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低年级,学生,数学
  • 发布时间:2021-10-18 21:00

  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家长、老师、学生来说,是一个需要重视的工作。数学学习习惯好,可以帮助学生去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更喜欢数学,对数学感兴趣。所以在教育上,在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本文阐述了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进行详细阐述。

  1 前言

  都说教育孩子要从小培养,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学校教育是最主要和直观的教育方式,所以对孩子来说,小学教育是非常关键的。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有好处的。同时小学时段也是培养好的学习习惯的最好的时间段。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得学生学习更高效,会更喜欢学习,会让学生成绩更好,最终让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更好。

  2 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对人的任何方面都是有好的影响的。数学是基础学科,数学的学习在一个人的人生,是贯穿全部的。一个良好的数学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关于良好习惯的培养,是所有家长都关心也是知道的事,是属于老生常谈的事情了。在家长送小学生到学校的第一天,都会听到家长对老师的托付,对孩子的嘱咐,要好好学习,在家对很多学习的习惯都会进行教育。时间过得很快的,从孩子的出生,到送他第一次上学,再到他第一次自己独立上学,第一次独自出远门,再到他有自己独立的生活。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学校的学习在这样的生活中是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能影响一生的学习习惯,在小学刚入学或者在低年级的时候,是最好培养,并且是花费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利益的学习投资。

  在数学学习上,如果在小学一年级、二年级没有培养出一个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么三年级再去培养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么在与其他人相比,就落后了。一个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就是一个扎实的学习基础。所以如果不在低年级打下基础,在后面的学习想要获得一样的成绩,那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们都知道现在生活压力大,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是非常看重的。但是可能由于时间精力和其他原因,想要孩子学习好,但是又没有钱,或者精力,或者没有方法。在孩子低年级的时候,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去提高孩子的学习习惯。这是最少的付出,去获得最大的收益。只要孩子找到了学习的方法,自己喜欢学习,家长就可以在孩子的学习上、为人上,减少一些无用功的付出。

  在数学学习上,很多学生都有觉得数学很难的念头。不管怎么说,在学校学习数学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想要去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那就只能在课外进行更多的练习。但往往很多小学生,他们并没有养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去完成课后作业,不去预习,很多东西都是跟不上,所以成绩会越来越差,就会对学习数学产生抵触的情绪。这样的恶性循环,就导致整个数学学习体系的基础不牢固,让学生觉得数学越学越难,越来越抵触。所以说想要学好数学,低年级的培养数学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时,老师和家长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和家长引导和监督,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和简单,让数学的教学变得有序和规范,不让学生觉得学习太难,避免很多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家长、老师和家长的矛盾和其他不好的现象,进而小学低年级的教学质量有整个的提升。

  3 小学数学的现状分析

  3.1教学模式程序化严重

  通过对我国众多学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发现,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存在程序化比较严重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都是一套的方法和内容,或者直接从别的学校照搬照抄过来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并不符合本学校学生的具体特点,对于本校学生的学习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并且如果教学模式不适应小学生的具体特点,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无法对具体的数学知识点进行吸收和掌握,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学习基础来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最后在程序化的教学模式下所教育出来的小学生,他们的数学思维相对来说比较死板,缺乏开拓的视野以及数学思维的拓展,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3.2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数学这个学科相对来说比较复杂而且难度也是比较大的,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小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我国很多学校在小学教学过程中仍然采取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下,通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在该模式下老师是处于一个课堂的主体位置,而学生在课堂中的存在感相对来说就比较弱,所以并不能保证小学生们可以完全投入到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也无法提起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的兴趣和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对于学习成果的提升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既有老师的教,也有学生的学,如果只存在老师的教,而忽略了对学生们自主性的培养,那么对学生来说,数学学习难度会更大。

  3.3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目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进入到我国教育系统中,在我国的大部分学校都已经安装了多媒体电脑,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校对于多媒体技术的使用频率相对来说比较低,有一种浪费资源的现象,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也是比较单一的,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更是少之又少,而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小学生们对于一些数学问题的理解和掌握。那如果小学生从数学学习中感到了较大的难度,那么对于他们自身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的提升来说,就是非常不利的,也难以形成良好的数学习惯,更难以形成良好的辩证思维能力,对于他们数学思维的培养来说都是一种阻碍。

  这些都是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更是不利。

  4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笔者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4.1培养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

  我们都知道上课专心听才能有好刺激。怎么去让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去专心听课,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个学生不听会影响一些人,然后是所有人。在很多时候,为了能让小学生注意力集中,去听课,老师都会使用一些小道具,比如图片和对象。还有就是去夸他们好的地方,他们的闪光点,以送一束花或一幅星图作为奖励。此外,课堂提问需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愿意倾听。具体来说,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让问题更有趣。数学不难,难的是要理清其中的逻辑,需要老师的引导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次合理控制提问的难度。大家都知道的,难的问题学生不会做,会打击到他们,问题如果太简单,学生就会觉得太容易,不用好好学就知道。因此,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在教学提问环节的学习情况,设计出相应难度的问题。最后,逐层设计问题,并进行奖励和鼓励。所有的东西都有时间线,“任何东西越有组织,就越有效率。”质疑在设计过程中,老师应该有孩子,遵守规则的认知、思维、心理发展和语言教育,和设计一个有效的“秩序”,适合儿童的实际情况,并且符合活动的目的,从而使质疑更有针对性和有效的。

  4.2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低年级学生写作业的态度和写作业的不好习惯问题非常严重。一个好的写作业习惯,对学生来说,会对其身体还有写字卷面有好处,对家长来说,看中的是孩子的身体和成绩,对老师来说,会更加喜欢好的卷面,对学生的成长会有好处。写字和人的外在形象一样,都是属于第一印象中最重要的点。所以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小学阶段去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同时在小学生的作业阶段去培训,提升他们的作业质量。

  4.3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

  学生需要养成课前做好相关准备的习惯,预习课程是最基础的学习。但往往小学生养不成这种好习惯。所以就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了。首先,是家长的准备。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不仅要鼓励学生早睡早起的健康生活方式,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其次是老师的帮助。备课是教师课前的必要准备,在小学培养学生为学习做准备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打下基础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4.4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习惯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的形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可以通过最直观的实践活动积累学习经验,活动数学思维方法。例如在学习形状的课程中,让学生利用学习工具探究形状的特点,比如方形和矩形的区别,以此延伸其他知识。学生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操作,去测量他们的长度。通过动手实践,既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4.5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

  我们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在小学期间,应用题是小学生觉得最难的题。这是因为他们缺少阅读和理解,阅读是学生了解知识世界的重要窗口。在进行教学时,去和学生一起阅读,标出重点内容和难理解的部分,从根本上去推导公式。除了最基础的定义,慢慢的教学生理解那些定义怎么来的。在生活中有哪些是需要用到数学了。从生活实践出发,在学习的同时进行应用,理解教材,理解知识,能将知识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4.6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说到底其实是思维活动。首先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果有发现错误,应极大地鼓励孩子。其次,教学生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提出有价值的难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7培养学生归纳整理错题的习惯

  人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短暂的一生去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很多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往往只会看到自己做错了题,但是很少有学生去归纳总结,自己是哪个知识点不会,才导致这些题都做错了。所以才会出现,在同一个题型,一直是错误的。这就是因为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没有去养成总结错误的习惯。学生在数学上所犯的错误基本上是最典型和最有代表性的。定期归纳总结自己的错误,是最快速有效提高成绩的方法。

  4.8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不断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为什么数学试卷会有附加题,而且往往这类附加题是老师不重点讲,而是要学生自己去思考的题。在小学的低年级阶段,很多老师只会强调知识点,因为小孩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不能就这样否定他们的思考能力。小孩也会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因此需要他们去独立思考,不管对错,有自己的想法都值得鼓励。给小学生布置作业,不是为了让他们完成作业,而是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这些问题。家长在进行给孩子辅导作业的时候,不能将自己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而是要去引导,正确的引导,老师则是要去理解小学生的思考,从而有方向的去让孩子学习。

  4.9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形象

  小学生可以说是白纸一张,对于周围的东西都是在模仿的状态。这就是为什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在学校,不是老师说怎么做,孩子就会怎么做。而是老师做了什么,孩子会跟着做什么。所以让孩子们学习数学,爱数学,那么老师就应该也是一个喜欢数学,爱数学。最外在的表现就是,在进行数学知识板书的时候,整个板书是非常漂亮的,这就需要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了。一个好的板书,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观,还能引导学生对待数学的态度,并且能够让孩子以老师为榜样,像老师靠近。

  4.10培养学生勇于发言的习惯

  小孩子是对大人情绪比较敏感的群体。老师的态度和情绪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保证教学环境的活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小学老师对孩子的学习都以鼓励为主。不去批评回答错误的学生,老师的每一次鼓励,都能对小学生产生影响。小孩子的自信,是在每一次的鼓励中间,一次次积累起来的。这就是培养自己孩子敢于讲话的好习惯的最好方法。

  5 结束语

  总的来说,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人们来说,是受益终身的。好的学习习惯,就要从小抓起,笔者以上提出的一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建议虽然会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但同样也需要在家长和老师帮助下,去多花时间,多去关注和重视,多多鼓励孩子,学习是一个终身的好习惯。最重要的是能提高数学学习速度,对成绩的提升也是有比较大的帮助的。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教育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