以说劳动是一种较好的教育方式,通过劳动,学生可以掌握很多生活中的规律,获取一定的学习能力,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独立削铅笔、洗毛巾等简单的劳动,让学生学会独立;中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整理书包、扫地和一些简单的社会公益活动来学会,团队合作等意识;再高一点年级的学生可以学习种花草树木以及一些简单的农活,来锻炼自身处理复杂工作的能力。以上这些生活技能的获取都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班本课程的顺利开展,在班本课程的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一方面能够有助于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让学生变得勤劳,同时也能够积攒很多其他方面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锻炼意志,增强身体素质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自身的兴趣和习惯对于接下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劳动与学习之间紧密相关,劳动的兴趣与习惯能够在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关键的影响。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适当的渗透劳动教育,更有助于提升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够加强学生对于劳动的深刻认识,适当的劳动能够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拥有良好的体魄,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改善与提升,正所谓劳逸结合,适度的劳动也符合班本课程的要求。

  班本课程包含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对于小学生意志力的锻炼和培养也包括在内,少年儿童的发展影响着祖国未来的发展,学生身体状况的好坏也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在小学这一教育阶段,更要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等优秀品质和顽强意志力。对于学习也是如此,在学习过程中同样会遇到各类困难,如果半途而废,则难以充分的掌握课本中的内容。适度的劳动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不畏惧困难、持之以恒的耐心和自信心,当学生在面对复杂难解的问题时,则会自主的进行深入思考,大大改善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状态。适当的劳动教育包括让学生坚持锻炼身体、帮父母做适当的家务等等。锻炼身体则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耐力,适当的家务则能够让学生更能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和生活的不易,变得更加懂事,在学习上也能够更加懂得理解老师,班本课程就是由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来完成的,劳动教育能够更好地将教师与学生之间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完成班本课程。

  2.3 开发智力,树立正确三观

  在班本课程中渗透一定的劳动教育,还能够达到开发学生智力以及提升学生各项审美能力的目的。劳动是智慧之树,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在智育中起重要作用,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上。那些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高尔基也曾说过:“只有两手教导头脑,随后变聪明一些的头脑教导两手,以及灵巧的两手再度更有力地促进头脑发展的时候,人类的社会文化发展过程才能正常地发展起来。”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劳动教育对于学生在智力的促进方面有着直接的影响,适度的劳动能够有效提升小学阶段学生的智力。在班本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学习到多种劳动技能,达到手脑并用的目的,从而更好的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进行劳动的同时,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在班本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还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很多教师和家长通常认为劳动对于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是很难构成影响的,与很多的家长都较为忽视劳动对孩子的教育,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很多门学科都对学生有着不同方向的教育,学习语文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韵、文采,学习数学,能够感受到智慧的力量。劳动则会影响着学生对于很多问题的看法,如面对困难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在劳动教育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之间更好的进行沟通,彼此默契配合,从而体会到团结合作,最终取得一定成果的美好。同时,学生在经过自身努力之后又可以向家长以及其他同学展示自身取得的成果,从而对周围学生进行感染,让其他学生也同样体会到劳动的价值所在。劳动自身存在的意义能够对学生在多方面形成积极的影响,劳动是潜移默化对学生价值观进行影响的,劳动能够帮助学生体会到劳动所带来的美好,进而保持对事物的积极态度和正确判断。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每个周末帮助父母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增加与父母沟通的时间,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更好的理解父母,让学生更懂事,同时学生通过劳动,取得的一定成果也能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通过努力换取的成就感。在面对困境时,不能轻易放弃,应当学会持之以恒等,这些优秀的品质都是劳动教育所带来的积极效果,班本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可见具有积极意义。

  2.4 有效参与,明确劳动的价值

  当前时期,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很多家长都不在舍得让孩子从事任何的劳动,在小学的教育阶段,适度的渗透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价值所在。生活在当下,劳动的教育意义早已被很多人忽视,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劳动教育的渗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接下来的学习阶段打好基础。日本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劳动教育就极其重视,教师会每周都安排学生一定的时间去完成部分家务,这样的教育方式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了自身劳动的义务,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从事劳动工作人员的付出与艰辛。而对我我国的很多学校来说,学校在教育期间未能认识到劳动的教育意义,甚至有些学校已经完全取消了劳动课程,这样一来,学生就无法在实践中逐渐养成劳动的观念,体会劳动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因此在班本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有助于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充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让劳动去改变学生对于学习、对于生活的看法,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2.5 劳动教育,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在开设班本课程的过程中,适当的渗透劳动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多方面的素质,其中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个性这几个方面。劳动教育在班本课程中最明显的作用是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以及身体素质。

  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在班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适度的渗透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亲自体验劳动的艰辛,在享受到劳动成果的同时,体会学习过程中的道理,学习亦是如此,没有努力也就无法取得良好的成绩。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获得提升后,更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促进学习成绩的提升。此外,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还能够在很多其他方面让学生受到深层次的教育,例如:组织学生开展垃圾分类的活动,对其中可以再利用的垃圾进行废品回收,这样的活动则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父母挣钱的不容易,同时要让学生意识到不可以铺张浪费的问题,帮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保持卫生的良好品质。出售废品取得的收入,还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体会到通过自身努力获取成就的快乐,进而体会到劳动的价值所在。

  除此之外,适当的劳动教育也能够让学生开拓眼界,让学生了解到粮食的来之不易,自觉地变得爱惜粮食;通过劳动学生还能够懂得日常使用的水、电是通过怎么样的方式得到的,从而体会到行行业业的艰辛。劳动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的思想品质、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在班本课程的开设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则能够激发学生对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厌恶感,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劳动中不断获取课堂以外的知识,让学生能够通过劳动的方式得到锻炼和培养,改善以往单一的教育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3 小学班本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3.1 劳动教育的时间不充足

  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小学班本课程也进行的系统的改革,将劳动教育有效的渗透到小学班本课程中,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们劳动教育的时间并不充足,劳动教育的效果也不显著,对于劳动教育也仅仅局限在几次班级大扫除上以及一些劳动实践课程上,劳动教育的时间并不固定,同时劳动教育的内容往往也比较随机,劳动教育内容没有真正凸显出当代素质教育的理念。甚至很多学校将小学班本课程劳动教育的内容安排到学生课后,这给学生劳动教育实施以及控制带来很大难度,同时学校教师所安排劳动教育相关的内容难度也比较大,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大的负担,往往需要学生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小学班本课程渗透劳动教育的初衷,也丧失了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

  3.2 劳动教育内容不规范不科学

  小学班本课程渗透劳动教育还处于探索的阶段,针对如何渗透劳动教育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同时对劳动内容的规划和安排也没有硬性的要求,这就导致小学班本课程渗透劳动教育的内容不规范不科学。一方面,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和内容不够规范,教师所安排的劳动内容并不符合教育大纲的要求,与其他学科的相关性也不高,劳动教育没有固定的教材提供支持,着这极大的影响了劳动教育在小学班本课程中的渗透。另一方面,目前学校所组织的劳动教育形式和内容也比较单一,对于小学生来说缺少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兴趣比较薄弱。

  3.3 教师没有关注对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环境下,小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多,在小学班本课程渗透劳动教育还并未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在劳动教育中教师也缺少对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一方面, 小学班本课程渗透劳动教育会受到部分教师的阻挠,认为劳动教育会影响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也会浪费学校的教育资源,对于劳动教育一直持观望态度。另一方面,由于学校所安排的劳动教师并不固定,在劳动教育中没有重点关注学生的劳动表现,也没有对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使得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比较盲目,甚至很多学校劳动教育的时间会随意被其他课程占用,劳动教育存在形式化的问题。

  4 小学班本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的路径和对策

  4.1 完善对劳动教育时间的规划

  新形势下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的素质以及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在小学班本课程渗透劳动教育还需要合理规划劳动教育的时间,在不影响文化课学习的同时预留出充足的劳动时间,组织多样化的劳动活动,并且要促进劳动教育与小学班本课程的有机整合,尽可能的将劳动教育的时间安排在学生的在校时间,教师要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发挥教师对学生劳动教育的指导作用。

  4.2 合理设计和规划劳动教育的内容

  劳动教育在目前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补充,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教育部门要切实提高劳动教育的地位,针对小学班本课程渗透劳动教育要明确相关的标准,合理设计和规划劳动教育的内容。一方面,要完善和设计劳动教育的相关教材,对于劳动教育的内容要进行补充与优化,根据新课标的教育要求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小学班本课程与劳动教育的协同性,创新劳动教育的形式以及多样化的劳动内容,以新颖具有趣味性的劳动项目吸引学生的关注,这可以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让学生能够在劳动教育中有所收获。

  4.3 重视学生劳动能力和劳动素质的培养

  现如今很多小学生都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下,缺少劳动的意识和劳动的能力。在小学班本课程渗透劳动教育教师们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教育,重视学生劳动能力和劳动素质的培养。首先,教师要提高对劳动教育的重视,支持学校在小学班本课程渗透劳动教育,并且要全面配合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发挥教师的育人责任。其次,在小学班本课程渗透劳动教育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劳动表现,针对学生劳动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要明确支持并给予正确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素质。

  5 结束语

  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劳动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班本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能够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力,在多方面促进学生的成长,能够更好地改善班本课程的实施效果。因此,作为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体会更多的道理,从而更好的开展班本课程。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崇真小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