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小学科学课堂之我见

  • 来源:未来教育家
  • 关键字:良好习惯,科学素养,能力培养
  • 发布时间:2021-11-14 14:22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课程,它将为学生以后“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奠定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教育是人才成长的一个关键环节。如果在小学科学教育的课堂上不能培养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在中学阶段就会流失一大批科技爱好者。比如有不少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感叹理化生等学科“超难学”,为什么会这样呢?反思我们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加强小学科学教育势在必行。科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科学。科学课不仅是一门课程,它关系学生思维习惯和科学精神的养成。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态度、技能和价值观,它的目标之一在于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及探究的精神。实事求是、不畏艰难、坚持真理、讲求证据等科学精神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那么,下面就来谈一谈对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实验探究指导方法的研究。

  1 立足实际学情,满足学生探究欲望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非常的强,而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打造出卓越的科学课堂。在小学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不同,所以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也不同,因此,教师要能够抓住这些关键点,针对不同的年级选取不同的科学指导方法,以实现在达成不同教学目标的同时,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小学三四年级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科学这门学科,而且书中很多实验设计的也相对简单,教师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经验进行回忆,并对问题进行假设,进而给学生提供实验设计的思路。

  2 重视实验记录,重构学生知识结构

  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时候,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用严谨的态度来对待探究,带着学生梳理实验的过程,并将详细的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所产生的结果记录下来。学生通过实验而记录获取的信息,能够帮助学生关注到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实物变化;而将原本较为抽象的信息转化成具体的图形或表格,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品格,并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获得结论,并帮助学生将以往的知识与当前的知识进行连接,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重构。当然,教师也要积极的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相关的信息进行记录,以提升学生对于实验探究的兴趣。例如,对《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的实验探究中,学生就可以用树状图的方式进行实验过程的记录,一步步的得出最后的结论;在对《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中,学生就可以运用表格,将不变的量固定填写在表格中,转而研究变量对沉浮的影响;在对《放大镜的特点》这个实验研究中,学生就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探究表来实现对放大镜特点的讨论,进而集思广益,并获得相应的结论。但是,不管是运用哪一种方法来记录实验过程以及结论,学生的记录都能够帮助学生将原有的知识和当前的操作进行比较,之后调整原有的认识,促进新的知识网络的构建。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小学科学的能力,又可以帮助教师及时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课程的兴趣以及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而调整教学的方法和节奏,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3 充分给予空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引导学生调动身上多个感官,做到眼、手、脑、口并用,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实验仪器,充分观察实验探究的过程,进而较好的感知实验的现象。因此,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不仅可以激活学生在探究方面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自信心,引发学生的思维创造。例如,在六年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实验中,除了课前的渲染,课后的总结所花费的几分钟,其他的时间都可以用于学生的探究交流,学生在此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并在与教师以及小组同伴的交流探讨中解决了相应的问题,消除了自己的困惑,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会获得极大的满足感。与此同时,教师在实验探究活动中的问题也要尽量开放,如 “同学们都有哪些发现啊?”“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等,给予学生一个宽松的思维空间,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 适时进行鼓励,加强学生情感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一种欢欣鼓舞的精神,那么学习就是学生的一个负担,反之,学生会觉得学习是一项轻松且富有趣味的活动。在小学阶段,教师在学生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教师的言行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小学科学的实验探究过程中,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进行假设,并验证假设之后,得出相关结论,并用恰当的语言来陈述自己的观点或是和同伴交流自己的经验。在此过程,不管学生的想法是对还是错,教师都要认真的倾听、真诚的接纳,并积极的鼓励每一位学生勇敢的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自信,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科学实验探究的趣味。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为了充分的发挥出实验教学的价值性,教师要能够通过立足实际学情,满足学生探究欲望、充分给予空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适时进行鼓励,加强学生情感体验、重视实验记录,重构学生知识结构四个方面对学生实验探究进行有效的指导,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激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常安.加强小学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养[J].内江科技,2018,39(04):155-156.

  [2]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简桢琦.文理导航(下旬).2015(01)

  [3] 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3):8-9.

  [4] 李鸿.从习惯入手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J].宁夏教育,2016(05):57-58.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